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子與人們(1 / 1)

前些天回家,媽媽說誰家種了多少畝薑,現在9塊多一斤,賣完後在當地全款買了房。

他家額外租了地,共十五畝麥子,現價1塊多,每畝打1000出頭斤,搭著他父母兩口人工,水電,根本不賺錢還要搭一些。當地的地,是一年兩季的,通俗點就是一年可栽種兩種可賣錢的農作物,下半年還能種玉米,應該能撈回一些。

自打記事起,我家就隻種過麥子和玉米,這是最廉價的,最方便,最大眾的,最無腦的,最安全的,好像有過某一年在四畝地的那塊,用了1\/5種白菜,不是賣,為了過冬,自家吃。我不止一次地和老爸說讓種些別的農作物,這邊的地還是有很多選擇的——西瓜,甜瓜,大蔥,辣椒,白菜,薑,但無一例外,沒種過,即使我說出本錢,因為怕賠。那些種栽薑的都是貸款栽種,搏一搏,三年有兩年能博到,就雞犬升天。所以我父親這輩子隻能種麥子和玉米。在種植過程中,其實算上種地,施肥,打藥,澆水,收割,真正盈利,就更少了,像買賣一樣,總有個本錢,其實今年化肥在漲,人工在漲,收割師傅也在漲。上上月看到視頻河南的一斤麥子買不到兩個饅頭,市裏的饅頭是2塊錢三個,玉田的麥子正好能買,還算幸運。至少這一片,村裏出來的孩子,就是這些麥子——廉價的農作物,沒有資源,沒有本錢,沒有勇氣,沒有資格,沒有競爭力,沒有人願意高價買我們,糧站及這個世界的人口,都需要糧食,但這養活世界的糧食中的其中一粒,丟了還是濕了,泡了還是壞了,都沒關係。

其實也不止麥子,不止農村,不止大學生,不止專科,本科,研究生。

當今市場不需要太多麥子了,需要的是薑,而薑是大戶人家種的,是敢搏的人種的,是有勇氣貸款的人種的,絕不是我父親這種,也不是我。上了年紀的人也許是哭著把這文章讀給後麵人的,年輕人或許理解不了自己的淚目,因為我們有些人是打小陪父母在地裏農作,摘棉花,摘辣椒,種玉米……我記得小時候和我老父親說咱能不能別總種棉花,你看人家都種西瓜和甜瓜,老父親第二年就給我種了西瓜,前幾年我家種薑,薑價也像過山車一樣,最貴的時候十幾塊錢最便宜的時候五毛,你要說賺錢嗎?我覺得最終賺錢的就是賣化肥的賣塑料的,薑的一切陪跑附屬品都在賺吧,而父母的勞動力這些年是最不值錢的,農民,一輩子種地隻能算是去地裏鍛煉身體,指著幾畝地能賺多少錢呢,解決溫飽正常開銷就不錯了,多大部分的農民就是這麼過一輩子的。階層也是最難跨越的。人人都想做個人中龍鳳,看這個世界久了,你才發現,人中龍鳳,最黑暗了。平凡的老百姓其實也沒什麼不好。各有其美。美人之美,天下大同。隻要熱愛生活無所謂農村或城市,貧窮或富有。

其實對麥子來說,它又能說啥?對鐮刀,麥子能說個啥?對麻雀兒,麥子能說個啥?對磨,麥子能說個啥?啥不是土裏頭生的,啥不是土裏頭長的?所以不用在糾結種什麼,我們可能表達的根本不是種地的問題,而是人和人的階級差距,是底層普通人民就如同那一粒麥子一樣,沒人願意出高價購買,世界也不會在乎那一粒麥子怎麼樣。我曾看到兩句話:我愛吃羊肉串,還能從肉質判斷羊的歲數,今天這隻羊年齡和我相仿,都意氣風發,任人宰割,但今天這隻有點老,像我一樣,等待著最後的通牒。麥子很普通很大眾而且非常廉價,人也是一樣,但是你別忘了,薑可以沒有。麥子能行嗎?當然也許可能束縛住廣大農民伯伯的不是土地,是求穩的思想,但是誰不是求穩呢,比如說家裏第一代大學生,沒點東西誰敢博,每年被調劑人很多,一遍又一遍都隻是為了求穩 ,害怕出錯,不敢賭,賭中了,直接翻身,賭不中,這輩子也翻不了身,玉米,麥子最起碼能保證家裏能活。我們需要知道的是:父母心懷期待種下的,早晚都會被收割。無論玉米,還是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