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1 / 2)

十月中旬,永寧迎來寒冬第一場雪的時候,金家送走了十九歲的三奶奶君雪紋。

金君二家在痛失親人的悲傷氣氛中,大操大辦的料理了君雪紋的後事,君母更是因為痛失最喜愛的孫女而傷心的臥床不起。

隻是人必竟已經走了,即使心痛難忍,日子卻仍然要過下去……

自從點頭應允了君雪紋的臨終之遺,君雪綺回到溫寧君府後,就一直將自己關在聽雨院裏,對任何事情都是不管不問的,讓君太太和沈嬤嬤很是擔憂。

這日晚飯過後,沈嬤嬤端著君太太吩咐廚房熬的參湯,走進了正廂書室,見君雪綺無精打采的坐在窗下的大座榻上發愣,心裏很是難過,苦歎一聲,擠出些許笑意,走上前去,遞上參茶,笑道:“小姐,這是太太讓廚房給您熬的參湯,您快趁熱喝了吧。”

君雪綺不緊不慢的接過參茶來,從略開的窗隙中看著院子裏聚在一處說笑的丫頭們,略帶擔憂的問道:“老太太的身子可好些了?還請大夫、喝藥嗎?我如今也沒有心思出院子,還要勞煩媽媽多替我去老太太那裏看看。”

沈嬤嬤見君雪綺問起了君母的事情,忙陪笑回道:“老太太的身子已大好了,大夫已換了方子,現如今以調養為主,小姐不必擔心。”

語畢,見君雪綺看著院子裏的丫頭們說笑,笑勸道:“小姐,您都在咱們院子裏悶了五六日了,也該出院子去走走了。趁著這幾日都沒有下雪,該出去走動走動,若是等下場雪下來了,可就不敢隨便出屋子了。”

君雪綺苦笑著搖了搖頭,少頃,又問道:“二姐姐這幾日忙什麼呢?有好幾日也不見過來看看我了?難道是上次來時,因為我沒有陪她出去逛院子,生我的氣了?”

沈嬤嬤猶豫了一下,方吞吞吐吐的回道:“太太這幾日在忙著給二小姐和小姐準備嫁妝,所以這幾日二小姐都在幫著姨太太準備過年的事情。等過了年,老爺三周年的祭禮完畢,咱們君家三年的孝期就滿了,二小姐和小姐也就該挑日子出閣了。”

聽到“出閣”二字,君雪綺的心又疼了起來,端些參茶來喝上二三口,壓下了心裏的委屈,方起身對沈嬤嬤道:“我有些累了,想早些睡了,媽媽也早些回去歇息吧。”

語畢,出了書室,穿過東暖閣、小廳、西暖閣,走進內室,於床榻上躺下,扯過一旁的被子蓋上。

沈嬤嬤見狀,無奈的長歎一聲,轉身出了正廂,打發院子裏的眾丫鬟丫頭們回房休息後,方回了自己的屋子歇息。

該說的也說了,該勸的也勸了,如今除了等君雪綺自己想通,沈嬤嬤已是沒有別的法子了。

轉眼進了臘月寒冬,君太太日日忙著準備過年、君義禮三周年祭禮和君雪綾、君雪綺姐妹的嫁妝之事,連吃頓安生飯、睡個安穩覺的工夫都沒有。

因君義禮三周年的祭禮完畢後,君家就可以脫下重孝了,故君太太讓君家成衣鋪子的管事,為君家上下所有的主仆,裁製一些新的衣裳。

這日君家成衣鋪子的管事媳婦,將裁製的新衣裳都送了進來。

吳嬤嬤將仆人們的新衣大略檢查一遍,看沒有問題了,便命總管媳婦錢嬤嬤拿下去,按等給全家仆人分了。

主子們的新衣裳則由君太太親自檢查,足用了一盞茶的工夫,方滿意的點了點頭,讚許道:“這次的衣裳做得很好,回去告訴你家當家的,給鋪子裏的人,每個賞五百錢。”又指著那媳婦,對吳嬤嬤道:“另賞她一吊錢買果點吃。”

那媳婦千恩萬謝的領了命,領了錢,回了鋪子。

君太太吩咐丫鬟帶著小丫頭們,將新衣裳和昨日送來的新頭麵首飾,給各院的主子們送去。

接著就見錢嬤嬤快步走進來笑道:“太太,永寧金家大喜了。金家姑奶奶生的兒子二個月前滿了五歲,上個月安平王爺請聖旨冊封安平王長子為安平世子,聖上點頭應允了。五日前聖上下旨正式冊封了安平王世子,如今金家姑奶奶已是安平王世子妃了。”

君太太聽了金家的喜訊,心中萬分歡喜。這金家越好,將來君雪綺和玲姐兒的日子才能過得好。再者,如今金家二房出了安平王世子妃,也就不怕都中長房的欺壓了,等君雪綺過了門,日子也能過得舒心些,不必總懸著心。

用過午飯,君太太親自備了賀禮,派了二個體麵的管事媳婦,帶著小子們趕去永寧金家賀喜。

晚上,君太太到冬院陪著君母用飯時,將金家的喜訊告之了君母,心喜的笑道:“這幾年親家太太過來時,還抱怨過幾次,生怕長房那邊仗著金大老爺做著大官,大姑奶奶又是安樂王世子妃,行事拿捏著二房。如今三姑奶奶成了安平王世子妃,論起背景權勢,安平王府比安樂王府還要高上許多,親家太太這下總算是能安下心來過日子了。”

君母已久病在床許久了,聽了此事後,蒼白的病容上露出難得的笑意,點頭道:“這可是天大的喜事兒,將來綺丫頭過了門,有了做世子妃的小姑子撐腰,每年進都中去,也不必太看妯娌們的臉色,日子過得也能踏實舒心些。金家三姑奶奶自小就與綺丫頭感情好,表姐妹親的跟親姐妹似的,有她在都城那邊照應著,就算將來二房也遷進都城了,也不用擔心綺丫頭在那裏吃虧、受委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