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7章 土地製度改革(1 / 2)

1912年9月1日陸振華同德國克虜伯鋼鐵集團簽訂了《中德工業技術協定》,協定內容如下:

第一,德國向西北四省提供3.2億德國馬克的無息貸款用於西北在德國采購機器設備。

第二,德國將在兩年內為西北提供太原鋼鐵廠和宣化鋼鐵廠的設備和技術。

第三,德國幫助西北建成大同煤礦、西山煤礦、璐安煤礦、平朔煤礦、白龍煤礦和鄂爾多斯六大煤化工基地和鄂爾多斯石油化工基地。

第四,德國將幫助西北建成太原和綏遠兩座汽車廠年產汽車5萬輛和一家飛機飛艇製造廠。

第五,德國援建三盛公水利樞紐,青銅峽水利樞紐,天橋水利樞紐,萬家寨水利樞紐四座水利樞紐和太原,綏遠,包頭,張家口,大同,庫倫六座大型火力發電站。

第六,德國援建機床廠,發動機廠,製藥廠,鍋爐廠,拖拉機廠,礦山機器廠,軸承廠,化肥廠,電機廠,機械製造廠,光化學玻璃廠,量具刃具廠,電解鋁廠,風動工具廠,電纜廠,有色金屬廠等。

第七,所有貸款將在五年後開始償還,十年內全部還清。以四省的礦山和鐵路作為抵押擔保。

第八,雙方任何一方先行違約,另一方可以拒絕繼續履行合同和索取一億德國馬克的賠償。

條約一經公布立即引起軒然大波,有叫好的也有罵娘的。陸振華一律不以理睬,同時開始實施自己的新稅法和土地製度改革。陸振華在谘議局提出議案要求限製土地兼並實行累進稅製,議員們都在不停地爭吵,好幾天議案不能通過,四省的地主和蒙古王爺都不同意,谘議局亂成一鍋粥。

9月5日,陸振華親自到谘議局去麵見谘議局的議員們。陸振華在谘議局大廳發表了一個短小的演講:老實說,今天我來到這裏既感到高興又感到悲哀。為什麼呢?很簡單我們的議員開始懂得運用手中的立法權了,這是一件非常令人高興地事,但是我們的議員卻不能代表廣大人民的利益,所以我又感到悲哀。我想問一下各位議員們,你們難道不是代表選民的利益嗎?如果不是,那我真不知道選民選你們幹什麼來了。大概是你們以為以後的選舉也像現在這樣,我要告訴你們,你們想錯了。我們西北四省將在三年內進行普選,到時我看你們今日的反對者如何再次當選。你們大家都有房子和田地,為什麼就不能賣出一部分來讓哪些沒有尺寸之地的人也可以擁有自己的土地呢?難道你們非要逼著所有的父老鄉親都去討飯和當強盜才行嗎?大家都是讀書人,我國曆朝曆代大多數都是土地兼並太嚴重了,貧者無立錐之地,大族卻有萬畝良田造成官逼民反,最後是大家同歸於盡。然後又建立新朝,地主死了,無主土地增加。百姓死了,人數也少了需要的田地也少了。如此循環罔替,不得進步。現在隻需要你們出讓一部分土地就可以使百姓安居,不再有偷盜之憂,何樂而不為了。政府不但可以以現金收購土地同時還可出讓新建工礦企業的股份,這樣好的條件你們還想要什麼條件?請各位議員快速作出決定,因為我們不能把時間花在閑扯上,還有大量的工廠等著開始建設。

第二天一早,陸振華就得到了谘議局的通知新農業稅法通過了。陸振華馬上開始宣布實行農業累進稅製。20畝及以下者納百分之三的稅;20畝到50畝之間的納百分之十的稅;50畝到100畝納百分之十五的稅;100畝到150畝納百分之二十的稅;150畝到250畝的納百分之三十的稅;250畝到350畝納百分之四十的稅;350畝到500畝納百分之五十的稅;500畝到700畝納百分之六十的稅;700畝到1000畝納百分之七十五的稅;1000畝到1500納百分之九十五的稅;1500畝到2000畝納百分之百的稅;2000畝以上納百分之兩百的稅;從即日起政府將派人在三個月內清查四省所有耕地,所有的土地所有人必須在一個月內去當地政府更換新的土地所有證,逾期不辦者一律按照偷稅漏稅予以重罰。政府將按照市價收購土地,或以等值的的工礦企業股票兌換土地。人均土地少於二十畝的家庭在三個月內嚴禁出售土地。

同時公布的還有《工業促進法案》,法案規定了十幾個行業的不同稅率,對於進口的奢侈品稅率達到了百分之六十;對於機械製造,動力研究,化工和航空四個行業都是最低的零稅率,同時還對高技術產品出口有補貼。

西北四省的兩項新的法案一公布馬上引起了轟動,可是陸振華正在包頭會見蒙古各期的王爺和貴族。陸振華直截了當的說:“各位王爺,這麼說吧,世道在變所以我們也要改變。我對中國境內的所有民族都持相同的態度,承認自己是中國人,遵守中國法律,不勾結外國人,就是和我們漢人一樣是平等的中國一員。你們擔心中央會改變對蒙古的政策,這個沒有必要,你們有什麼問題可以當麵提問,我會當場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