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雖千萬人,吾往矣
項達,大楚國項氏子孫,因為家族世代為將的關係,從小就在軍營中摸爬滾打。由於中原已定,外部戰事並不緊張,他在回京複命之時,被皇帝強行征召為發糧官。
他一介武夫,哪裏懂這些?身邊的參謀也沒有跟著,於是他進縣城第一件事就是找一個有學問的人幫忙。
發糧官是一個技術活,光靠朝廷發的那點糧食,就算天天喝稀粥也不夠這城中百姓吃一個月。想要抗旱救災,需要與城中大戶打交道。
然而越是此時,大戶越是裝死,他們都想著賣糧賺錢,畢竟現在的糧價可是以前十倍的價格。
這年月,城中的絕大部分秀才舉人,都做了富家大戶的鷹犬,所以項達想找一個先生十分困難。一方麵書生為財填飽肚子,另一方麵他們也怕得罪有錢人。
倘若幫助項達,發糧官在時,也許可以風光一陣,發糧官走了怎麼辦?所以沒人敢出頭。
找了一圈,既有才學,又無背景無所顧忌者,似乎隻有葉蘇木一人比較合適了,因此項達屈身來到葉蘇木的寒舍,想要看看這個被城中百姓誇獎的書生有何風采。
沒想到剛一見麵,他竟然就想逃,所以項達頗為失望:此人膽識不夠啊。
葉蘇木心中明白了個大概,猶豫了一下說道:“大人,您若隻是缺一個記賬的賬房先生,我還是不去了。”
項達一聽,這是話裏有話啊,他問道:“項達是個粗人,先生不妨有話直說。”
“大人應當知道,強龍難壓地頭蛇的道理,這戰場上,您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在這縣城中,可謂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葉蘇木繼續說道:“光靠朝廷那點糧食,賑災救民肯定是不夠的。想要救這城中百姓,須得打豪紳,壓縣官,大人可有這個心理準備?”
項達一聽,覺得這個書生談吐有些意思,問說:“你剛剛說,不止當個賬房先生是什麼意思?”
“大人想要成事,起碼在這縣城之中,要事事聽我的”葉蘇木補充道:“如此,我方能幫上忙,否則我盲目跟著你沒有任何意義,不如不去。”
項達點點頭,他起身走了走,又問:“倘若你誇誇其談,徒有其表怎麼辦?”
“大人是個軍人,此事做好做壞朝廷都不會責備與你。但是葉某,是真想救這城中百姓。”
葉蘇木知道此事是他的機會,不想錯過,於是一咬牙:“葉某願意立下軍令狀,若是不能將事情辦成,要殺要剮,悉聽尊便。”
“好!”項達做事十分幹脆,招來下屬奉上筆墨:“你把軍令狀寫下,我便聽你一回又如何?”
葉蘇木也不猶豫,揮毫便寫,片刻完成。項達過目之後,找人收好,便讓屬下去外麵購買飯菜,自己要和這個新結識的讀書人一醉方休。
能有一頓好吃的,葉蘇木當然不拒絕,但他也知道眼下什麼事情最重要,一旦賑災不成功,自己可是要腦袋搬家的,他問道:“項大人,你帶了多少糧食來鄴城?”
“約莫有一萬石,”項達說道:“鄴城說大不大,說小不小,我的人已經在城外搭建粥棚,明日即可放糧施粥。”
葉蘇木點點頭,他又問道:“大人,一萬石糧食不可全放,我們要拿出一部分賣。”
項達一聽,臉色頓時冷了下來。朝廷開倉放糧至今,不少官員以此謀取私利,他對此行為十分不屑。若是葉蘇木想用這種小聰明來討好自己,那可是用錯地方了。
葉蘇木見對方黑臉,知道項達在想什麼,他不慌不忙地問:“項大人,你來之前,可有打聽過糧價?”
項達驕傲地說:“那是當然,本官又不是草包,鄴城糧價在二十兩銀子左右。旱災之前,應該是一兩銀子。”
葉蘇木點點頭,又問:“那大人知不知道,離此地不遠的邯鄲城糧價有多少?”
項達一愣,他是來管理鄴城的,又不是管理的邯鄲的,哪裏曉得他們的糧價?葉蘇木說道:“十二銀子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