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4月10日,英國新建成的大西洋郵輪泰坦尼克號,載著2224名乘客和船員,從英國南安普敦開往美國紐約,作橫越大西洋的處女航。這艘20世紀初最大最豪華的遠洋客輪,載重量是46萬噸,長269米,有雙層底的船體,分成16個水密艙。由於其中4個艙室進水後也能保證該輪不沉沒,故號稱不沉之城。
4月14日,星期天,泰坦尼克號船已航行在加拿大紐芬蘭島以東600多海裏的海麵上,預期17日可安全到達紐約。
這時,在泰坦尼克號前方50海裏的加裏福尼亞人號輪船向泰坦尼克號轉發了在其前麵航行的通訊船--卡利弗爾尼安號發來的電訊:我們正繞過一個浮動冰山區。泰坦尼克號收到電訊後,沒有采取任何措施,繼續按原航速前進,越來越接近拉勃雷道寒流。此時氣溫在不斷下降。同時加裏福尼亞人號已經發現了小塊浮冰和冰山,並做了防止撞到冰山上的準備工作。再次以無線電通知泰坦尼克號客輪。但是,泰坦尼克號的無線電報務室在這關鍵時刻卻忙於拍發雪片似的旅客私人電報,對此份電報未加理睬。
午夜23時40分,繼續前進的泰坦尼克號的兩名在前桅樓上了望的水手驚呼:正前方發現一座巨大冰山!值班長下令左滿舵,向後倒車。可惜為時已晚,慣性將船首推向冰山,水線以下的尖棱角,把船體撞開了10多米長的口子,海水洶湧般湧入船艙,船員立刻啟動抽水泵,但已無濟於事。冰山撞破了前艙、一艙、二艙、郵件艙和五、六艙以及鍋爐艙。船前半部破損艙中水越灌越多,船迅速下沉,海水又從上層甲板越過水密間隔進入船後半部各艙。全船一片混亂,船員還比較鎮靜,引導婦幼老弱先登上救生艇,樂隊不間斷地演奏,起了安定人心的作用。在兩個多小時的生死搏鬥中,許多男人表現了驚人的勇氣,禮讓婦女兒童先下艇,甲板上出現了一幕幕生離死別的場景。15日淩晨2時20分,泰坦尼克號船長下令棄船求生,同時下令發出無線電求救呼號SOS,向就近船舶求援。離得最近的加裏福尼亞人號的無線電報務員此時卻睡著了,另一個船員在撥弄收發報機,他聽到了求救呼號,但不懂得是什麼意思。這時離泰坦尼克號58海裏處從紐約方向開來的卡帕聶號收到了呼救訊號。起初他們還不相信這麼龐大和先進的泰坦尼克號竟會出事,等到確信無誤時,以17節速度全速趕去,但還需3個多小時才能到達出事地點。
在泰坦尼克號上,船員不斷向天空施放火箭,向周圍打燈光信號,企求他人救助,但都無濟於事。
泰坦尼克號下沉的速度越來越快,機器和鍋爐的炸裂發出了震耳的聲響,甲板上的旅客和船員紛紛跳水逃生,隨著煙囪的倒下,全船在巨大的旋渦浪湧中消失。待到卡帕聶號趕到時,僅從救生艇上救起711人,1513人葬身冰海。
泰坦尼克號客輪遇難的消息震驚了世界。關於海上人身安全問題、海船可靠性和航行安全性以及海上通訊聯絡救助等問題,都引起了國際上的嚴重關注。1913年在倫敦召開的第一次國際海上人身安全會議通過決議,要求每艘船為每一個乘員提供救生裝置;在每次航行期間,要進行救生艇訓練。同時由於加裏福尼亞人號沒有聽到泰坦尼克號的遇難呼叫,規定船舶保持24小時無線電值班,並確定在北大西洋航線上進行國際流冰巡邏,及時向航船報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