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歐洲人的中國探險之路(1 / 3)

早在15世紀,由於西班牙葡萄商人從與印度及中國的新貿易中,獲得了巨大的利益,所以歐洲,尤其是英國人對拓展對東方的貿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為此,他們決定從西北或東北的航行中,找出前往亞洲的航路。

他們首先考慮的航線是北極海,當時探險家們已經知道挪威北端並沒有結冰,而且俄羅斯的漁民也會越過諾爾康角往東航行,到達鄂畢河流域。

有關西北的航路,1497年時,意大利的航海家長卡波托便曾經沿著芬蘭海岸,向英國方向航行。然而經過冰海沿西北航路到中國的希望太渺茫。3年之後,亞爾兄弟乘坐西班牙船,順著美國大陸沿岸北上,航向遙無止盡的的冰海。

為探訪未知的世界,1551年,倫敦設立了1個探險公司,成為當時尋找東北航路的活動中心。當時,休·維洛比被任命為第一批探險隊長,副隊長是查西拉。

查西拉指揮的船隻到達斯堪的那維亞北端的波羅的海後,他們遇見了蘇格蘭商人,商人們認為他們尋找東北航路前往中國,是一種瘋狂的行為,因而勸告他們不要再繼續探險。但是,查西拉卻沒有理會商人們的警告,繼續啟程向東航去。

時逢夏天,白天愈來愈長,後來甚至黑夜也沒有了。最後,查西拉終於到了今天的阿幹折斯克,也就是白海北杜味納河河口。

查西拉在這裏遇到了俄羅斯皇帝伊凡四世的使者,使者邀請他前往1400公裏遠的莫斯科。他接受邀請,到莫斯科謁見了伊凡四世。1554年夏天,也就是他從英國出發一年多以後,查西拉帶著伊凡四世希望與英國打開貿易網的的親筆函,平安地返回了英國。

拓開與俄羅斯的貿易網後,英國在波斯和俄羅斯之間,建立了一個姆斯柯比公司,同時由此公司繼續尋找東北航線。

進入伊莉莎白女王時代後,目標轉為尋找前往中國的海路,進行西北航線探險。

1576年,英國人馬丁·夫洛比瑟根據麥開脫於1569年繪製的世界地圖,認為隻有向西方航行,才可能有通向中國的海路。為尋找西北航線,他率領由兩艘船組成的探險隊從英國出發,先在格陵蘭登陸,然後繼續往西航行,最後終於在巴芬島發現了夫洛比瑟灣。

探險家們以為前麵的陸地就是亞洲,接近新陸地沿岸時,許多體格很小的人類,劃著皮革製獨木舟,看到這些外來的船隻顯得非常吃驚。其實,這些有著蒙古人臉形的人類,就是愛斯基摩人。然而,夫洛比瑟卻誤將他們當成中國人。為了證明他發現中國,便將一個愛斯基摩人和他的小船,一並帶回英國。此外,夫洛比瑟又在巴芬島發現並采集了可能是金礦石的黑色岩石。

夫洛比瑟帶著他的戰利品和探險隊返回倫敦時,各界掀起了熱烈的反應。

然而,被帶回英國的愛斯基摩人不久便因水土不服而死亡。唯有從巴芬島帶回國的黑色岩石,成了眾人研究的焦點。由於這種岩石放在火裏會發出金色的火焰,所以被誤以為是金礦石,吸引了倫敦很多商人及女王的興趣。伊莉莎白女王甚至成立一個中國公司,並聘請了很多挖掘金礦石的工人,再度以夫洛比瑟為北極探險隊的隊長,前往北極掘金。

1577年,夫洛比瑟二度在格陵蘭登陸,在獲得女工的批準下,他將登陸地區命名為西英格蘭,同時和愛斯基摩人建立友好關係。接下來的目標就是金礦石,於是又前往巴芬島,收集了200噸的岩石,然後啟程返國。

英國人的最後一次的巴芬島航行,目的是要將加拿大所屬的北極地區劃為英國的殖民地。15艘船浩浩蕩蕩地從倫敦啟航,船上裝滿了前去挖取金礦石的礦工,建造房子及建設殖民地的人員和各種用具。

但是,當船隊進入夫洛比瑟灣時,卻遭遇暴風雨的襲擊,烈風將冰山吹往船隊,龐大隊伍除艘船外,其餘全部葬身於冰山之中。

在巴芬島建設殖民地的計劃破滅了,夫洛比瑟隻好率領殘餘人馬返回英國。而英國本土卻有想不到的消息在等待著他,原來,他從巴芬島所帶回的岩石並非金礦石,而是硫酸鐵礦,一點價值也沒有。這樣一來,夫洛比瑟發現西北航路,以及有關到達中國國土的報告,便再也無人肯相信了。

8年後,為了繪製西英格蘭、芬蘭島沿岸的地圖,一些英國船員組織探險隊,由約翰·大衛斯帶領,三度航向北極。大衛斯詳細地勘探了格陵蘭沿岸淺灣後,決定往北航行,進入巴芬灣海域。但是,由於不斷漂流而來的冰山實在太多了,使得大衛斯的船隊根本無法前進,最後,他們隻好放棄尋找通往中國的航路。

1780年左右,荷蘭的海員及商人也加入了尋求中國財富的潮流中,他們從陸路及海路尋找前來中國的道路,成為英國人的主要競爭對手。其實,荷蘭人的目的隻是希望能夠找到和俄羅斯交易的東北航路。

1596年,荷蘭的北極探險隊最重要的人物是威廉·巴倫支,他們從阿姆斯特丹出發,繞過新地島北端,進入喀拉海峽,在茫茫海洋中朝東方航行,最後發現了現在的斯瓦爾巴群島中最大的酉斯匹茲卑爾根島。

當巴倫支的船隊接近新地島時,船被冰封住,漸漸地,船身周圍的冰壓愈來愈大,船身漸被提高,最後終於將船給壓壞了。荷蘭船員們隻好放棄船支,沿著新地島海岸尋找避難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