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17年,劉備把諸葛亮留守成都,在後方負責軍需供應。他自己親自率主力進攻漢中,他將大軍推進到攻取漢中的戰略要地陽平關,與曹軍展開了爭奪陽平關的殊死戰鬥。劉備挑選精兵萬餘人,輪番發起攻戰,無奈曹軍能攻善守,陽平關又易守難攻,劉備始終未能得手。雙方在陽平關相持一年有餘,一直不能分出勝負。為了改變這種長期相持的局麵他,準備變換進攻策略。
公元219年正月,劉備率軍避開地勢險要、防守嚴密的陽平關,南渡漢水,沿南岸山地向東挺進,神不知鬼不覺突然逼近定軍山,一舉搶占了定軍山。定軍山是軍事要地,它處在漢中西南的門戶,地勢險要,戰略地位相當重要。劉備占領了定軍山,就等於打開了直通漢中的道路,並對陽平關曹軍側翼的安全造成了巨大威脅。
夏侯淵為與劉備爭奪定軍山,被迫將防守陽平關的兵力東移,這樣一來,曹軍據險固守的陣勢被打亂。
為防止劉備北上和繼續東進,曹軍在漢水南岸和定軍山東側建營壘、修圍寨、設鹿砦(一種柵欄式的防禦工事),加強戰略防禦。劉備乘虛夜攻曹營,火燒南圍鹿砦。夏侯淵命張郃留守東圍,自率輕騎前去救南圍。這時劉備又急速調兵奔襲東圍,並派黃忠率精兵埋伏在東圍、南圍之間的險要地段。張郃抵不住劉軍的猛攻,快要輸掉,夏侯淵又急忙率軍回援東圍。此時,黃忠以逸待勞,居高臨下,見夏侯淵率軍進入伏擊圈,立即向行進中的夏侯淵發起突然攻擊。夏侯淵毫無防備,倉促應戰,很快就潰不成軍,夏侯淵本人也被黃忠斬殺,曹軍四散而逃,死傷慘重。張郃拚死突出重圍,率領殘部退守陽平關。劉備奪取並保住了定軍山,改變了戰略上的被動局麵。
曹操得知漢中戰場失利,親率主力從長安出斜穀,迅速趕赴陽平關前線救援。這時,得勝以後的蜀軍士氣旺盛,對戰局也信心十足。劉備得到曹操增援的消息,並不畏懼,他對隨從的部將說:“曹操雖然再來,也將是無能為力了,漢中必定歸我所有。”
曹操以到達漢中,便急於收複定軍山,以穩定漢中局勢。而劉備因為利用有利地形,此時卻不慌不忙,他據險而守,以逸待勞,無論曹軍如何叫陣挑釁,就是不與曹操決戰。但私下裏,劉備派遣多股遊兵深入曹軍後方進行擾襲,斷其交通,劫其糧草。
劉備的尋機擾敵策略,使得曹軍前方求戰不得,攻險不勝,後方又屢遭騷擾,補給困難,糧食缺乏,軍心恐慌,很快便兵無鬥誌,臨陣脫逃者日益增加。就這樣僵持一個多月,曹操見毫無勝機,不得不放棄漢中,全軍撤出漢中退回關中。劉備穩奪得漢中,勢力得到了擴大與鞏固。
在這一戰中,劉備采取長途迂回、守險不戰,以遊兵擾其後方、在運動中設伏殲敵的等戰略,“以迂為直,以患為利”,不僅變被動為主動,而且進一步取得了漢中爭奪戰的全麵勝利,使自己的勢力得到鞏固。
尚婢婢待機而發殲敵軍
本篇主要從戰略思想和用兵原則的角度去闡述取得軍爭勝利的方法,“以迂為直,以患為利”,此乃兵家用兵之善計。在己方處於不利的條件下,懂得隱忍,靜觀事態,誘敵深入,一擊而就,這步步為營的謀略恰是製敵致勝的法寶。
公元842年,吐蕃讚普達磨逝世。因無子繼承父位,後宮寵妃琳氏立自己娘家的3歲德內侄為讚普,遭到讚普達磨的宗族的反對。琳氏不顧朝政大局,殺死首相,以捍衛自己的權威。
論恐熱,洛川門(今甘肅武山縣東)討擊使,早有篡國之心,聽聞此事,便自立門戶,舉兵造反,自封國相後一並勾結青海節度使,一舉占領了渭州,殺的官兵節節敗退。
尚婢婢,鄯州(今青海樂都縣一帶)節度使,文武雙全,為人磊落,帶兵有方。論恐熱擔心自己的計劃遭到尚婢婢的阻撓,決定先除掉尚婢婢以絕後患。
遂於公元843年,論恐熱率大軍攻鄯,不料行軍行至鎮西(今甘肅省東鄉族自治縣以西)時,便遇到了少有的壞天氣。霎時間,天氣大變,颶風肆虐,電閃雷鳴。隻見得天際間一道白光,隨之一聲脆響,草原上便燃起了熊熊大火,再見軍中被雷劈死的裨將不少於十幾人、被火燒死的牲口也不下一百來頭。一時間,軍心大亂,謠言四起,將士們紛紛傳言這是上天發怒,容不得論恐熱密謀造反的逆行,遂懲罰與此。眾將士惶惶不敢前行,就連論恐熱也不得不下令駐營以待調整。
此時,鄯州的尚婢婢聽聞此事,拊掌稱快。有部將進言稱:“論恐熱行軍至鎮西正遭天討,若我軍此時進攻,假以天時,定能大獲全勝。”而尚婢婢則不以為然。命人送去大批物品,去犒賞論恐熱的將士,且附上一封親筆信函:“國相舉義師匡國難,隻要派人送個信來,誰敢不聽,何必親勞大駕。我僅嗜讀書,更兼資質愚鈍,如能退回鄉裏,才是我平生之願望……”眾部將不解,紛紛示意不滿。尚婢婢解釋道:“我哪裏是怕了他們,這次給他們送禮,也隻不過是假裝臣服,助長他的驕氣,怠慢他們的士氣罷了。況且論恐熱此次率大軍前來,簡直沒有把我們放在眼裏,而此時正遇上天災,他們也在猶豫不決,我們不妨將計就計,此時去送禮,他肯定信以為真,不會再防備我們,而我們正好可以蓄勢待發,一並前滅敵軍。”眾將聽聞,紛紛佩服。
就在論恐熱沾沾自喜,放心撤兵之際,尚婢婢已在精心籌劃著如何殲滅敵軍的謀略。他告訴部將:如若吐蕃沒有國主,我們就歸順大唐,怎能屈從這類犬鼠之人。
三個月的精心籌劃結束了,尚婢婢一切準備就緒。派大將庬結心、莽羅薜兩員大將率兵五萬,突然進攻論恐熱的駐地大夏川(今甘肅政和縣附近)。莽羅薜領兵四萬埋伏於山穀險地,庬結心領兵一萬藏在柳林之中。又派一千輕騎登上山頭,用箭把信射人城中,以下戰書,羞辱論恐熱,。論恐熱見信便暴跳如雷,破口大罵,便率兵數萬怒衝衝追殺出城。大軍剛至柳林,便遭庬結心的一萬精兵圍堵,殺得論恐熱措手不及,損兵折將不計其數。但是,正值論恐熱軍隊眼看就潰不成軍之時,士氣突然轉向了論恐熱,庬結心率領一萬大兵故意表露敗相,假意落荒而逃,朝山穀而去。論恐熱見此狀,便乘勝追擊,率領大軍向山穀行進。突然,山穀中殺機四起,穀內庬結心領兵返身掩殺,穀口莽羅薜率領五萬大軍俟機埋伏。此時,又正值山穀內狂風驟起,飛沙走石,河水滿溢,論恐熱的幾萬人馬在一片殺聲中被消滅殆盡,人馬血肉現場,場麵甚是慘烈。論恐熱單騎僥幸逃脫,餘者全部戰死。
在這一場戰爭中,論恐熱大敗,就是因為太輕敵,被對方的“迂回路線”所迷惑,這種盲目自大是在是兵家之大忌。
而尚婢婢恰恰是認識到了敵我雙方的實力後,采取隱忍、迂回的作戰路線,故意引誘敵方請示我軍實力,而後俟機一舉殲敵。
俄國以弱勝強
在行軍作戰中,糧草補給是很重要的,軍隊“無糧食則亡”。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孫子在本篇中著重強調了糧草後勤供應的重要性,在古今中外的戰例中,因後勤補給受限而失敗的數不勝數。在19世紀初的法俄交鋒中,法軍就是因為軍備供應不上而失敗的。
19世紀初,法俄矛盾尖銳,1812年拿破侖率領操12種語言的60多萬大軍進入俄國,大舉進入俄羅斯領土,妄圖戰略莫斯科,控製整個俄國。法軍實力雄厚,60萬大軍中擁有炮兵,騎兵和步兵。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俄國的軍隊實力,當時俄國裝備落後,訓練差勁,並且能在前線作戰的部隊人數隻有法國軍隊的三分之一,僅僅有21萬。戰爭的優勢明顯在法國一方。麵對此種戰爭態勢俄國元帥庫圖佐夫決定實行誘敵深入,依靠俄國的戰略縱深在運動中消滅敵人有生力量的戰略。
由於法軍實力強大,戰爭初期俄國軍隊不斷東撤,但在東撤的過程中並不是落荒而逃,俄軍在撤退的同時銷毀來不及搬走的戰略物資和糧食等,是法國在前進過程中得不到任何的繳獲和戰利品;撤退中抽出一小部分兵力,迂回到法軍的側後,對拿破侖的軍隊進行小規模的侵襲,疲憊法軍;組織武裝力量不斷打擊法軍運輸給養車隊和運輸交通線,使法軍的後方不得安寧。俄國通過通過一係列的措施有效的打擊了法軍進攻的囂張氣焰,造成法軍補給困難,戰線拉長。
隨著戰爭的進行,法軍繼續東進,1812年9月5日,俄軍在博羅季諾地區與法軍交戰,取得了明顯的成果,俄軍依據有利地勢,合理布置兵力,大敗法軍,消滅了法軍許多將領。但是總體戰局上法軍仍處於優勢,庫圖佐夫命俄軍繼續東退,拿破侖緊跟其後攻到莫斯科城下。庫圖佐夫綜合分析戰局,決定放棄莫斯科,俄軍撤離莫斯科。法軍雖然占領了莫斯科但是這隻是一座空城,對法軍來說毫無實際意義,相反法軍戰線拉長,戰略後方不穩,後勤補給屢遭破壞,造成法軍補給嚴重不足,加之法軍士兵不適應俄羅斯的嚴寒的氣候,饑餓嚴寒侵擾著法軍上下,使得法軍軍心不穩,戰鬥力大減。直至1812年10月19日,拿破侖終於迫於壓力領兵撤離莫斯科開始向西收縮。由此戰爭出現了轉折,庫圖佐夫絕不會放過這個機會率領俄軍展開反擊,采取正麵追擊和平行追擊相結合的戰法,不斷進攻法軍,法軍後方也屢遭遊擊隊的打擊,法軍潰不成軍,殘部在別列津納河被擊潰,向邊界逃竄。庫圖佐夫采用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消滅了被認為不可戰勝的拿破侖大軍。
這次戰爭,法軍共損失50多萬人,1100多門大炮,16萬匹軍馬。戰爭初期,俄軍隨處於劣勢但是由於庫圖佐夫采用的正確的戰略戰術,誘敵深入,采取機動靈活的戰法,運動中消滅敵人。法軍向東進攻的同時戰線不斷拉長,後勤補給必定出現困難,俄軍基本上切斷了法軍的糧食後勤補給線,造成法軍後勤補給嚴重不足,幾十萬大軍出現糧食危機,最後拿破侖不得不放棄莫斯科向東撤退,導致了戰爭結果的改變。
這個戰例充分凸顯出糧草在行軍打仗中的重要性,俄軍能取勝關鍵是抓住了法軍後勤補給困難這一致命的弱點,在處於劣勢的情況下取得勝利,而法軍卻因糧草補充不及,在本來占優勢的情況下,最後遭到慘敗,充分說明了軍隊“無糧食則亡”這一軍事原則。
金獎白蘭地
軍事戰爭中,能否把握作戰時機是決定兵家勝敗的關鍵。而在商場上,眾商家更是不惜頭破血流地去追逐先於對手的商機。尤其可見,不論是在戰場還是在商場,善於掌握時機的人都會多幾分勝算的可能。同時機會都是要靠自己把握的,眼光敏銳,先於對手發現時機,而後不懈的努力,任何人都有可能勝利。
1915年,巴拿馬萬國商品博覽會上,中國張裕釀酒公司的白蘭地享譽世界。從此以後,中國的釀酒公司,中國的白蘭地,中國的張振勳,給了世界人們一個不同於以往的映像。而這一美名的由來,這一成績的取得,其背後不知凝結了張振勳,這一品牌創始人多少艱辛與努力。
十九世紀正是中華民族處於內憂外患的時代,中國除了遭遇列強的搜刮與壓迫之外,在世界之林上卻罕有作為。中國釀酒業的帶頭人的張振勳就出生在這個年代。1840年,張振勳出生在廣東一個貧困的私塾家庭。張振勳的童年同許多人的童年一樣,飽受了各種不幸的與苦難。雖然出生在私塾家庭,但由於家庭條件貧困,十三四歲張振勳便不得不輟學,跟隨哥哥姐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補貼家用。在他十六歲那年,家鄉發生了罕見的大旱災,原本不富裕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街頭巷尾到處都是餓死的人,小振勳每天和哥哥、弟弟一起上山挖草根,剝樹皮,勉強供一家人充饑艱難度日。正在這時,張振勳生命中第一個幫助他的人出現了。來自印尼的華僑看見小張裕聰明好學,手腳靈活,便答應帶著他去印尼謀生。
到了印尼之後,雖然張振勳的生活並沒有很快發生巨大的變化,但卻逐步改善,以至於最後成就了張振勳的事業。
張裕首先在一個福建華僑所開設的紙行裏當傭工。雖然隻是幫用戶,但是張振勳的工作態度卻得到了老板的肯定,隨後任命他當推銷員,後來又提拔他當賬房先生,把全店賬務管理和銀錢進出都托付給他。他勤勤懇懇的工做,為人認真老實,在經過自己的努力為紙行贏得了5萬多利潤之後,他並沒有受其他人鼓動對這些錢起不義之心。在紙行老板得知這一事情之後,更是對張振勳的為人倍加信任,把紙行的工作委任於他並且還將自己的愛女嫁給了張振勳。
在紙行老板去世之後,張振勳安排妥當老人的後事便對當前的事業進行了新的考慮。當前紙行的生意已經並不像先前那樣風生水起,所以張振勳積極開拓思路,瞄準當前市場的熱點——釀酒業。因為當地的荷蘭殖民者酷愛喝酒,所以,張振勳毅然決然的將紙行改開為酒行。
張振勳是個有心人,在接待顧客時很注意了解當地的風土民情,結交各方麵的朋友,這些對張振勳鞏固酒行都非常的有益。如當年他在在進行巴城酒稅和典當捐務承辦權的投標競爭時,在他的荷蘭籍好朋友、當地最高長官亨利的幫助下,取得了競標的勝利。幾年之後,張振勳的酒行已經在當地小有名氣,財富與地位也與日俱增,成了當地有名的大富翁。
雖然張振勳的酒行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但是張振勳並不滿足這些既得的成就,一直在積極進取,開拓市場。1866年,當地政府為了開發附近的島嶼,號召華僑投資進行墾殖。張振勳審時度勢,認為新的創業時機到來了。他看準了當地的氣候非常適宜開發墾殖業,所以他親自前往葛羅巴埠,創辦了一個裕和墾殖公司。種植咖啡等作物,也使自己的產業越做越大,收入逐漸增加。之後,張振勳又去蘇門答臘經營墾荒事業,開辦了亞齊墾殖公司,先後辦起了橡膠園、茶園、魚池和銀行,成為資財累累的“蘇島富翁”。
在墾殖業也有了基礎之後,張振勳更加奮進努力,爭取新的市場點。
1894年9月,我國近代第一家同時也是當時遠東地區最大的一家新式釀酒公司——煙台張裕釀酒公司的正式成立,恰是張振勳爭取新的市場點的典型案例。該公司不僅得到了政府的正式批準,同時還獲得了在直隸(今河北)、奉天(今遼寧)、山東三省的15年專利和免稅3年的政策優待。這樣的成功其實也是緣於一次偶然的商業活動。
1891年夏,張振勳應清政府督辦鐵路大臣盛宣懷之邀到山東煙台商議投資事宜。張振勳與盛宣懷談及往事時,不經意間提及曾有法國故人考察過中國的天津、煙台一帶地區,認為兩地氣候環境適宜葡萄生長,而且長出來的的葡萄是釀造出優質葡萄酒的最佳材料。於是兩人均對此地葡萄酒的商機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煙台張裕釀酒公司於此成立。
鑒於張振勳曾經經營過酒行,對於各國名酒的一個大致的了解,同時他又經營過墾殖公司,對原料基地葡萄品種優劣的選擇也有獨到的眼光,所以,煙台張裕釀酒公司開始走上了運營軌道。但是,在實際的操作中也出現了相應的問題。因為我國的釀酒業始終以糧食酒為主,關於葡萄酒釀造技術的記載幾乎是空白。在技術手段缺乏的情況之下,張振勳隻能將眼光放於國外,寄希望於外國釀酒師。終於在1892年春天,張振勳以重金聘請到了英國有名的釀酒師俄磷,兩人合作得比較愉快。但是可惜好景不長,兩年之後,也正是酒廠籌建的緊要關頭之際,釀酒師俄磷不幸身亡,張振勳不得不重新聘請釀酒師。不料在數日後經人介紹的荷蘭人雷德弗,竟是個騙子,而不是技術精湛的釀酒師。雷德弗向張振勳誇下海口,謊稱自己釀造技術如何了得,但當將酒樣拿去化驗之後,雷德弗的真實麵目便不攻自破。就這樣,釀造技術又成了此時製約張振勳的事業繼續向前發展的瓶頸。終於在張振勳的努力下,煙台張裕釀酒公司又重新迎來了一位新的釀酒師——哇務,來自奧地利。經過一段時期的考察之後,哇務精湛的釀酒技術以及忠誠的人品深得張振勳的賞識,放心將此大局交由哇務控製。但是,又因為哇務的個人年齡問題,隻得在短暫的工作之後便提出了辭職。在三請釀酒師之後,張振勳再次踏上了找尋釀酒師之路。
有的時候,人們越在意某些東西,就偏偏的不容易得到,但當你不經意間的時候,反而又會得來的全不費功夫。1896年的某一天,張振勳在與奧地利駐煙台領事撥保爵士在談話時無意間向其訴說了三請釀酒師而最終落空的事情,卻意外得知撥保爵士本人就是一位十分出色的釀酒師。談話中得知,原來撥保家世代從事釀酒行業,他父親是奧地利著名的釀酒師,撥保從小就喜愛釀酒,一直跟著父親學習釀酒工藝技術,並且在酒廠幹過,有豐富的實戰經驗。鑒於兩人之間的關係,再加上張振勳本人對葡萄酒事業的熱衷精神感動了撥保爵士,於是,兩人一拍即合,張振勳的釀酒公司在撥保的輔助下走上了蓬勃的發展道路。
在經過十幾年的苦心經營之後,煙台張裕釀酒公司終於初具規模:兩片作為原料生產基地的葡萄園,占地近千畝,葡萄種植品種達124種;三層樓的廠房,占地1976平方米的酒窯和一座玻璃製造廠;購置了進口的壓榨機、發酵機、白橡木貯酒桶等設備。
張裕釀酒公司在設備齊全、技術精湛的環境中終於向世界證明了自身的價值。1915年4月,適逢三藩市舉辦巴拿馬萬國商品博覽會,張振勳就派人將張裕葡萄酒送去參加比賽。比賽揭曉,張裕白蘭地榮獲國際金牌獎章。“金獎白蘭地”的名號至此實至名歸。
從張振勳經營張裕葡萄酒公司的這一係列過程,我們可以看到,張振勳的成功不是在於我們常說的“運氣”,而是在於張振勳善於把握時機的精神。因為在商場上,運氣隻是用來安慰人的寬心丸,最重要的是隻有憑借努力排除不利因素,善於把握良機,才能拉近自己與成功的距離,成為相關領域的帶頭人。
以迂為直的微軟
戰爭一開始的形式是我們無法掌控的,但當我們了解到了雙方的具體情況,就可以把戰爭形式往對我們有利的方向上引,“以迂為直,以患為利”,采用靈活作戰的方法,使敵人的進兵道路變得迂回彎曲,用小利引誘敵人上當而改變行軍路線,充分占有主動權,這樣取勝的可能性才會變大。
微軟和蘋果是美國市場乃至全球市場計算機領域最具實力的兩家公司,也是互為對手的競爭者。在鬥誌鬥勇的計算機領域,各領風騷,各具魅力。
蘋果公司,是一家大名鼎鼎的高科技企業。其創辦人喬布斯,是第一個將電腦定位為個人可以擁有的工具,可供每個人使用。這種在當時被視為超前的觀念,可謂是破天荒,沒人能夠接受。對一般人而言,過去的大型電腦簡直是一頭巨型怪物,被供奉在電腦中心的冷氣房中,被精心保護著。隻有少數受過專業訓練的人,可以接近並利用它來做點事。所以在當時看來電腦能成為個人的實用工具,感覺有點不可思議。
喬布斯的想法一出爐,便引起了電腦迷們的重視。加之蘋果所開發的麥金托什軟件,這是軟件業的革命性突破,它開創了在屏幕上以圖案與符號呈現操作係統的先河,大大方便了電腦的使用,被稱為是一件異想天開的劃時代之作。靠著這些製勝法寶,蘋果公司剛剛誕生便一鳴驚人。
蘋果的銷售業績直線上升,公司規模日益擴大,企業實力也迅速增加。其市場占有率曾經一度超越老牌巨人IDM公司。蘋果公司取得的輝煌成就讓蘋果微風四震,誌得意滿,大有傲視群雄的派頭。
全球互聯網絡成為20世紀90年代以來人們的熱門話題,電腦的網絡化趨勢逐漸顯現。在這互聯網的時代,許多電腦公司都意識到,要抓住90年代的價值增長機會,需要抓住時機及時搭上互聯網這趟快車。許多電腦新秀都充分認識到網絡化這一趨勢帶來的巨大利益,都在著重確立自身在某一方麵的優勢,從而站穩了腳跟並獲得了迅速發展。
但是,令我們想不到的是蘋果公司在這一大潮中卻反應遲緩,行動滯後,它在計算機行業中的優勢地位逐漸在喪失,市場占有率急劇萎縮,財務收支狀況連年惡化。在1995年、1996年連續處於虧損狀態,最終虧損數額竟高達數億美元,出現了嚴重的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