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海琴被於香玲的話說得雞皮疙瘩都要冒出來,“那還是算了吧,我不會做菜,等會有人說我偷懶怎麼辦。”

於香玲看著吳海琴往前院走去的背影,羨慕道,“你說當時咱們怎麼沒有一個鄭玲玲來關照我們?”

雲邊月放下手裏的水瓢,提醒道,“你關照我了啊。”

想到這裏於香玲就有些羞愧,當時她媽媽生病自己著急回京都,回來才知道雲邊月爆發幹了那麼大的一件事情,“當時我都沒有立起來,說不定你還是因為我的幫助阻擋你的成長,我不在你就反抗搬出來,這麼說來你搬到小屋住也就一年的時間,我怎麼覺得過了好久。”

雲邊月抬頭看天空的太陽,不知道頭頂的月亮是不是被太陽光的遮住,突然好想看天文書,“確實,才過去一年而已。”

雖然聚餐沒有舉行,吃過晚飯王德華還是叫上人到院子裏一起賞月。

自己的東西自己願意分享給誰就分享給誰。

不大不小的前院坐滿了人,基本上是玩得好的人坐在一起。

大家都在說明天秋收的事情,說著說著就說到秋收後要做什麼,分完糧食之後能賺多少錢。

說著說著李小娥就開始抹眼淚,說自己來富興大隊插隊快五年的時間,家裏很少寄信寄東西,從來都沒有開口讓她回家探親。

每逢佳節倍思親,有李小娥做開頭,氣氛很快就被渲染起來,院子裏的人情緒慢慢變得低沉。

許久,楊福林開口道,“你在這裏想著家人,說不定家裏人早就把你忘記,何必自尋煩惱。”

雲邊月看向有些憤憤不平的楊福林,上次她和趙景年回京都的時候楊福林也回去了,看來那次回家不是很開心。

龍小波跟附和道,“就是,咱們現在一個人吃飽全家不餓,每年還有幾十塊錢可以分,累是累了點,那也是農忙的時候累,住的地方雖然沒有一人一個屋子但也算寬敞,回家說不定連在廚房睡覺的床板都沒有。”

大家都在期盼著回城,其實真的回去家裏說不定連張床都沒有給自己,畢竟有的人下鄉相當於被家裏人放棄,回去沒地方住是一個問題,吃飯又是一個問題。

雲邊月坐擁一座四合院和一座宮殿不方便參與這個話題,坐久了也累打算去河邊溜達一圈,今晚過節吃得比較豐盛,去溜溜食也好。

河邊有不少人家搬板凳出來賞月,這個年代隆重的節日就是春節、國慶、中秋和端午,中秋節是排在第三位的節日。

有幾個小孩子提著小燈籠在河邊玩耍,那麼多大人在也不怕孩子落水。

雲邊月和趙景年挑了個人少的地方下來,剛坐下就看到天空飄著一盞孔明燈,“這個時候能放?”

趙景年不清楚孔明燈算不算得上走封建,“不好說,咱們不冒這個頭。”

雲邊月把腦袋靠在趙景年的肩膀上看著天空中掛著的月亮,伸出雙手抓了兩把空氣,“左手是大廈,右手是科技,你說咱們的還能回去麼?”

趙景年知道雲邊月說的回去是回大廈,捏了捏對方的手笑道,“要是能回去你的願望我幫你實現,在這個年代已經實現不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