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世界衛生組織的規定,糖尿病主要分為以下四類
(1)1型糖尿病,又分為免疫介導型與特發型兩個亞型。
(2)2型糖尿病,為最常見的糖尿病。
(3)其他類型糖尿病,共有8種類型,比較少見。
(4)妊娠糖尿病。
上述分型未把糖耐量受損(IGT、IFG)包括在內。
糖耐量受損,指血糖已超過了正常的範圍,尚未達到糖尿病的標準,但今後演變為糖尿病的可能性很大,故可視為糖尿病的“初級階段”。有人稱它為“隱性糖尿病”、“糖尿病前期”、“亞臨床型糖尿病”。
繼發性糖尿病的病因眾多,涉及範圍廣泛,它是指以某些明確的原因或疾病為基礎,繼而發生的糖尿病。常見原因有:①藥物。如避孕藥、糖皮質激素(強的鬆、地塞米鬆、氫化可的鬆等)和某些利尿劑等。②疾病。如慢性肝病、胰腺炎、甲亢、腎上腺皮質機能亢進症、肢端肥大症及少數先天性遺傳性疾病等。
繼發性糖尿病的特點是:當原發病因去除之後,糖尿病可望痊愈;但如果原發病因持續時間太長,則即使治愈後,糖尿病也不一定消失。先天性遺傳性疾病伴發之糖尿病不可治愈。
尚有營養不良性糖尿病又稱3型糖尿病。這是一種特殊類型的糖尿病,主要見於一些貧困地區(如非洲)以木薯為主食的人群,在我國極罕見。
在上述四大類型糖尿病中,第二大類占了絕大多數,即2型糖尿病,其發生率最高。至於糖耐量受損的發生率是否也很高,則很難確切估價,因為在我國尚未對人群進行大規模的葡萄糖耐量普查。從局部的調查資料推斷,它的發生率不會很低,可能超過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