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明誌(1 / 2)

王賢禮聽過陸振華的講課後,就對他禮遇有加。首先生活上夥食的到改善。其次住宿的地方也搬到一間寬敞的屋裏。最後有薪水了,每月有五兩銀子的月薪,逢年過節有紅包。陸振華也漸漸的喜歡上這個寧靜的小村鎮了,比起後世喧囂煩躁的都市這裏更適合人類居住。陸振華自從打開過一回電腦確認電腦筆記本是好的沒壞,就在也沒有開過急了,他不想自己寧靜的生活被打破。陸振華在拿到第一個月的薪水後,就把大牛和二狗他們找來給每人家裏送了大約一兩銀子的禮物,全是一些生活用品如米、麵、肉等,陸振華之所以不給錢是因為在這裏生活一個月後就知道現在的人淳樸善良,對於舉手之勞是不會收錢的,給錢是對他們的侮辱。

村長王賢禮老人已經六十歲了,他聽說陸振華將自己一個月的薪水全部都買東西送過幫助過他的村民後很高興,就加快了陸振華戶籍辦理的速度,沒過多久就辦好了。5月底陸振華帶著幾個學生和大牛等幾個人一起去廣州城幫學校添置一些教學用具和學生用品。這次是由大牛駕著小漁船進廣州城。

廣州城是一座擁有2000多年曆史的老城市,同時也是一座見證清末以來中國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城市。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統一嶺南後建南海郡,郡治設在“番禺”,即今天的廣州。公元226年,孫權為便於統治,將交州分為交州和廣州兩部分,“廣州”由此得名。州是一個曆史名城,秦漢時期是著名都會,在兩晉南北朝的海外貿易中心由交趾轉移到廣州。中唐以後“海上絲路”代而興起,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港和樞紐之一,成為中國最早對外開放並從未關閉過的世界性的貿易大港,直至北宋仍為最大貿易海港,南宋中期以後,泉州港超越廣州港成為第一大港。元代的廣州為僅次於泉州的全國第二大港。明朝初期實行海禁,廣州成為向大部分國家唯一開放的通商港口,重新成為全國第一大港,1567年,明朝開放了海禁,廣州專門為外商服務的牙行不斷擴大。萬曆以後出現買辦商人“十三行”,1757年,宣布廣州為全國唯一的對外通商口岸,史稱“一口通商”,並由指定的廣州十三行壟斷全中國的對外貿易。“一口通商”使當時的廣州得以獨攬全國外貿,國際知名度迅速提高,成為世界第三大城市是廣州曆史上最輝煌的時期之一。

第一次鴉片戰爭後《南京條約》的簽訂,實施“五口通商”,廣州隨即失去了對外貿易的獨特地位,全國外貿中心的地位逐漸喪失。鹹豐三年,英國對華貿易已大部分轉向上海,廣州港在外貿上的中心地位,已為上海港所取代。香港被割讓給英國後辟為自由港,逐漸代替廣州成為貨物的集散地。

第二次鴉片戰爭時英法聯軍攻入廣州城,兩廣總督葉名琛被擄走。廣東巡撫柏貴擅自接受由巴夏禮、哈羅威、修萊等組成的委員會負責廣州治安的要求,廣東巡撫衙門實際成為中國第一個傀儡政權。第二次鴉片戰爭後,英法兩國占領廣州,選定了鄰近傳統的外貿區廣州十三行西南麵,珠江白鵝潭邊上的小沙洲作為租借地,人工填築成沙麵島,作為英法租界。到19世紀末,已形成井然有序的獨立街區,儼然一座獨立於廣州城之外的外國小城鎮。

陸振華首先在沙麵租界不遠處的中國當鋪去當手表,之所以不去租界是因為租界裏麵可以當表的都是表店,裏麵都是一些外國人,而陸振華的手表是仿的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的經典款式。雖然不是真表但是陸振華在網上查過,萬一讓人識破又是一個大麻煩,所以隻好去中國人的當鋪。最起碼不會被人看出來,雖然可能價格會低一點。

“掌櫃的,麻煩你幫忙看看這表能當多少錢?”陸振華問道。

“1000兩銀子。”掌櫃一邊看著手表一邊回答說。

“掌櫃,這是在西洋瑞士最好的表,而且買了沒有多久。當時買的時候可是花了上萬兩銀子的”陸振華說道。

“我知道,但是沒辦法,你要是對麵的租界去可能會高一些。”掌櫃的回答說。

“好吧,那就當了吧。”陸振華說道。

陸振華很快拿到了銀票和十幾兩銀子的零散碎銀,就彙合到大牛他們請他們去吃飯。陸振華決定請他們去吃及第粥,大家一夥九個人在一張桌子上吃的正高興,而大牛他們從來沒有吃過又是年輕人所以就要了雙份。大家吃的高興所以大牛他們說話的聲音就不知不覺的大了。這是隔壁桌子傳出一個令人厭惡的聲音:“鄉巴佬,沒見過世麵。這麼高檔的地方怎麼能讓些低三下四的人上來了!小二,小二你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