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章 善後和地方建設(1 / 2)

中國大概是世界上最善於遺忘的國家,外蒙古的硝煙還未散去,國內的政治家們就又吵成一團。個人利益和政黨利益互相糾結,沒有人願意去關心哪些在他們心目中微不足道的事情,陸振華曾經去電國會各黨派希望能派人前來主持陣亡將士安葬儀式,至今沒有一個黨派回信。陸振華原本想搞一個中國春秋時的祭祀,可是他不懂隻能按照電腦裏美國人的那一套也搞個新的軍人葬禮儀式,隻是不想像後世一樣讓哪些英雄流完血後又流淚。電腦裏的美國片《護送錢斯》給了陸振華很大的的震動,美國人至今還在尋找越戰中遺失的美軍遺體,而自己國家的烈士墓卻被挖掉為房地產開發讓地,這不得不讓人深思。

1912年8月10日由二連浩特到綏遠城的列車慢慢的駛入綏遠東站,火車站已經變成了一片白色的天地,這是一列專門護送烈士遺體的專列。車頭上紮著用白色棉布紮成的花,各節車廂上都掛著白色的挽聯。這趟列車護送近八百名烈士的遺體安葬在新建成大青山西北邊防軍烈士公墓。一切都是美國式的軍人葬禮,號手有德國的軍事觀察員和一些租界的請來的專業人員,但是更多的是俄國俘虜。由東北地區緊急購買的樺樹棺木還散發著木材的氣息,綏遠紡織廠趕製五色國旗都整整齊齊的擺放在棺木上。這一天給人的震撼是無窮的,它已經沒有了過去中國葬禮的那種哭天喊地,所有的親人都麵露悲傷,眼含熱淚。隻是無語凝噎。穆鐵的父親隻是在兒子的目前站著,他的母親悲痛欲絕卻依然麵露驕傲之色。

第二天邵飄萍在在報紙上發表了一篇文章《生者的態度,逝者的尊嚴》。曾經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本來是純樸的農夫、勤勞的工人、風華正茂的學生、天真無邪的孩子;可一年前一群強盜闖入了他們祖祖輩輩生活的地方。強盜們視中國人的生命如草芥,殺人放火無惡不作。真是比野獸還野蠻,比魔鬼還凶殘!為了保護自己的愛人、親人、孩子、父母,這群人從此有了同一個名字:軍人。在經過了30多天艱苦卓絕的戰鬥後,在付出了三萬餘人犧牲後,俄國人被打敗了,舉國歡騰,這群人卻被人們遺忘了。國內的各政黨要人卻無時間來主持一群普通人的葬禮,我不禁想問下次災難降臨的時候還會有誰願意挺身而出?戰爭給人類帶來的傷害是永無止境的,所以才會有人說隻有死者才能看見戰爭的結束。如何對待為國陣亡的烈士是一個國家的價值觀和生死觀體現。這些戰場上死去的軍人,也是戰爭的犧牲品,一個國家在如何對待為他而犧牲的人民,那麼他的人民也將怎樣對待這個國家。對於一個逝去的生命,學會如何去尊重,如何去關懷,如何對待死去和尚且存活的生命。

陸振華在安葬完戰士後,開始準備撫恤陣亡將士遺孤。光陣亡將士34786人的一次性撫恤金就有近三千五百萬元,再加上每戶20畝土地。陸振華對於土地到不在意,外蒙古地區的適宜耕種的土地不少,想唐努烏梁海地區最少可以移民二十萬人,同時還不會破壞當地的草原。再加上科布多地區和喀爾喀蒙古四盟被沒收的土地移民上百萬肯定是可行的。同時陸振華要開始自己的移民戍邊大計,他準備往外蒙古武裝移民二百萬人。所有移民村都是由退伍軍人及其家人組成的,這次征召了十五萬軍人經過了三個月的初步訓練後和這批退役軍人一起移民,再加上當地的駐軍和軍事機關足夠穩定地方了。

此時國內政治是極其多變,各種思想在不斷的碰撞。而且陸振華將軍隊調往外蒙的時候山西地區也是暗流湧動,閻錫山等軍人想趕走陸振華由山西人做都督,高洪的谘議局的議員們不喜歡陸振華對其不理不睬,想擁有實權,山西的的地主不想放棄土地,商人們想陸振華推行更加有利於自己的政策,再加上袁世凱在旁邊挑撥,整個山西是亂成一片。陸振華卻也不管,每天隻是不停地視察軍營。有外蒙調回的第一師和第二師已經進駐大同和太原,第三師進駐張家口,一個一五零的重炮旅也在張家口待命,這下袁世凱老實多了,也不再對山西指手畫腳了。

1912年8月15日陸振華拿著請帖將山西的近八十名谘議局議員請來喝茶,跟大家大談反腐倡廉和和山西的經濟發展計劃。各位谘議局議員一下子就明白了,陸振華這是對他們的警告和暗示。同時陸振華在晚上直接請梁善濟吃飯,當大家吃得差不多的時候陸振華就開始說道:“梁議長,我是一個軍人,喜歡直話直說了,若有得罪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