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reference_book_ids\":[6999876291797191693]}],\"225\":[{\"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225,\"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11,\"start_container_index\":225,\"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5},\"quote_content\":\"《點石成金》reference_book_ids\":[6924578165377469453,7217733337987681318]}]},\"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Part 01 人性的弱點

人性的弱點之一:喜歡責怪、抱怨他人。

反之:不要批評、責怪或抱怨他人。

人性的弱點之二:不喜歡讚賞他人。

反之:真誠地讚賞他人。

人性的弱點之三:不考慮他人的需求。

反之:首先想到他人的需求。

人性的弱點之四:盲目模仿他人。

反之:保持自我本色,不要盲目模仿。

人性的弱點之五:沒有良好的工作習慣。

反之:養成良好的工作習慣。

人性的弱點之六:一個疲憊的“我”。

反之:放鬆自己,消除疲勞。

人性的弱點之七:對事情感到倦怠。

反之:不要對事情感到倦怠,而應使之充滿樂趣。

人性的弱點之八:隻看到自己10%的不足。

反之:算算你擁有的幸福——而非煩惱。

人性的弱點之九:充滿惡意地批評他人。

反之:不用理它,因為沒有人會踢一隻死狗。

人性的弱點之十:過於在乎他人的批評。

反之:盡己所能,撐起雨傘,讓批評之雨打不到你頸背上。

采蜜請不要損壞蜂房

批評就像家鴿一樣,總有一天它會飛回來的。人們常常如此:做錯了事的時候,也不會自我批評,隻會為自己辯護、開脫,把責任推給他人。

1931年5月7日,這是一個讓紐約人無法忘卻的日子。追捕“雙槍惡徒”克羅裏的行動打亂了人們下午喝咖啡、讀報的習慣,一萬多名圍觀群眾驚恐地目睹了這場激烈的槍戰。克羅裏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惡棍,他殺人不眨眼,幾乎是紐約有史以來最危險的罪犯。

在這次事件中,他同前來抓捕他的150名警察周旋數小時之久。在激烈的槍戰中,克羅裏依偎在沙發的一旁,用他顫抖的手在一片紙上寫下了“在我衣服之下,是一顆疲憊的心——那是一顆仁慈的,不願意傷害任何人的心”的話語。這片紙已經被他身上不斷流出的血給浸潤了,但門外的手槍和機槍的聲音卻一直沒有停止。最後,在煙幕彈和催淚彈的掩護下,警察們迅速衝了進來,將克羅裏抓捕歸案。審判結束了,克羅裏毫無疑問地被判處死刑。當他走進受刑室時,他的臨終遺言是什麼?他說的是“這就是我為保護自己的權利而得到的結果”。

就在這次追捕之前,克羅裏僅僅是因為一個警員想對他的車進行檢查,耽誤了他和女友的調情,便一聲不響地拔出槍,對這名毫無防備的警員開槍射擊。在槍殺了這名警員後,他怒氣未消,又跳下車來,對屍體連開數槍,然後揚長而去。這難道可以說是為保護自己權利而進行的自衛嗎?他就如同禽獸一般,對自己放任自流,危害著那些無辜的人,卻認為那是生命的救贖!

星星監獄的監獄長劉易斯曾說過:“牢裏的罪犯很少有認為自己是壞人的,他們都能為自己的反社會行為做出合乎邏輯的解釋,堅信自己被關進監獄是一個錯誤。”

親愛的朋友們,這就是人類的天性,他們隻知道一味地去為自己爭辯!連罪犯都不願意承認自己犯罪,一般人更不會承認自己犯錯了。讓我們想想,如果他們有一顆自責的心,而不是一味地找借口為自己辯護,他們一定會對所做的事深感內疚。在經過無數個日日夜夜的艱難掙紮後,他們就可以成為一個不再為人唾棄、熱愛生活的好人。正如白朗寧所說:“當一個人先從自己的內心開始奮鬥,他就是個有價值的人。”

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英雄。在美國的曆史上,被人一直稱頌的領袖是很少的。亞伯拉罕·林肯無疑是其中最為優秀的一員,他在死之前被人們稱為“最完美的元首”。可是林肯是否打出生起就是人們標榜的楷模?答案當然是否定的。他也曾年少輕狂,寫詩諷刺別人是他的樂趣。那些小詩經常被扔到繁華的街道,好讓人們撿起評頭論足。有一次,林肯在報紙上寫文章譏諷愛爾蘭政客史爾茲自大好鬥。可是,這封信給林肯帶來的不是掌聲,而是史爾茲氣急敗壞的決鬥!

這是林肯一生中最為難堪的一件事,它給林肯在為人處世方麵上了極其寶貴的一課。自此之後,他再沒有侮辱人、取笑人,更沒有直接批評過別人。他後來最喜歡引用的一句格言就是:“隻有不輕易地去議論別人,別人才不會隨意地去議論你。”

美國內戰時,格蘭特將軍由於沒有聽從林肯的指揮,在蓋茨堡戰役中錯失擊潰敵軍的良機。這使得戰爭有可能會無限期延長下去。林肯得知情況後勃然大怒,寫了一封對自己來說算是最嚴厲不過,但事實上卻相當克製的信。他在信中指出:

“敵人本來在我們的掌控之中,如果當時你能夠下令繼續進攻,加上我們在其他方麵的一些勝利,或許我們就能把戰爭結束了。但是現在……我已經不對你抱有成功的希望,你的良機已經喪失了,我感到非常遺憾。”

然而,就是這樣一封信,林肯也沒有發到格蘭特的手中。他對自己說:“我不該如此匆忙地下結論。戰場上的血腥,傷兵們的哀號,或許是他退縮的原因,我坐在白宮裏根本不能理解格蘭特的處境。”林肯認為這封信不能改變鐵一般的事實,隻能使格蘭特為自己辯護,或許會迫使他辭職,這並不是他想得到的結果。他從過去痛苦的經驗中已經學到:尖刻的批評和指責隻會傷害別人,並不能改變木已成舟的事實。

過分地指責他人,隻會給他人帶來傷害,並給自己帶來無休止的煩惱,我們要努力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尊嚴是生活給予我們每一個人的寶貴財富,擁有尊嚴是一個人生命的底線。正如強森博士所說:“在末日來臨之前,上帝也不曾打算審判人!”那麼,我們還有什麼資格去評判別人呢?

如果說批評會破壞團結、傷害感情,那麼善意的提醒是否能事半功倍、出人意料地達到目的呢?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結果往往在事情發生時就決定了!要想得到好的結果,我們需要善於克製情緒,將危害降到最低,甚至消滅在萌芽狀態之中。

江士頓是俄克拉荷馬州尼德市一家工程公司剛剛上任的安全檢查員,他負責監督員工按照規章進行安全生產。他覺得這是一個極其簡單又枯燥無聊的工作,所以每當看到有人不守規定的時候,他總是盛氣淩人地告誡員工們牢記工作時一定要戴安全帽。久而久之,員工們隻是表麵上對他言聽計從,背後卻都在談論他的齷齪事,他的威信受到了極大的挑戰。在這種工作氛圍中,他覺得度日如年,每天都感覺角落裏到處都是對他晃動的食指,到處傳出對他的噓聲。他漸漸失去了對工作的積極性,事實上這更像是一種逃避。他知道,自己時刻處於崩潰的邊緣!

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坐在咖啡廳,凝望著不遠處的一個小男孩,不由得想起了兒時無憂無慮的快樂時光。對比此時的不順,他心中又是一陣酸楚。突然,那個孩子弄灑了媽媽的杯子,自己也被燙了一下,哭聲、叫喊聲隨即而至。旁邊的媽媽急忙將他身上的汙漬擦去,然後撫摸著他的小臉,溫柔地“教訓”他。

媽媽的“教訓”顯得很溫柔,大概意思是說:危險總是在我們身邊,要學會保護自己,在危險發生之前,要小心謹慎,不能因為自己的疏忽大意或是一時貪玩而造成嚴重後果。媽媽最後還扣了孩子一星期的零花錢。

看到這一幕,江士頓的心情豁然開朗,於是高興地離開了咖啡廳。在以後的日子裏,他換了一種工作方式,主動上前輕聲提醒那些不戴安全帽的人,問他們是不是帽子不舒服或是不合適,並且用愉快的語氣提醒員工們戴安全帽的重要性。結果可想而知,員工們由於他的熱心關懷,漸漸對他產生了敬意,工作積極性也隨之提高。在融洽的工作環境中,公司的安全生產自然也沒有出過任何問題。數月後,由於在工作上的傑出成績,他被領導提升了。所以,如果一個人想要批評或勸服他人,那麼他必須首先克服自身的弱點和缺陷。隻有當一個人讓人感到敬佩時,他或許才有資格評判他人。我們在與他人相處時,一定要把握原則和分寸。人人都有自尊心,請不要去傷害他。有時候過分的苛責會讓人感到顏麵掃地,就像一把利劍,會直插人的心髒,導致死亡。

胡爾德將軍由於受到了他人的批評,自信心受到了極大的打擊,為此差點斷送了性命;英國著名文學家托馬斯·哈代在受到了尖刻的批評後,永遠地放棄了小說創作;英國詩人托馬斯·卡登更是因為受不了批評而自殺。

當然,也有相反的例子,年輕時並不是非常聰明的本傑明·富蘭克林,後來卻成了美國駐法國大使,他成功的方法就是:他隻是注意他人的優點而不願意說任何一個人的壞話。我們要想更好地與人相處,就需要有美好的品德和一顆寬容的心。這是在我們心裏埋藏許久的奢侈品,把之拿出來與人分享,它們會讓世界變得更加自然,讓人性得以彰顯,讓生活豐富多彩!我們要牢記這句話:不要批評、責怪或抱怨!

真誠地讚美他人

想要駕馭別人,請不要吝嗇!如果可以的話,給予他所需要的一切。自重感與生俱來,給予他人真誠的讚揚可以使你迅速獲得成功。

小時候,我們可能有過成為超人的夢想。那種可以駕馭自己的生活,經常在危急時刻出現的英雄是我們心目中的偶像。於是,我們夢想著自己也會臨危受命,統領千軍萬馬,馳騁疆場,將入侵的敵人統統消滅。

現實中的我們有時會很苦惱,經常看到別人沒有按照自己的意願去辦事。他們在推脫,他們在掩飾。這時候,我們往往對自己的人格魅力產生懷疑,甚至開始懷疑自己的工作能力。事情真的到了那種無法挽回的地步?

讓我們回憶一下。

你是否曾經用恐嚇、辱罵,甚至是藤條教訓了你的孩子,隻因為想讓他按照你的要求做成一件事?你是否曾經為了獲得更多的利益,便用解雇的方法去威脅你的員工,讓他們加班到深夜而倍感生活壓力?你是否曾經躲在陰暗的角落裏,用一支手槍去對著別人的胸膛,隻因為他腕上戴著你最喜歡的手表?

我想告訴你的是:這些方法太過笨拙了,它們或多或少都會給你帶來無法預想的負麵效應。如果你問我:想要達到自己的目的,成功地讓其他人自願去做一件事,我們應該準備些什麼?我可以很認真地告訴你:唯一的辦法就是盡量先去滿足他的需要。

弗洛伊德是奧地利的一位極負盛譽的心理學家,他曾說,萬事都起源於兩種動機——“性衝動”以及“獲取重要位置的欲望”。美國的著名哲學家杜威教授也有過類似的見解:人類天性中的本質衝動就是“成為重要人物的欲望”。

既然提到需要,你可能馬上會想到許多。可是我們真正需要什麼呢?哪些是值得我們終生為之奮鬥追求的呢?暫列如下,僅供參考:

1.健康,它是我們生命不息的源泉;

2.食物,它是我們充滿活力的保障;

3.睡眠,它是我們戰勝疲勞的支撐;

4.金錢,它是我們追求幸福的可能;

5.保險,它是我們後顧之憂的解脫;

6.性愛,它是我們享受生活的滿足;

7.自尊,它是我們個性外露的升華;

8.子女,他們是我們沿承文明的動力。

這些都是最原始、最樸素的需要。可是,經過仔細觀察我們會發現:對於包括名聲、榮譽以及社會地位在內的自尊感,是最難以滿足的。這其實也就是弗洛伊德所說的“獲取重要位置的欲望”以及杜威所說的“成為重要人物的欲望”。

威廉·詹姆士曾說:人類天性中極其重要的一點就是“渴求”被人重視。請注意他所用的詞彙,他並不是說“希望”、“渴望”或是“願望”。“渴求”反映了人類最真切的願望,它是我們震徹心扉的呐喊!

尋求自尊感的欲望是人類和動物間一項重要的差別。我們可以大膽作一個假設:是否由於想要脫離其他動物所表現出來的平凡,我們的祖先在自尊感的強烈推動下“直立行走”,才有了後來的不斷進化,最終產生了當代文明!

如果你覺得這樣說有點遠了,那麼我們再來看看林肯。

眾所周知,他曾是一個沒有受過良好教育,在一家雜貨店工作的貧困店員。他每天看著來來往往的顧客,看著他們講究的西服領帶,看著他們手中那些似乎可以鉤住一切的拐杖,感受著那些道貌岸然的商人們對他的不屑一顧,這些強烈地刺激了他的自尊心。於是他把僅有的錢拿出來去買法律書籍,經過仔細研讀以及日後的親身實踐,他終於成了受人敬仰的領袖。

同樣是這種滿足自尊感的強烈需求激發出狄更斯的創作熱情,使他成為一代文學大師,創作出不朽的名著;激發出洛克菲勒的創業天賦,使他得到一輩子花不完的錢;激勵你所知道的每一個名人完成他們的夢想,用堅毅展示自己的魅力!

不可否認的是,也有一些人將自尊心化作虛榮心,做出了讓後人感到可笑的事。哥倫布曾向皇室懇請被授予“海洋大將”和“印度總督”的頭銜;凱薩琳曾因為信上沒有稱她為“女皇陛下”而拒絕閱讀這些信件;就連雨果也曾想過讓巴黎以他的名字重新命名。

更為可笑的是,有些人竟然為了獲取他人的同情、關注而去裝病,還有一些人為了得到他人尊重,喪盡天良,為非作歹,置他人的生命安全於不顧。這樣的人是可恥的,可是他們不知道他們滑稽的表演正在成為別人心中的疤痕,那些曾有過的尊敬與痛惜,都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慢慢退去了。

某些心理學專家宣稱:為了在瘋狂的幻覺中尋找現實世界中無法體會的自尊感,許多人精神分裂,甚至發瘋!在醫院裏工作的人會發現:患精神病的人數往往要比患其他病的人數的總和還要多。這絕對不是聳人聽聞,你我都處在危險之中,可問題是從來沒有人告訴過我們這些。當事情發生之後,說什麼都晚了!那麼,精神失常的原因是什麼呢?我想沒有人可以準確地回答出來。事實上,有一部分人是因為常年酗酒、吸毒而致使腦細胞受到損傷而生病。然而令人驚訝的是,還有一大部分人本來就很正常,他們的驗屍報告表明:他們的腦細胞跟常人一樣健全。但是他們為什麼還會有精神病呢?

帶著這個疑問,我走訪了一家精神病院的醫生,這位醫生由於在精神病研究方麵的建樹而獲得了同行業最高的榮譽。他對我說,其實,他也不知道人們為什麼會精神錯亂。他認為很多精神錯亂的人在瘋癲中找到了真實世界中無法被滿足的自尊感。同時,他給我講了一個耐人尋味的故事:

有這樣一個病人,她在婚姻上是一個失敗者,她從未獲得過丈夫的疼愛。至於孩子和社會地位對她來說都近乎成為一種奢望了。她的丈夫拒絕和她一起吃飯,還常常強迫她將做好的飯菜端到樓上,送到他的書桌旁獨自享用。由於現實的殘酷導致她精神失常,最終住進了醫院。現在,她每天生活在幻影之中,認為自己已經嫁入了皇室,堅持要別人叫她史密斯夫人。她還覺得自己生了一個孩子,每次我去看她時,她都說:“醫生,我昨夜生了一個孩子!”

那位醫生跟我說他其實是不願意去救助這些病人的,他感到患精神病的人都比以往過得更快樂。他們可以隨手簽張100萬元的支票給你,或者給你寫封介紹信,塞給你讓你去見美國總統。他們在幻想中完成了對自尊感的征服,這對他們而言已經足夠了!

所以,如果真有人對自尊感如此渴望以致發瘋,那麼真摯的讚美是否能使那些正常人為你創造奇跡呢?當你麵對夥伴感到悲傷憂鬱時,當你麵對上司感到失落盲從時,當你麵對人生感到困惑迷茫時,想想這些吧!那是你的精神食糧,是你鼓足勇氣解決困難的妙計!

司華伯的年薪超過百萬美元。然而,他沒有過硬的專業知識、沒有觸類旁通的天賦。僅僅憑著能夠妥善處理人際關係的能力就讓他笑傲職場。我問他是如何做到的,他給了我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答案。

請記住,這個答案就是:

“對於我所麵對的人,我有激發他們潛能的力量,那是我具有的最大的寶藏。具體地說,讚賞和鼓勵是我充分發揮每一個人的才能的方法!”

如果我們在小時候就能夠把它背下來,如果它能成為我們一生交際的指路燈,那麼它完全能夠解決我們現在的處境,使我們與眾不同。接著他又說:“世界上最容易使人委靡不振的是領導對於下屬工作的否定。我從來不批評任何人,我隻是適當加以鼓勵。我總是稱讚他們,對於他們的過錯,我經常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如果問我喜歡什麼的話,那就是真誠地去讚揚別人。”這是司華伯所做的,也正是他和一般人的不同之處。一般人不喜歡一件事的時候,經常會指手畫腳、吹毛求疵。而真正喜歡一件事的時候,他們往往像害羞的小姑娘,把感覺放在心裏加以珍藏。

人的一生會與不同人進行交往,無論他們的地位多麼崇高,他們都樂於被人讚美,隻有讚美能使他們獲得激情,將創造力釋放而成就偉大的事業。

當你看到這句話的時候,你可能會想:這是老套、恭維、阿諛、拍馬屁,我嚐試過一萬遍了,可是一點也沒有用……這些對那些受過教育的人來說一點用也沒有,他們的素質是天然的屏障,讓你自討沒趣!

說得對,拍馬屁當然是騙不了明白人的,那是極其膚淺、自私和虛偽的,注定要失敗。可是當你出於真心去讚揚他們時,就會像是興奮劑,完全使他們樂於接受。

許多人無法感悟愛情的真諦,他們孤獨地過完一生,而第文尼兄弟卻是例外,他們一個與著名的歌劇明星結婚,另一位則與擁有數百萬家產的艾頓喜結連理。你會很好奇他們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吧!

《自由》雜誌曾這樣報道:妮格雷是一位藝術家,她善於識別男人。對於他們兄弟,她表示:“他們了解讚美的藝術,他們比其他人都要成功。”讚美的藝術到了今天似乎已經被人忽視了,但它的確重要。讚美與諂媚可以被輕易地識別出來——讚美是出於真誠,而諂媚源於虛偽,一個是無私的,一個是自私的。

為了滿足別人的自尊感,我們需要用心底最真實的情感去褒獎他們,那與小人的恭維與獻媚相去甚遠。那是一種藝術,一種新的方法,能拉近與人的距離。

喬治五世為自己寫了六條格言,它們被懸在白金漢宮的牆上,其中的一條是“我不接受卑賤的讚美。”我曾經看到過一句話,很適合放在這裏:“獻媚是告訴別人,他貪得無厭!”如果我們所要做的隻是恭維、諂媚,那麼任何人都可以學會,都可以成為人際學的專家了。

當我們不是思考某種確定目標的問題時,我們常常會用95%的時間去考慮自己。如果我們用更多的時間去想想別人,我們就不必編那些謊話去恭維別人,而這些謊話是注定在開始的時候就要被戳穿的。

愛默生說:“凡是我遇到的人,隻要有勝過我的地方,我就一定去研究它,學以致用。”他的見解非常正確,發人深省,這是值得我們重視的。讓我們多去想想別人的優點,把對人的恭維諂媚忘掉,給予人由衷誠懇的讚賞。那樣,他們才會對你所講的話語加倍珍視。即使你忘記了你所說的話,他們依然會把你的話記在心裏。

在他人的強烈需求中覺醒

善於捕捉他人觀點的人,可以左右逢源,否則就會四處碰壁。你可能覺得自己十分重要,但是別人對你卻漠不關心。要知道,他們都像你一樣,他們關心的隻是自己利益的得失。每個人都有需求,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如果你能最大限度地挑起他人的欲望,你就可以獲得最大的滿足。

放暑假的時候,我經常去緬因州釣魚。就我個人而言,我非常喜歡楊梅和奶油。所以,每當我駕車去釣魚的時候,我都會帶上許多。當我坐在湖邊嚼著楊梅,看著剛剛釣上來的魚,我常常會想,它們為什麼那麼愛吃蚯蚓和小蟲呢?要是我把楊梅放進水裏作為魚餌,它們還會咬鉤嗎?

魚兒當然是不會咬鉤的,沒準它們還會因為楊梅的氣味而躲得很遠。聯想到我們賴以生存的這個世界,我突然想到:如果某天我必須和一個陌生人建立起聯係,我拿什麼去“釣”他們呢?

記得有人問勞合·喬治,當那些戰時的領導人物大部分已經被人們遺忘,他為何能掌握大權?他回答說,如果一個人可以一如既往地受人擁戴,那麼他一定是深知“釣魚時,必須放對魚餌”的道理。我想他的話就是對我剛剛提過的那個問題的最好詮釋。

人們往往表現得很自私,他們談話時的主題常常是自己的需要。當然,你可能會說:“我連自己都照顧不過來,哪有那麼多精力去想別人呢?”

其實,這種想法很幼稚!想想吧,別人為什麼一定要對你感興趣呢?他們和你一樣,關心的也僅僅是自己。他們經常認為自己比什麼都重要,隻有當別人都在談論自己的時候,那才會令人滿意。所以,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一個結論:世界上隻有一種方法能夠引起他人的注意,那就是多談論他們所需要的。如果你願意的話,可以同時告訴他如何做才能達到那個目標。

我們可以舉個簡單的例子。目前,世界上的煙民每年都會增加數百萬人。如果你知道自己的孩子也在背後嚐試吸煙的話,我想你現在一定如坐針氈了吧!你可能不止一次教訓他,可是他的反應如何呢?是不是覺得你太多事了?那麼,如何才能說服他去戒煙呢?

你不需要和他講什麼大道理,或者去責罰他,你隻要告訴他:“你可以不再背著我吸煙!如果你非要吸煙,你將會失去加入籃球隊的機會或者是贏得百米競賽。更可怕的是,你會失去朋友的支持,失去老師和父母的信賴,那時候你會很孤獨。”

這是值得記住的一點,通過這種方式,我們可以逐步消除和孩子之間的隔閡。看,事情就是這麼簡單,隻要你從他們的利益得失角度去探討這個問題,他們往往會知錯就改。我們都喜歡聽名人逸事,看看下麵這個小故事能否給我們一些啟迪。

有一次愛默生和他的兒子想要將草坪上的牛犢牽回牛棚。愛默生在後麵推,他的兒子在前麵拉,他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也隻是將小牛從草坪的一側帶到另一側。眼看著自己精心嗬護的草坪就要毀於一旦,他真是氣壞了。可是小牛呢?依然是那麼的悠閑自得,似乎這頓美味是上帝賜給它的,它怎麼舍得輕易罷手呢!

這時候,家裏的女傭出來看到他們倆滑稽的表演,趕緊上前幫忙。顯然,這位女傭的生活經驗要更勝一籌。她輕輕地走到小牛的身旁,慢慢地將拇指放入小牛的口中。小牛不再掙紮了,它放鬆地吮吸著這根指頭,就好像吸牛媽媽的乳頭。結果,小牛很容易地被牽出了草坪。

在這次事件中,愛默生父子急於求成。可是,他們並不了解小牛喜歡的是什麼,自然也就不能成功。而聰明的女傭對生活有著更深的感悟,她知道比起草來,乳頭對小牛有著更強的吸引力,所以順利地解決了問題。我們做每一件事情的時候,往往以自己的利益為出發點。這是一種自然現象,它體現了人類的本性。但是,現在我要告訴你如何從他人的角度看待問題,這能夠使你更有魅力,更能博得他人的青睞。

奧福瑞教授在他那本啟發性的《影響人類的行為》一書中闡釋:行為是由我們的基本欲望引起的……我對那些想要說服別人的人有一點建議:無論你身處商業中、家庭裏、學校內,還是政治圈,都要先激起他人的某種迫切的需要。如果你能做到這一點,將會左右逢源。如果你不能做到這一點,將會四處碰壁。

有一段時間,我為了舉辦幾場演講補習班,租用了紐約一家飯店裏的大舞廳。那個飯店以“季”為單位進行收費,每一季20個晚上。在某一季開始的時候,我突然接到那家飯店經理的通知,他說由於成本提高,需要我多付三倍的價錢才能繼續租用場地。可是在我接到通知之前,我已經將這一季的入場券悉數分發完畢。

我當然是不願意多付租金了,可是我說付不起錢有什麼用呢?他們當然可以把我從這裏趕出去,然後找到能付起錢的人繼續經營。我覺得自己不能坐以待斃,必須做點什麼。兩天後,我找到經理,對他說:“收到你的信,我非常驚訝!但是我不會怪你,如果我是你,我也會那麼做。你被聘為經理,為飯店贏利是你的本職工作,如果你不能做到這一點的話,很顯然你會被辭退。不過,如果你執意要加租,能否先聽聽我的意見,讓我為你分析一下這麼做的利弊?”

他不屑地同意了。我拿出一張紙,在中間畫出一條線。在線的一頭寫上“利”,而另一頭寫上“弊”。我在“利”的下麵寫出“舞廳閑置”,然後對他說:“如果我不再租用這個場地,你就可以租給別人,你會獲得比現在更多的租金,同時可以提高你的工作業績。”

接著我又說:“事實上,由於我的退出,你很可能不會馬上找到其他人,在這段時間裏反而會減少收入,甚至是完全沒有收入。另外,由於聽我課程的人都是受過教育、素質高的白領人士,這對你的飯店不是起了相當好的宣傳作用嗎?如果你花了5000美元在報上登廣告的話,招來的人不一定能比我帶給你的人更多吧!”與此同時,我將不利的因素簡要地寫在了“弊”的下麵,就把紙交給了經理。“希望你考慮一下,無論你最後做了什麼決定,請及時通知我。”說完,我客氣地跟他握手,離開了他的辦公室。

第二天,我收到經理的親筆信,他告訴我租金增加50%,而不是300%。請注意,我沒有說想要減少租金的話,我所提及的都是他想要得到的以及如何得到它。假設我像一般人那樣怒氣衝衝地衝進他的辦公室,和他爭論並要求租金減到200%,那結果又會如何?一場唾沫星橫飛的口水戰馬上就會展開!即使他意識到自己錯了,可是為了他的自尊,我相信他也很難被我說服而按照我想要的結果去做。

關於做人處世,亨利·福特說過:

“如果說成功有秘訣的話,那一定是先掌握了對方的立場。你要站在他人的立場上去考慮問題,就好像是自己的事情一樣。”

這句話聽起來很平實,但是90%的人在90%的時候都把這個秘訣忽略了。

你是否想看看和我們切身利益相關的、每天發生在我們身邊類似的事情?下麵這封信就是違反上述規則的典型例子,它由一家頗具規模的廣告公司的無線電部門主任寫給全國各無線電台負責人。親愛的布朗克:

本公司希望在無線電界保持廣告業務的主導地位。

(誰關心你公司的希望?我正為自己的很多麻煩事煩惱呢!銀行要取消我的房產抵押權,害蟲正破壞我的花園,股票又下跌了,我錯過了今早8點15分的火車,醫生說我患有高血壓和神經炎。然而當我猶豫地推開辦公室的門,眼前突然出現的卻是這樣一張隻關係你們公司利益但卻窮於措詞的信件,這張讓人看了就覺得惡心、真想把你們踢出廣告合作的信件!)

本公司在國內的廣告投入是聯網合作的保障。我們每年在電台時間之後的純利在全國首屈一指。

(你自大、有錢、遙不可及嗎?那又如何?即使你們公司有全國汽車公司、全國電氣公司、美國陸軍合起來那麼大,與我何幹?如果你足夠聰明就應該想到,我隻關心我有多強大,而不是你!你對自己巨大成功的吹噓讓我覺得你很渺小,根本不值一提!)

我們希望以最新的無線電台消息賺取利潤。

(你希望!你希望!你是十足的蠢驢!我對你的希望完全不感興趣,即使是美國總統的希望又能怎樣!我就說一遍,我所感興趣的隻有我所渴望的!而你在這封荒謬至極的信件中隻字未提!)

所以,請你將我們公司的名頭放到你們電台一周回顧的推薦清單上。每個單獨的細節將有利於中介機構及時預定我們的服務。

(“推薦清單”?你臉皮真是夠厚的了!你怎麼就沒想想,當你要求我將你公司放入“申請清單”中的時候,你甚至都沒有客氣地說聲“謝”字。)

及時回複這封信,同時將你最近的“所作所為”告訴我們,這將有利於共贏!

(你就是個傻子!你寄給我的這封由廉價紙寫成的信,就像秋天的落葉一樣同時分發到各地。你想讓我在抵押房產,患有高血壓的時候給你寫回信,還要求我“及時回複”!難道你不知道我比你還要忙?是誰賦予你這個權利可以命令我?……你說,我們將“共贏”,這隻是在最後你才注意到我的立場。但是如何對我有利,你卻含糊其辭!)

又及:你可能會感興趣,隨信附上的布朗克維爾雜誌的複本,你可以通過你的電台進行廣播。

(在你的“又及”中提到了可以幫助我的事情,為什麼不用這些作為信的開頭呢?任何廣告公司的人犯了像你這樣的錯誤,我覺得他都是腦子不正常的。你需要的不是我最近的所作所為,而是給你的甲狀腺上塗點讓你變得更聰明的碘!)

從這封信中我們可以看出,電台負責人的利益最後才被提出來。這封信的積極意義因此而降低不少。所謂的“共贏”也沒有體現出來,這其實是一封很失敗的信。然而,信中所言,也是常常從我們口中說出的。我們習慣於為自己的利益驅動,經常不去考慮別人的觀點,這在不經意間使我們失去不少機會。可怕的是,我們從來就沒覺得有什麼影響,認為這是天經地義的。這難道不是我們的弱點所在嗎?那些時刻為他人著想,並能巧妙地引起他人欲望的人是不可能失敗的;而那些用他人的想法指導他人行動為自己服務的人,則永遠不怕碌碌無為。

無論你作為經理,還是普通的銷售人員,請相信我,從他人的角度看問題,會讓你有所收益。如果運用自如,它將使你勢不可當!

威廉·溫特爾曾說過:“自我表現是人類天性中最主要的需要。”

在處世方麵,我們需要揣摩他人的意圖。隻有這樣,我們才能將自己的需求同他人進行交流;隻有這樣,我們才能讓自己的利益通過他人的雙手奉獻出來;隻有這樣,我們才能和合作者,甚至是對手取得雙贏。

不要指望別人感激你

並不是每個人都會對你的無私幫助表示感激,而你最好也不要對那些忘恩負義的人心懷怨恨。將這些讓人心煩的小事看得平淡一些,會讓你多收獲一些快樂。付出本身就是一種快樂,沒有必要期待自己的付出一定會得到回報,這是人生快樂的最高境界之一。

人類情緒的控製真是讓人費解。有時候你會因為一件小事而興奮好幾天。而有的時候,你卻會為一件小事而怨恨幾個月。

最近,我在得克薩斯州碰到一個商人。有人警告我,不要隨便和他交談。因為,無論是誰和這個人談上15分鍾,他都會引入一個故事去折磨你的心情。果然,他把一個11個月前發生的事詳詳細細地告訴了我。他話語中流露出憤怒,就好像是這件事情剛發生一樣。下麵就是他告訴我的:

去年過聖誕節的時候,我給34名員工發了1.1萬美元的獎金。天知道,這些獎金足夠我建一個新的工廠了。可是,我卻無償地把它們分發給那些自私的人。沒有一個員工對我表示感激,甚至沒有一個人願意多看我一眼,就把錢帶走了。我真的很後悔,我本應一分錢都不多給他們的!

先哲曾說:“憤怒的人,心裏都充滿了怨恨。”你知道怨恨會使人們的壽命減短嗎?人壽保險公司曾做過一次調查,結果顯示一個人的壽命平均來說是75歲。這個可憐的人已經60歲了,可是他卻浪費了幾乎一年的時間去埋怨一件早已過去的事情。

我真是十分同情他,可是,他不應該沉浸在憤怒和悔恨之中。或許,他應該理智地問問自己:為什麼沒有人感激我?是不是我平時給他們的薪水就低?是不是我讓他們加班的時間太多?是不是因為我看起來比較嚴肅,就沒有人願意接近我?或許,那些員工天生就很自私,沒有受到良好的教育,以為一切所得都是正常的。

我無法給出造成這一結果的具體原因,可是我知道撒穆爾·強生博士曾說過:“感恩是良好教育的必然結果,可惜,你在一般人身上是找不到的。”當你希望別人知恩圖報的時候,你恰恰犯了不懂人性的錯誤。

可能你認為救了一個人的命,總該得到他的感激吧!這看起來無可厚非,但是讓我們看看刑事律師山姆·裏博韋茲是怎麼說的:“我曾經費盡心力,將七八十條性命從電椅的邊緣上解救了下來。他們中又有多少人感激過我呢?沒有,從來沒有人認為我應該得到他們的讚美,他們甚至沒有給我發一張聖誕賀卡。”

這就是人類卑劣的本性。《福音書》上記載:當耶穌用了一下午的時間去治好十個麻風病人的時候,隻有一個人對他表示了感謝。當他問“那幾個人都去哪裏了呢”的時候,那九個人已經一溜煙似的離開了那裏。

我想問問親愛的讀者:聽過這個故事,當你對別人施一點點小惠之後,還會渴望著比耶穌得到更多的感謝嗎?

或許,你覺得現在的人更現實一些吧!也許多給他們一點錢,他們就會對你感激不盡。

安祖·卡內基就曾做過這樣的事,他將自己的遺產劃出100萬美元給了他的親戚。按理來說,這已經不少了,他的親戚會終生緬懷他吧!是的,那個親戚確實記了他一生,不過不是緬懷,而是憤恨。原來,安祖擁有3.6億美元的財產。那個親戚咒罵他是個傻子,居然將絕大部分的財產都捐給了慈善事業,而不是用來改善自家人的生活。

現實就是這樣,它往往和你想象的不同。人終究是人,他不會在有生之年輕易地改變。如果你非得把時間浪費在埋怨別人不懂禮貌上,你應該是怪人性惡劣呢?還是應該怪自己不了解人性呢?我們不要去奢求回報,如果我們得到了他們的感激,就全當這是意外驚喜;如果我們沒有得到他們的感激,那麼我們也不必為此難過。

忘記感恩是人類的天性,如果你要求每次付出都有回報,那麼你一定會因此而困擾。

我認識一個住在紐約的女人,她常常因為孤獨而不停地抱怨。沒有一個親戚願意去接近她,誰都受不了她沒完沒了的嘮叨。她常常對別人說,自己對待她的侄女們是多麼的盡心盡力。在她們生麻疹、腮腺炎還有百日咳的時候,是她一直守候在她們的身邊。她資助了其中的一個完成了商校的學業,還伺候另一個侄女的飲食,直到她結婚為止。

當然,她們偶爾還是會回來一趟的。不過,那隻是出於自身的義務。可是,她們都害怕見到她,怕她沒完沒了地罵人、埋怨與自憐。後來,她們來探望她的時間間隔越來越長,以至於她使用了一種極端的手段迫使她們過來探望自己。她是怎麼做到的呢?她不斷地暗示自己患有心髒病。讓人感到詫異的是,盡管她不是真的患了心髒病,但是她強迫自己所表現出來的病情比真正患有心髒病的人還要嚴重。沒有醫生知道如何去治療她,因為這全都是由於情感而引發的。這個女人常常嘟囔著要知恩圖報,可是她永遠都得不到侄女們的關愛。

世界上像她這樣的女人不占少數,她們因為“別人忘記回報”而感到孤獨,繼而生病。她們希望有人去關注她們,可是她們不知道:這個世界上唯一能夠得到愛的方法就是不再索取,隻需忘我付出。

這句話聽起來是不是很幼稚?是不是很不切實際?是不是很理想主義?其實不是那樣的,這就是我們沒有注意到的常識而已,它確實能讓我們獲得許多快樂。

就我自己而言,我對這句話還是非常讚同的。我出生在一個貧寒的家庭,可是我的父母總會從為數不多的資金中拿出一部分去救濟更困難的人。他們經常會匿名寄錢給愛荷華州的一所基督教孤兒院。雖然他們從來沒有去那裏訪問過,也從未受到那個孤兒院的感謝,可是他們依然不斷地做自己喜歡的事,因為他們從中得到了幫助孤兒的樂趣,而且他們從未想過或希望別人前來致謝。

當我自己謀生的時候,我總是會在聖誕節的前夕,寄給父母一張支票,以供他們買點喜歡的物品。可是,他們很少按照我的建議去做。當我回家的時候,他們會告訴我,他們用我的錢買了多少煤和糖果,他們是如何送給鎮上那些一大堆孩子但卻沒有錢過冬的可憐的母親們的。我認為我的父母有資格做亞裏士多德理想中的最值得快樂的人。亞裏士多德說:“一個積極向上的人,以對人恩惠為樂趣,以得到別人恩惠為羞恥。因為,對人恩賜就是高人一等,而接受別人的恩賜就代表了低人一等。”

是的,如果我們想得到快樂,那麼我們就不要一心想著回報,我們完全可以去享受施與的快樂。可是,難道我們的付出就注定不能得到回報嗎?看看身邊那些可憐的父母們吧!他們有多少人受到子女的虐待而淪落街頭!就連莎士比亞筆下的李爾王也說:“一個不知回報的孩子,他的心比毒蛇的牙還要尖利!”

那些孝敬父母的孩子,多半是受到了父母的熏陶而養成了良好的品德。感恩的養成就好像是培育玫瑰一樣,你必須對它施肥、澆水,才能保護它成為最美麗的花朵。請你一定要記住:子女的行為往往是受到父母的影響。

我的姨媽維奧拉·亞曆山大就是一個十分孝順的人。她對自己的親生父母和公婆一視同仁,將他們都接到了自己家住。我現在閉上眼睛都能夠想象得到,這麼一家人是如何生活的。你說他們會不會給我的姨媽帶來不少麻煩呢?哦,我想那是一定會出現的。可是,我姨媽是如此的孝順,她從來沒有計較這些。她隻是覺得孝敬父母應該是很自然的事!

那麼我的姨媽現在在哪兒呢?她在五個孩子的家中輪流住。因為她年輕時候的一言一行對孩子們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每個孩子都被她的孝心所征服。孩子們非常敬佩她,不管怎樣都不想離開她。這些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知道了愛心的力量,所以他們現在搶著讓媽媽到自己家常住,也就很正常了。

所以,讓我們記住:隻要自己懂得感恩,那麼你的孩子也會受到你的影響而感恩。不要讓自己有偏見,你的一言一行就是孩子的榜樣。如果我們的子女忘恩負義,那麼我們應該怪誰呢?我們隻能將一切錯誤攬到自己身上!不要讓你的錯誤觀念,影響到孩子們的一生。

微笑是不敗的語言

微笑不僅使你充滿魅力,它還是你解決問題的良策。微笑向人傳遞了友善的情感,它是你獲得夥伴的捷徑。微笑能表明你的心理健康,你需要利用潛意識克服內在的種種弱點,進而控製肢體行為。讓自己成為愛微笑的人,這使你更易管理和教育他人。

最近,我在紐約參加了一次宴會,賓客中有一位身著貂皮大衣、戴著鑽石和珍珠項鏈的貴婦人。她丈夫給她留下了大量的遺產,但這並不能讓她擺脫傷痛,為了振作精神,她特意打扮得珠光寶氣,希望通過這次宴會來擺脫憂愁。可能是她想給大家留下深刻印象吧,竟然把精力都放在了著裝上。她對於自己臉上流露出來的刻薄與自私卻渾然不覺。當然,她不了解那些紳士所追捧的是那些有著獨特氣質、溫文爾雅,帶有蒙娜麗莎式迷人微笑的女士。

好了,聰明的讀者,看到這裏,我想你該知道下次妻子向你要貂皮大衣時,你該怎麼回答她了吧!言歸正傳,施瓦伯曾經對我說過,他的微笑價值一百萬。我想他所暗示的是他今日所獲得的成就都該歸於他的性格魅力,他所獨有的迷人的微笑能夠打動所有人。他的財富來源於他真誠的微笑,微笑讓人覺得他非常友善。所以,人們忍不住會想:我喜歡你,你讓我感到開心,我非常高興結識你。

你見過嬰兒的微笑嗎?那是一種讓人感到充滿希望的微笑。它完全可以引出你的笑容,讓你忘記一切煩惱。看到嬰兒微笑時的感覺,那是一種沉醉,同時也是一種解脫。

有一種比較實在的解脫,那就是擺脫疾病的困擾。是否你曾在星期一早上去專家門診那裏排隊?也許有過,你還記得排隊人的神情吧!他們大多數都板著臉,麵露疲憊的表情。住在密蘇裏州雷頓市的獸醫史蒂芬·史波爾曾對我說過這樣的一件事:

有一年春天,他的候診室裏擠滿了來給寵物打疫苗的人。大家都不說話,全都不耐煩地等著醫生喊自己的名字。他們盤算著應該出去幹點什麼,而不是在這浪費時間。就在大家無精打采地等待的時候,一位女士走了進來。她抱著一個孩子,牽著一隻小貓,坐到了一位男士的旁邊。

有趣的是,當男士轉過頭來時,他發現孩子正在朝著他天真無邪地笑。你猜這位男士的反應如何?他的笑容頓時出現在臉上。於是,他和孩子的母親攀談了起來,他聊起了她的孩子和自己的孫子。很快,候診室的氣氛活躍起來,大家相互聊天,笑聲不時傳出。很多人在候診室裏度過了最近一段時間以來最快樂的一天。

沒有誠意的笑是不能夠欺騙別人的,那種笑很容易被識別出來,它讓人生厭。真正的微笑、熱心的微笑、發自內心的微笑在人際交往中是極具價值的。

密歇根大學心理學教授詹姆斯·麥克奈爾向我談過他對微笑的看法。他認為:那些滿麵笑容的人,在管理、教育和推銷方麵易於有所建樹,他們也容易培養出快樂的下一代。比起愛皺眉頭的人,微笑更能傳遞感情,這正是在教育中鼓勵常常比責罰更有效果的原因所在。所以,如果你希望當別人看到你時能感到心情愉快,那麼你一定要記住:無論你看到什麼人,你的心情都要保持愉快。

我曾建議我的學員讓他們堅持一周無時無刻不對別人微笑,然後回到我的課堂談論他們的感受。他們這麼做之後效果如何呢?

紐約證券交易所的威廉·史丹哈德給我寫了一封信。我認為他所闡述的絕對不是個別現象,反而卻是極其典型的實例。他在信中說:

我結婚已經18年了,這麼多年來我很少對妻子微笑。由於工作繁忙,我甚至很少和她有語言上的交流,我們的感情生活很平淡。有時候,我也會自責,覺得作為丈夫不能給予她精神上的支持,那是我的失職。

上次的課上,您要求我們微笑,並以此進行演講。於是我就想試試,看看結果如何。第二天早上,當我梳頭的時候,我對著鏡子中那張消沉的臉說:“比爾,你今天必須微笑,要一掃臉上的愁容,你不需要等待,你要立即行動。”當我走到餐桌前時,我微笑著對妻子說:“親愛的,早上好。”妻子看著我怔住了,她似乎驚呆了,這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我告訴她,她將看到一個完全不同的我。

兩個月過去了,我們似乎又找回了初戀時候的感覺,好像一下子年輕了許多。我將這種感覺帶到了單位,我會對清潔工微笑,會同不認識的人打招呼。漸漸地,我發現許多問題迎刃而解了,我受到了別人的讚賞。人們說我現在很親切,可以去競選總統了。

寫這封信的是一位飽經世故、周遊世界、富有智慧的經紀人。他所處的行業競爭相當激烈,失敗率相當驚人。據說每100個人嚐試就會有99個人退出。他可算作是成功人士了嗎?我想當他真正懂得了微笑的意義以後,他才算是擁有健康的真正意義上的成功人士了吧!如果你不願意微笑怎麼辦呢?在這裏,我有兩個辦法供你嚐試:

1.強迫自己微笑。

2.當你獨處時,你可以試著吹吹口哨、哼哼小曲,就好像你真的很快樂。快樂是可以激發出來的!

我們做事往往喜歡跟著感覺走,但事實上兩者是同時進行的。當受意識直接控製的行為富有規律的時候,情感也會受到牽連而富有規律……因此,如果我們感到不開心,那麼我們可以用潛意識告訴自己:我已經很快樂了,就好像真是那麼回事一樣。

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在追求著幸福,而獲得幸福的一個可靠的方法就是控製自己的潛意識。幸福並不取決於外界因素,而是取決於你的內心感受。莎翁曾說:“好壞善惡,思想使然!”愛微笑的人永遠受歡迎,當我們每天走進辦公室,走向客戶時,多去想想快樂的事,然後從內心激發出真誠的微笑。當你昂首闊步向前衝的時候,你知道這種表現出來的自信會讓你斬獲成功,沒有什麼可以阻擋你前進的步伐。

瑪利亞是我的一個朋友,她剛工作時就擁有自己的辦公室,這讓她覺得驕傲與自豪。可是時間久了,她發現自己很孤獨。當她聽到外麵大廳裏傳來同事們的聊天與笑聲時,感到非常羨慕。每次經過同事身邊的時候,她都不好意思和他們打招呼,經常害羞地扭過頭去。

後來,她急於擺脫這種處境,她告訴自己:不能讓人主動來打招呼,我應該先向別人問好!於是,每當她出來倒冷飲的時候,她臉上都洋溢著笑容,熱情地向同事們打招呼:“嗨,今天感覺怎麼樣?”

這樣做的效果非常明顯,每個人也都對她微笑問好,她覺得原本陰暗的走廊似乎也明亮了許多,生活變得充滿希望。阿爾伯特·哈伯德曾有段相當睿智的忠告十分恰當地反映了瑪利亞的故事實質。他勸告我們:

當你外出的時候,要收緊下巴,抬起頭顱,挺起胸膛。在陽光中呼吸新鮮空氣,用微笑祝福親友,用真心與他人握手。不要擔心被別人誤會,不要浪費時間去考慮收拾敵人。明確心中的目標,勇往直前。當你集中精力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時,你會發現沒有什麼會從你手邊溜走。你要想象自己出類拔萃、無堅不摧,這種感覺會讓你真正成為自己的偶像……意識的影響永無止境。你要保持積極的信念、堅定的意誌、誠實勇敢的作風、健康向上的心態。有希望就有收獲,每一次真誠祈禱就一定會得到救贖。希望會使你碩果累累,我們就是生命的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