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旋的艦隊、奇特的珍寶,都被視為皇後產前祥瑞的征兆。
數十國的使臣獻上祝福,誠心恭賀大頤帝後,即將喜得貴子。
百鳥朝鳳的屏風後方,夏枝汀輕撫著自己的孕肚,笑得甜蜜:
“聽見沒?全世界都在盼著你們兩個小家夥出來呢......”
六月廿一,椒房殿的一切突然變得忙碌起來。
淩霽久違地再次下旨輟朝,時刻陪同著皇後,數名產婆太醫隨時在殿外待命。
夏枝汀初次產子,陣痛了一天一夜,淒厲的哭喊聲時不時從殿中傳出。
淩霽就在一旁看著,心如刀絞,也跟著徹夜未眠。
血水一盆接一盆地往外端,他突然很後悔地想,枝枝那天確實教訓得對,他是怎麼敢讓夫子揣崽的?真是好大的膽子......
好在最後,夏枝汀有驚無險地產下了一對龍鳳胎,母子平安。
小公主是先出生的,被取名叫做淩茵,後出生的小皇子則被起為淩藍。
淩霽龍顏大悅,體恤皇後辛苦,當即下旨大赦天下。
小公主沾了份好運,一出生就被封為了長公主。
在後來的皇嗣教育之事上,兩個小家夥的待遇也是一視同仁。
雖說淩霽先前總是纏著夏枝汀,說要立個女兒為皇儲給她看看;但實際情況,當然還是要結合兩個孩子的本事來看,能者居之,憑本事來選。
不過事實好像也正如他們所願,淩茵非常爭氣,讀書習武的用功不遜男兒,而且在她年方九歲的時候,便展現了好些治理民生的天賦。
譬如說,當時的大頤出現了幾回突發的時疫,她預想的方案,竟總能和夏枝汀想到一塊兒去。
淩霽常常撫摸著女兒的發頂,嘉許道:“茵兒在許多時候,真是像極了你的母後。”
至於淩藍,他並不是不爭氣,而是他的誌向不在皇位上。
他喜歡大海,喜歡習武和兵策謀略,從小就向他君叔叔和虞大將軍學習騎射和火銃。
下西洋的航海熱潮,激蕩著小小少年乘舟破浪的夢想。
淩藍常常亮著眼睛說:“孩兒也想去海的那邊看看。”
“孩兒終有一日會持火銃登艦,帶上自己的艦隊,把大頤的疆土擴到那一邊去!還要把那邊的金山運回來,送給父皇和母後!”
對於這樣一位向往遠洋的皇子殿下,群臣當然很是發愁。
可帝後二人從不認為兒子是在不務正業,相反,都在替自己的孩兒感到高興。
“明湛。”夏枝汀莞爾一笑,“我發現茵兒和藍兒,他們也找到了屬於自己的路。”
“既然這樣,大頤之外的世界那麼大,不知道枝枝是否想過,與我攜手山川,親自去看看你我二人一同開辟的路?”
淩霽向她發出了誠摯的邀請:“有朝一日,我想帶你揚帆啟程,共聽一番瀚海的琳琅之音,觀碧波之湧濤......”
女子依然精致的眉眼裏,霎時亮起了淡淡的光暈。
她幸福地靠在男人的肩側,點頭應下。
後來,到了兩個孩子十二歲生辰的那一年,淩霽力排眾議,堅持將長公主淩茵立為皇儲。
至於淩藍,則是加封為鎮國公。
夏枝汀提議,可專門為海上作戰的將士開設軍職,於是淩藍又成為了史上第一個“致遠大將軍”。
汀安二十一年,八月望日。
淩霽主動將皇位禪給長公主淩茵,自稱太上皇,淩茵則將新的年號定為“開洋”。
自此,山川日月,星辰大海......
流傳著昔日大頤的帝後閑雲野鶴,來此逍遙一遊的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