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reference_book_ids\":[7379894803527388184]}]},\"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大師傳奇
吉姆·羅傑斯(Jim Rogers)也是一位國際著名的投資大師,20世紀七八十年代他與金融大鱷索羅斯創立的令人聞之色變的量子基金,一舉成名。但就在這時年僅37歲的他宣布退出,開始了自己的環球旅行和教授生涯。1998年,羅傑斯創立了羅傑斯國際商品指數(RICI),預言在新的牛市投資商品市場將會有更好的收獲,他的所有行動都充滿了傳奇色彩。
1942年,吉姆·羅傑斯出生於美國亞拉巴馬州。在羅傑斯6歲的時候,他向爸爸借了100美元買了個烘花生的設備,5年後,他不僅歸還了當初借來的“啟動資金”100美元,還獲得了100美元的利潤。羅傑斯從小就展示了自己投資家的潛力。
從耶魯和牛津畢業後,羅傑斯和索羅斯共同創立了量子基金。在1970至1980年的十年裏,量子基金的複合收益高達37%,超過了同期巴菲特的29%和彼得·林奇的30%。1980年羅傑斯和索羅斯分道揚鑣後,開始分批買入當時的西德股票,1985年與1986年分批售出,獲得3倍利潤。當時的實際情況是,從1961年到1982年8月,西德市從來沒有出現過多頭市場,完全無視這21年來西德經濟的持續蓬勃發展。因此,羅傑斯認為,西德股市已經具備介入的價值,如果投資西德股市的話,可以確保不會虧損。在確認總體具備投資價值以後,羅傑斯也看到了當時的西德股市騰飛的契機——西德大選。結果,在基督教民主黨贏得大選的當天,西德股市就告大漲,羅傑斯取得了巨大成功。
1984年,當外界極少關注、極少了解的奧地利股市暴跌到1961年的一半時,羅傑斯親往奧地利實地考察。經過縝密的調查研究後,他認定機會到來,於是大量購買了奧地利企業的股票、債券。第二年,奧地利股市起死回生,奧地利股市指數在暴漲中上升了145%,羅傑斯大有所獲,因此美名遠播,人敬稱為“奧地利股市之父”。
羅傑斯曾經兩次環遊世界,第一次在1990年,騎著摩托車,去了50多個國家,花了近2年時間;第二次是1999年,開著奔馳旅行車,曆時3年,途經116個國家,從冰島出發經過歐洲、日本、中國、俄羅斯、非洲、南極、澳大利亞、南美洲然後回到美國,旅程超過245000千米,打破了吉尼斯世界紀錄。在旅行的過程中,羅傑斯時刻關注著投資機會。1991年,羅傑斯環球旅行至博茨瓦納時,發現那裏的貨幣不僅可以自由兌換,還是硬通貨,同時,博茨瓦納的貿易為順差,政府預算也是順差,外彙儲備豐富,即使3年停止出口,還能照樣保持當前的彙率。另外,政府正在培育股票市場,通過股票市場來融資,開放市場,引進外資。促使羅傑斯投資於此的第三個原因是博茨瓦納緊鄰南非,而南非正在飛速發展,南非又是博茨瓦納最大的貿易夥伴,博茨瓦納社會環境安全穩定,沒有南非的政治、經濟和社會危機,又可獲得南非全部的發展潛力,在這裏投資幾乎沒有風險,於是羅傑斯買進了當時所有的7隻股票,後來果然如他所料。
1998年,羅傑斯創立了羅傑斯國際商品指數(RICI)。吉姆·羅傑斯在商品市場像一頭公牛,他到世界各地去和別人談從1999年開始的牛市格局。到2003年11月該指數已達117.46%的升幅,超過同期主要指數,成為當時增長最快的商品指數。
隻要是投資,就會有風險,即使是國債,也有國破家亡不認賬的風險,基金作為投資證券市場的一種產品,當然也不例外。所以,投資大師吉姆·羅傑斯給我們的忠告是,“絕不賠錢,做自己熟悉的事,等到發現大好機會才投錢下去。”這種對風險的防範意識貫穿他的整個投資生涯,他說:“除非你真的了解自己在幹什麼,否則什麼也別做。假如你在兩年內靠投資賺了50%的利潤,然而在第三年卻虧了50%,那麼,你還不如把資金投入國債市場。你應該耐心等待好時機,賺了錢獲利了結,然後等待下一次機會。如此,你才可以戰勝別人。”時刻都要小心風險風暴的來襲,就像每年都要警惕颶風一樣,因為隻要你身處沿海的地方,這就不可避免。
投資者在購買基金的時候一定要有防範風險的意識,不能盲目地跟隨別人去投資,隻看到了可以收益的一麵,而沒有看到風險的一麵。尤其是在股市整體走牛的時候,開放式基金投資收益直線上升。激動人心的分紅浪潮,不斷放大的賺錢效應,使得銀行門口大排長龍買基金早已讓人見怪不怪了。在短短數月間迅速激增大量新基民,都是衝著基金所獲得的巨大收益加入“買基”陣容的。他們中的絕大多數其實並不了解基金。在他們看來,買了基金就等於賺錢,基金就是個發財的工具,卻根本沒有考慮過基金作為一種投資理財產品也是存在風險的。
基金的確可以作為普通大眾主要的投資理財工具,但投資基金決不等於一夜暴富。基金投資從來沒有隻賺不賠的,有獲得高收益的可能,同樣也有損失本金的可能。高收益高風險,風險和收益永遠是成正比的,基金也不例外。例如,有的投資人甚至不惜抵押房產申購基金,這是很不明智的行為。一旦市場出現較大的波動,是相當危險的,這與羅傑斯提倡的絕不賠錢法是完全相背離的。
有投資就有風險,這是一條無可逆轉的規律。投資共同基金因為有專業人士操作,這些專業人士擁有專業知識和技術手段,具有經驗,能夠進行理性操作,同時,投資基金管理機構內部具有一係列規章製度,可以比較有效地規範內部操作。另外,國家對證券投資基金有一係列法規,對基金的發行、上市、托管、管理、收益分配以及投資比例等都有比較具體的規定,這在法律上有效地保障了投資者的利益,防止出現風險。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投資基金的風險,但並不表明沒有風險,比如,市場風險、利率風險、財務風險等易受外界影響的因素,則是難以回避的。具體來說,基金的投資風險主要有以下幾類:
1.投資者錯誤認識的風險
由於投資者的錯誤認識可能會給基金投資帶來莫大的風險,這些錯誤的認識主要有:
(1)把基金投資當儲蓄
很多投資者把原來養老防病的預防性儲蓄存款或購買國債的錢全部用來購買基金,甚至從銀行貸款買基金,誤以為基金就是高收益的儲蓄。這是一種完全錯誤的認識,基金是一種投資,相對於銀行存款來說可能會取得較高的收益,抑製通貨膨脹給投資者帶來的損失,但是如果操作不當,或受市場因素影響基金也可能受損出現負收益,這時的投資基金就不如銀行儲蓄收入了。所以,基金是一種有風險的證券投資,與幾乎零風險的儲蓄(隻有通貨膨脹和銀行倒閉的風險)完全不同。
(2)高估基金投資收益
當股市持續上漲時,基金平均收益率可達到100%,其中不少股票型基金的回報率超過200%,這使得有的投資者將基金看作包賺不賠、高收益的投資方向。其實,正常情況下基金的收益遠沒有這麼高,隻可能比存款利率高一些,但不會太多,而且還要承擔虧本的風險。
(3)偏好買淨值低的基金
很多投資者認為基金淨值高就是價格貴,上漲空間小,偏好買淨值低的便宜基金,甚至有些投資者非1元基金不買。事實上,基金淨值的含義與股票價格不同,基金淨值代表相應時點上基金資產的總市值扣除負債後的餘額,反映了單位基金資產的真實價值。投資基金收益的高低與買入時基金淨值的高低並無直接關係,真正決定投資者收益的是其持有期間基金的淨值增長率,而淨值增長率主要是由市場情況及基金管理人的投資管理能力所決定的。
(4)用炒股票的方式炒基金
很多投資者把基金當股票一樣操作,采用“低買高賣”的方式獲取短期收益,結果不僅獲利不大,還因為頻繁的申購贖回影響了基金的投資運作和業績。其實基金投資是一個長期的漸進過程,基金的淨值會隨著市場的波動而波動,它的投資收益不可能一步到位,投資者應樹立長期投資的習慣和理念。
2.基金收益的風險
基金收益的風險主要來自於以下四個方麵:
(1)市場的係統風險
古語說: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投資者購買基金,相對於購買股票而言,由於能有效地分散投資和利用專家優勢,可能對控製風險有利,但其收益風險依然存在。分散投資雖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來自於個別公司的非係統風險,但市場的係統風險卻無法消除。
(2)基金管理公司的風險
基金管理者相對於其他普通投資者而言,在風險管理方麵確實有某些優勢,如基金能較好地認識風險的性質、來源和種類,能較準確地度量風險並能夠按照自己的投資目標和風險承受能力構造有效的證券組合,在市場變動的情況下,能及時地對投資組合進行更新,從而將基金資產風險控製在預定的範圍內。但是,基金管理人由於在知識水平、管理經驗、信息渠道和處理技巧等方麵存在差異,其管理能力也有所不同,在同樣的市場條件下不同基金公司運作的基金可能收益會相差很大,因此,選不好基金公司投資者也難以獲得滿意的收益。而且,基金公司也可能存在問題,也會發生一些道德風險,如與一些莊家或托管機構合謀等。
(3)基金份額不穩定的風險
基金按照募集資金的規模,製訂相應的投資計劃,並製定一定的中長期投資目標。其前提是基金份額能夠保持相應的穩定。當基金管理人管理和運作的基金發生巨額贖回,足以影響基金的流動性時,就迫使基金管理人做出降低股票倉位的決定,從而被動地調整投資組合,影響既定的投資計劃,使基金投資者的收益受到影響。
(4)上市基金的價格波動風險
目前在交易所上市的基金品種有封閉式基金、LOF、ETF等,這些基金除具有普通證券投資基金的固有投資風險外,投資者通過場內交易基金還可能因為市場供求關係的影響而麵臨交易價格大幅波動的風險。尤其在二級市場上進行交易時,如果由於各種原因選錯時點也可能要因此而蒙受不少損失。
相信每個投資者都像羅傑斯一樣,並“不是一個喜歡冒險的人”,對於來自各方麵的風險都厭惡至極。但是風險是無法回避的,你所能做的就是在買基金之前建立起風險防範意識,多做功課,將風險降到最低限度。羅傑斯說“成功投資者的方法,通常是什麼也不做,一直到看到錢放在那裏,才走過去把錢撿起來。所以除非東西便宜、除非看到好轉的跡象,否則不買進。當然買進的機會很少,一生中不會有多少次看到錢放在那裏”。要撿到這樣的錢,投資者需要先做防範風險的功課。
※小貼士基金的短期風險
基金的風險是客觀存在的,可以盡量降低但卻不可能逃避。比如操作風險、認購風險,頻繁操作是投資大忌,也是投資者實際承擔最多的風險。基金其實忌諱追漲殺跌,因為沒有一組股票會一直漲下去,也沒有一組股票會一直跌下去。而且,基金是長期投資工具,投資期限越長,其風險就越低。換句話說,就是基金的短期風險要比長期風險大得多,這些短期的風險主要來自:
1.非實時風險
基金是以日為單位出淨值並且進行交易的,而股票是實時行情,這就導致基金的短期風險有時比股票的風險還大。對於股民來說,看見趨勢不對可以止損止盈離場,可是基金呢?你沒法即時離場,即使選擇贖回,也要麵對當日下午的損失。
2.未知價風險
高拋低進是大家都知道的道理,越是短期投資,越要注重這一點。可是基金與股票不一樣,它是未知價成交的,大盤在震蕩行情中進場出現震幅100多點的震蕩,可能你看到下跌了,選擇買進,結果收盤卻是大漲,反之亦然。當然,網上交易的投資者可能好一點,可以在14:50前後操作,可是那樣網絡又會很堵,可能進場不成功。相對網絡交易的投資者來說,櫃台交易的更多,所以未知風險對短期操作非常不利。
3.流動性風險
能夠像巴菲特、羅傑斯那樣預測股市的人畢竟是少數。經常看到有朋友希望一個月有10%的收益,那是不現實的。基金流動性很差,一方麵是因為T+N(不同的基金,不同的基金公司所需時間不一樣)贖回,另一方麵就是短期投資很容易被套,而解套需要更多的時間,流動性風險進一步增加,如果遇到大跳水帶來的巨額贖回,即使止損也不能成交。
在談到投資體會時,羅傑斯說“一個重要的體會就是不要聽同行的話。自己研究,自己投資,收獲會更大,要在自己看好的公司投資,而不是他人看好的領域。投資銀行和基金的研究報告都不可信,相信他們會讓你輸掉一切”。所以,他總是帶著風險意識去做功課,他同時也建議所有的投資者都要做“功課”。那麼投資者應當做些什麼“功課”呢?
目前市場上最多的就是開放式基金,大多數人所投資的也是開放式基金,所以防範基金的風險,首先要防範開放式基金的風險。開放式基金的風險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麵:
1.市場風險
開放式基金首先要麵對的就是市場風險,所謂市場風險,是指因證券市場價格受到經濟因素、政治因素、投資心理和交易製度等各種因素的影響,導致基金收益水平變化,產生風險。主要包括:
①政策風險。貨幣政策、財政政策、產業政策等國家政策的變化對證券市場產生一定的影響,導致市場價格波動,影響基金收益而產生風險。
②經濟周期風險。證券市場是國民經濟的“晴雨表”,而經濟運行具有周期性的特點。隨著經濟運行的周期性變化,證券市場的收益水平也呈周期性變化。基金投資於國債與上市公司的股票,收益水平也會隨之變化,從而產生風險。
③利率風險。金融市場利率的波動會導致證券市場價格和收益率的變動。利率直接影響國債的價格和收益率,影響企業的融資成本和利潤。基金投資於國債和股票,其收益水平會受到利率變化的影響。
④上市公司經營風險。上市公司的經營好壞受多種因素影響,如管理能力、財務狀況、市場前景、行業競爭、人員素質等,這些都會導致企業的盈利發生變化。如果基金所投資的上市公司經營不善,其股票價格可能下跌,或者能夠用於分配的利潤減少,使基金收益下降。雖然基金可以通過投資多元化來分散這種非係統性風險,但不能完全規避。
⑤購買力風險。如果發生通貨膨脹,基金投資於證券所獲得的收益可能會被通貨膨脹抵消,從而影響基金資產的保值增值。隻有在基金的收益率大於通貨膨脹的幅度時,基金投資才算是成功的投資。
⑥行政幹預風險。
⑦道德風險。
2.信用風險
信用風險是指基金在交易過程中發生交收違約,或者基金所投資債券之發行人出現違約、拒絕支付到期本息,導致基金資產損失。
3.流動性風險
任何一種投資工具都存在流動性風險,亦即投資人在需要賣出時麵臨的變現困難和不能在適當價格上變現的風險。相比股票和封閉式基金,開放式基金的流動性風險有所不同。由於基金管理人在正常情況下必須以基金資產淨值為基準承擔贖回義務,投資人不存在由於在適當價位找不到買家的流動性風險。但任何一種投資工具都存在流動性風險,若出現大量投資者要求將基金單位贖回,基金管理人在一天內難以將手上股票或債券以合理價位賣出,那麼投資者的贖回申請隻好順延,並承擔順延贖回後基金單位淨值可能下跌的風險。
按照《開放式證券投資基金試點辦法》的規定,巨額贖回是指基金單個交易日的淨贖回申請超過基金總份額的10%。巨額贖回發生時,基金管理人在當日接受贖回比例不低於基金總份額10%的前提下,可以對其餘贖回申請延期辦理。對於當日的贖回申請,應按單個賬戶贖回申請量占贖回總量的比例確定當日受理的贖回份額。基金連續發生巨額贖回時,基金管理人可按照基金契約及招募說明書的規定,暫停接受贖回申請。上述情況一旦發生,投資者需要承擔不能及時收回投資的流動性風險。
4.機構運作風險
開放式基金由多個機構提供各種服務,這些機構的運作存在諸多風險,主要包括:
①係統運作風險。係統運作風險是指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注冊登記機構或代銷機構等當事人的運行係統出現問題時,給投資者帶來損失的風險。
②管理風險。管理風險是指基金運作各當事人的管理水平對投資人帶來的風險。例如,基金管理人的管理能力決定基金的收益狀況、注冊登記機構的運作水平直接影響基金申購贖回效率等。
③經營風險。經營風險是指基金運作各當事人因不能履行義務,如經營不善、虧損或破產等給基金投資人帶來的資產損失風險。
5.其他風險
①合規性風險。合規性風險是指基金管理或運作過程中,違反國家法律、法規的規定,或者基金投資違反法規及基金契約有關規定的風險。
②因技術因素而產生的風險,如電腦係統不可靠產生的風險。
③因基金業務快速發展而在製度建設、人員配備、內控製度建立等方麵不完善而產生的風險。
④因人為因素而產生的風險,如內幕交易、欺詐行為等產生的風險。
⑤對主要業務人員如基金經理的依賴而產生的風險。
⑥因業務競爭壓力而產生的風險。
⑦戰爭、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可能導致基金資產的損失,影響基金收益水平,從而帶來風險。例如美國紐約“9·11”恐怖事件的衝擊。
※小貼士如何應對開放式基金風險
對基金投資者而言,將資金交由基金管理公司管理運作,並不能完全消除證券市場的係統性風險,但是一般來講,通過基金管理公司的專業理財有可能規避和降低係統風險,從而給投資者帶來較高的回報,這是基金管理公司得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麵對開放式基金各種各樣的風險威脅,投資者應當多做“功課”,理性應對。
1.合理利用避險工具及政策降低係統性風險
中國證券市場投資品種較少,缺乏避險工具,係統性風險大,非係統性風險小。在成熟的資本市場上,回避股市係統風險的避險品種是股票和債券的期貨及期權等衍生工具的交易。而目前我國尚未開辦股票期貨交易和指數期貨等金融衍生工具以控製風險水平,但預計不久的將來在時機成熟時必然推出。開放式基金既要合理利用此類金融衍生工具以控係統性風險水平,又要充分利用國家對開放式基金進行扶持的各項政策,如巨額贖回發生時的處理方法,銀行間同業市場進行融資等手段。
2.組合投資降低市場風險
投資組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市場風險,投資者可以根據投資組合的風險程度和可接受風險程度的變化對投資組合不斷進行調整。
3.基金管理公司的內部風險控製
基金管理公司內部風險控製是其日常管理工作的重點,究其原因,在於證券市場的行情是起伏波動的,基金管理公司在日常管理中很難絕對消除內部風險問題。其進行內部風險控製的目的,就是建立健全內部控製體係,使內部風險控製在最低或者可承受的範圍之內,從而保證公司管理和基金運作正常高效地進行。具體的方法有許多,如加強對違規行為的監察與控製,包括對操縱市場的實時防範、股票投資限製表、員工行為的監察等。加強公司內部管理,加強部門之間的合作與製衡,履行完善的報告製度,發現風險及時向公司的上級部門報告。
4.規避開放式基金流動性風險
規避流動性風險對於開放式基金而言尤為重要,如果開放式基金規避流動性風險而大量持有國債和現金,基金收益率難有提高;如果要取得高於市場平均收益的業績,就必須擴大股票組合範圍和持股比例,其結果又難以避免係統風險。不過可以嚐試以下的方法:
①適當的資產結構與資金來源結構是規避開放式基金流動性風險的重要條件。
②建立大宗交易和程序化交易機製,降低交易成本。
③在持股結構上重視對指數型基金公司股票的持有比例,這一方麵是平準風險的要求,另一方麵也是出於流動性和盈利性的考慮。
和開放式基金一樣,投資封閉式基金同樣會有不少風險,除了具有和開放式基金一樣的風險外,封閉式基金還具有自己獨特的風險,無論是哪種投資者都應當對其有詳細的了解。
1.基金管理費用過高
目前我國基金管理費率平均1.5%,這樣算下來,30億基金會產生4500萬元費用,另外還要加上一定的“業績報酬”。這樣“旱澇保收”的穩定收入,對於基金經理人來說,自然是塊大肥肉;對於投資者來說,卻是巨大的負擔。更為嚴重的是,在中國資本市場特定的環境下,固定比例收費法更容易導致基金管理人的利益與基金投資者相背離。在固定費率製下,相對於努力提高基金淨值以增加管理費而言,基金管理人更熱衷於保持基金規模。基金管理人收入的根本在於規模,隻要保持基金份額不被贖回,就可以旱澇保收地坐享其成,尤其是目前出現了業績好的基金反遭贖回的現象,導致基金管理人大都采取“不作為”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