徐盛教是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他到臨港經濟開發區視察。陪同的人員包括海州市委一把手薛紹華、海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吳夢德、海州市常務副市長冼超聞等人,海州市市長陳玉清並沒有隨行。
聽到徐盛教這樣說,薛紹華連忙表示:“通城在船舶工業方麵領先海州,我們也希望與通城市多交流,向他們多學習。”
徐盛教點了點頭,然後又問道:“海州船舶工業集團新船廠的建設進度如何?”
薛紹華看了包飛揚一眼,示意他來回答。包飛揚伸手向遠方指了指:“那邊是海州船舶工業集團造船二廠的建設工地,按照計劃,海船造船二廠將首先形成船體的生產能力,一號船塢與廠區的建設周期也在一年左右。而且我們與大宙重工集團簽訂了合約,海船造船二廠的生產設備,將成套從韓國進口,與國際先進水平接軌。”
徐盛教等人點了點頭,沈國生笑著對身旁的陳文斌說道:“陳總啊,聽到包主任說的這些,江北船舶總公司要到海州來,有沒有壓力?”
陳文斌確實壓力很大,雖然他要跳出江北船舶總公司,但江北船舶總公司是他的立身之本,江北船舶總公司好了,他在官場上說話才有底氣,可是他突然發現,江北船舶總公司就算是來海州,似乎也沒有他想象中的那麼重要。江北船舶總公司計劃中的建設方案不要說跟大宙唐盛合資船廠沒有辦法相比,就算是跟海州船舶工業集團造船二廠的建設方案相比,也並沒有什麼優勢,至少江北船舶總公司方麵還想拆卸一部分設備用在海州廠區,如果是那樣的話,新建成的江北船舶總公司海州廠區甚至連海州船舶工業集團造船二廠都競爭不過。
“江北船舶總公司的壓力確實很大。”陳文斌說道:“大宙唐盛合資船廠與海州船舶工業集團造船二廠的建設標準都非常高,看來江北船舶總公司必須要調整計劃,不能夠還沒有起步就落後,這方麵可能需要華夏船舶總公司與江海造船廠提供更多支持。”
“嗯,江海造船那邊我會聯係的,不過你們也要多向大宙唐盛合資船廠、向海州船舶工業集團學習。”沈國生說道:“江北船舶總公司是老牌企業,但是在開拓創新這一塊,也不能夠讓後起之秀比下去。”
包飛揚看了沈國生一眼,看來沈國生與江北船舶總公司走得很近,或者說沈國生已經試圖將江北船舶總公司抓在手裏。
江北船舶總公司進來以後,海州的船舶工業將會形成大宙唐盛合資船廠、海州船舶工業集團與江北船舶總公司三足鼎立的形態,從而讓海州年造船能力突破百萬載重噸,成為國內造船重鎮。從布局上看,在同一片岸線上建設三家規模與產品類似的造船廠在國內並不常見,比如造船能力在國內的滬城,主要幾個造船廠並不在一起。三家船廠在業務上既有合作,也有競爭。
大宙唐盛合資船廠是包飛揚主導引進的,海州船舶工業集團也是他主導整合的,而現在省裏的人大多知道包飛揚是省委一把手王虹鋒圈子裏的人,沈國生作為省長洪錫銘圈裏的人,自然不會看著包飛揚主導海州振興最關鍵的船舶產業,省裏推動江北船舶總公司來海州投資,並且促成了江海造船廠與江北船舶總公司的合作,就是想通過江北船舶總公司,增強對海州的影響力。(未完待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