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用人群/盛夏內熱較盛者。
■用法宜忌/脾胃虛寒者忌食。
材料:豬瘦肉、蓮藕各50克,綠豆芽100克,金銀花10克,荷葉30克,植物油、鹽各適量。
做法:
1.荷葉洗淨,煎汁;將豬瘦肉洗淨切絲;蓮藕洗淨切片;綠豆芽洗淨。
2.油鍋燒熱後放入肉絲,煸熟後盛出。
3.用餘油加熱煸炒藕片,加金銀花、荷葉汁(約30毫升),至煎汁吸入藕片中。
4.最後加入煸過的肉絲及綠豆芽,加少許鹽,大火翻炒出鍋即可。
功用解析
本品既滋陰潤燥又清熱解暑。荷葉味苦性平,解暑涼血;金銀花清熱解毒;綠豆芽清熱、利尿、解毒;蓮藕涼血、止血;豬瘦肉滋陰潤燥。盛夏食之,有益健康。
涼拌雙耳
■適用人群/氣血虧虛之顏麵蒼老、皮膚粗黑幹皺諸症,以及新久瀉痢、肺陰虛咳嗽、虛勞咳嗽者。
■用法宜忌/大便稀溏者,風寒咳嗽、濕熱痰多和外感口幹者忌用。
材料:水發銀耳、水發黑木耳各100克,鹽、白糖、胡椒粉、香油各適量。
做法:
1.將水發銀耳、黑木耳去掉雜質,用清水洗淨,放入沸水中焯燙一下,撈出,放入清水中浸泡5分鍾,撈出瀝水,裝盤。
2.將鹽、白糖、胡椒粉、香油用涼開水調勻,澆在盤中拌勻即可。
綠豆燉藕
■適用人群/暑熱煩渴、眼熱紅痛、丹毒、癰腫以及胃有虛火等症之人。
■用法宜忌/脾胃虛寒者慎用本方。
材料:鮮藕500克,綠豆100克,肉湯800毫升,薑片15克,鹽5克,胡椒粉少許。
做法:
1.綠豆洗淨用清水泡2小時;鮮藕去皮,去節,洗淨切成梳子背形的塊。
2.沙鍋置火上,注入肉湯,燒沸後下藕片、綠豆、生薑片同煮,綠豆酥爛時加入胡椒粉、鹽調味裝碗即可。
二冬絲瓜豆腐
■用法宜忌/風寒感冒忌用麥冬;脾胃虛寒慎用天冬。天、麥二冬不宜與鯉魚、鯽魚同食。
材料:天冬、麥冬各10克,嫩絲瓜、嫩豆腐各100克,植物油、醬油、白糖、高湯、味精、鹽、水澱粉、蔥花各適量。
做法:
1.將絲瓜刮去外皮,洗淨,切菱形塊。
2.豆腐洗淨切塊,入沸水中煮1分鍾撈起。
3.將天冬和麥冬加水小火煎約30分鍾,濃縮成50毫升汁液。
4.炒鍋倒油燒熱後倒入絲瓜炒至發軟,加入高湯、蔥花、白糖、醬油、鹽,燒沸後倒入豆腐,小火燜5分鍾後,加入味精、二冬濃縮汁,用水澱粉勾芡,略煮即可。
馬齒莧拌豆芽
■適用人群/急性腸炎、濕熱痢疾、小便熱淋、腎炎水腫、須發早白者,青春少女防治青春痘亦可用之。
■用法宜忌/馬齒莧為寒涼之品,脾胃虛弱、大便泄瀉及孕婦忌食;忌與胡椒、鱉同用。佐餐食,早、晚隨量服用。
材料:鮮馬齒莧、黃豆芽各150克,白糖6克,醋10克,醬油5克,香油15克。
做法:
1.將馬齒莧去老葉,用清水洗淨,瀝幹水分;黃豆芽去須、根,洗淨備用。
2.分別將馬齒莧、黃豆芽放入沸水中焯熟,撈出,瀝幹水分,將白糖、醬油、醋、香油配成味汁。
3.將馬齒莧與黃豆芽混合均勻,澆入味汁,攪拌均勻即可。
芥藍二冬
■適用人群/陰虛火旺,腰膝酸痛、須發早白、健忘失眠的中老年人宜長期食用,對慢性支氣管炎秋天複發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用法宜忌/此藥膳偏寒涼,陰虛內寒體質者不宜常用,同時應避免食用油膩食品。
材料:天冬50克,銀耳100克,冬瓜400克,胡蘿卜200克,芥藍300克,鹽、白糖、高湯、薑汁、味精各適量。
做法:
1.將天冬加水煎煮兩遍,去渣,用藥汁將銀耳泡發,掰小朵。
2.冬瓜去皮、瓤,切條,用高湯煮熟軟後裝盤,高湯中放入銀耳,加鹽、白糖、味精燒煮15分鍾,撈出裝盤。
3.胡蘿卜洗淨煮熟,加鹽、白糖、薑汁、味精搗成泥,倒在冬瓜、銀耳上;芥藍洗淨切段,焯熟後裝盤子即可。
鴨肉冬瓜粥
■適用人群/用於暑熱、頭脹、胸悶、口渴、小便短赤、夏季暑熱泄瀉者。
■用法宜忌/脾胃虛弱、陰虛火旺者不宜過多服用。作中、晚餐服食。
材料:冬瓜500克,淨鴨1隻,大米200克,鮮荷葉半張,冬菇5朵,陳皮3克,鹽、蔥花、薑蓉、香油各適量。
做法:
1.冬瓜去皮、瓤,洗淨,切厚塊;冬菇用溫水泡發,去蒂,洗淨,切片備用;鴨肉洗淨,切大塊。
2.大米洗淨,浸泡半小時後瀝水,放入鍋中,加入適量清水,煮沸。
3.將冬菇片、冬瓜塊、鮮荷葉、陳皮一同放入鍋中,轉小火繼續熬煮20分鍾。
4.另取一鍋,將鴨肉燉至熟,放入粥中,同煲1小時,最後加入鹽、蔥花、薑蓉、香油調味即可。
荷葉粥
■適用人群/適用於夏天頭昏腦漲,胸悶煩渴,泄瀉,小便少而黃者,以及高血壓、高血脂、肥胖症等患者。
■用法宜忌/夏季溫熱服用。
材料:鮮荷葉1張、大米100克、白糖40克、紅棗10克。
做法:
1.鮮荷葉1張,切成5塊洗淨;大米淘洗幹淨。
2.將淨沙鍋置火上,注入1000毫升清水,放入荷葉、大米、紅棗。
3.用中火燒沸,改用小火慢煮至米爛湯稠,揀出荷葉不用,加白糖調味即可。
薏米綠豆粥
■適用人群/對泄瀉、水腫、麵部痤瘡、扁平疣、胃癌、子宮癌等有輔助治療作用。
■用法宜忌/夏季可每1~2周食用一次。麵部痤瘡、扁平疣患者可經常食用。陰虛之人不宜食用。
材料:薏米、綠豆各50克,大米100克。
做法:
1.將薏米、大米、綠豆洗淨浸泡2小時。
2.鍋裏放水煮沸,將薏米、大米、綠豆放入鍋內煮沸,用小火煮至米、豆爛熟即可。
功用解析
薏米味甘淡,性涼,有健脾利濕,補肺清熱功效;綠豆性味甘涼,有補益元氣、調和五髒、清暑利水、安神、止消渴、利腫脹、解毒等功效。
蓮子銀耳羹
■適用人群/常人保健或脾胃虛弱之人。
■用法宜忌/每日清晨食用。便秘者忌食蓮子。
材料:去心蓮子30克、銀耳20克、冰糖少許。
做法:
1.將蓮子、銀耳洗淨備用。
2.鍋中放入400毫升水,放入蓮子、銀耳用小火煮爛,放冰糖少許即可。
03秋季潤補養生
養生課堂
秋季甘潤防燥。秋季幹燥涼爽,易出現燥熱感,如鼻幹、口幹、皮膚幹等。此時首先應當少吃一些刺激性強、辛辣、燥熱的食品,如尖辣椒、胡椒等,同時飲食不要過分清淡,應適當增加些油膩,以潤燥益氣、健脾補肝、清潤甘酸、寒涼調配為主。
飲食不宜過量。一般人到了秋季,由於天氣宜人,食物豐富,往往進食過多。攝入熱量過剩,會轉化成脂肪堆積起來,使人發胖,俗話叫“長秋膘”。因此在秋季飲食中,要注意適量,而不能放縱食欲,暴飲暴食。
不宜過食生冷。過食寒涼的食品或生冷、不潔瓜果,會導致寒濕內蘊,引起腹瀉、痢疾等,故有“秋瓜壞肚”之民諺,老人、兒童及體弱者尤要注意,應堅持“秋宜溫”的主張,多吃一些溫性食物。
紅珠原汁蹄
■適用人群/適用於氣血虧虛之顏麵蒼老、皮膚幹皺、形體消瘦者,以及產後無乳者。
■用法宜忌/患高血壓、高脂血症者宜少服用。服巴豆藥者忌食。
材料:豬肘肉500克,紅棗50克,鹽、冰糖、醬油、料酒、薑片、蔥段、八角、山柰、桂皮、鮮湯、水澱粉、植物油各適量。
做法:
1.將豬肘肉洗淨,入沸水鍋,加料酒、薑片、蔥段煮至七成熟,撈出瀝水,趁熱拌上醬油,入油鍋炸上色,撈出。
2.將炸好的豬肘肉切皮相連的十字花刀,皮朝下放入蒸碗,加入鹽、冰糖、醬油、山柰、八角、桂皮、鮮湯,放入泡好的紅棗,上火蒸約45分鍾,取出。
3.將蒸好的肘子翻扣於盤中,原汁潷入鍋中,用水澱粉勾芡,均勻淋在豬肘上即可。
瓦罐牛肉
■適用人群/腎虛者,男子陽痿、早泄、遺精、腰膝酸痛、視力減退、體質虛弱者。
■用法宜忌/老年、幼兒及消化能力弱者不宜多服;患肝病、腎病的人應慎食。早晚隨時服。
材料:牛肉500克,胡蘿卜100克,枸杞子35克,料酒、薑片、清湯、醬油、鹽各適量。
做法:
1.枸杞子分為兩份,25克加水煮取濃縮汁,剩餘10克洗淨。
2.牛肉切塊,放水中焯至變色,撈出瀝水;胡蘿卜洗淨,去皮,切塊備用。
3.將牛肉塊、薑片、枸杞子放罐內,加清湯、料酒、醬油、鹽用大火燒沸,轉小火燉1小時,加胡蘿卜塊,加入枸杞子汁,燉至牛肉熟爛即可。
香菇燒牛肉
■用法宜忌/早晚隨量服。老年、幼兒及消化功能弱的人不宜服;患皮膚病、肝病、腎病的人應慎食。
材料:牛肉500克,鮮香菇150克,薑塊、蒜瓣、蔥段、豆瓣醬、山柰、八角、桂皮、花椒、鹽、白糖、醬油、胡椒粉、料酒、鮮湯、水澱粉、植物油各適量。
做法:
1.將牛肉切小塊,入沸水中焯至變色,撈出,衝洗幹淨;香菇洗淨,去蒂,切塊。
2.鍋中倒入植物油燒熱,放入花椒、豆瓣醬炒香,倒入鮮湯,煮沸後去渣。
3.轉入高壓鍋,放入牛肉塊,加香菇塊、薑塊、蒜瓣、蔥段、山柰、八角、桂皮、胡椒粉、醬油、料酒、白糖,上火壓約20分鍾至熟軟後,加鹽調味,將牛肉塊連湯汁倒入炒鍋內。
4.用水澱粉勾芡,起鍋裝盤即可。
菊花雞片
■用法宜忌/手足冰涼、神疲乏力、腰膝冷痛的陽虛體質者,或外感發熱時不宜食用。
材料:雞肉300克,菊花瓣60克,雞蛋1個(取蛋清),鹽、白糖、料酒、香油、味精、蔥段、薑片、澱粉、胡椒粉、植物油各適量。
做法:
1.雞肉洗淨切片,用蛋清、鹽、胡椒粉、澱粉調勻拌好。
2.鹽、白糖、味精、胡椒粉、香油對成味汁。
3.鍋中倒入植物油,燒至五成熱,放入雞片滑散滑透,撈出瀝油。
4.鍋內留少許油,爆香蔥段、薑片,倒入雞片,烹入料酒,倒入菊花瓣翻炒均勻即可。
枸杞核桃仁雞丁
材料:枸杞子10克,核桃仁150克,雞肉丁600克,雞蛋1個(取蛋清),鹽、白糖、香油、料酒、味精、胡椒粉、植物油各適量,雞湯150毫升,水澱粉50克,植物油適量,薑片、蔥段各20克。
做法:
1.將雞肉丁用鹽、料酒、味精、胡椒粉、雞湯、香油、水澱粉、雞蛋清對成的汁液醃漬片刻。
2.核桃仁用溫油炸透,即起鍋瀝幹油分。
3.鍋燒熱,注入植物油,待五成熱時投入雞丁,快速滑透,倒入漏勺,瀝油。
4.鍋內再放油燒熱,放薑片、蔥段爆香,放雞丁、核桃仁、枸杞子炒熟即可。
五味鴨卷
■用法宜忌/鴨肉性涼,脾胃虛寒者應少食用。
材料:白鴨1隻,黨參15克,五味子10克,麥冬10克,豆腐皮4張,青菜、白蘿卜、胡蘿卜各100克,醬油、黃酒、白糖、胡椒粉、植物油各適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