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萍家世代居住在南縣,靠一手精湛的香燭製作手藝謀生。她家的香燭風吹不滅,雨打不熄,供於高堂之上能燃三日。
臨近七月半的時候,有位外地來的大主顧突然上門定了筆急單,要青萍父親製作三百對香燭並於七月半當天送到鎮外孩兒塔去。
南縣外的孩兒塔最初是位富商不忍心看到窮人家早夭的孩子無處可葬身,便出資請法師在縣外尋了處風水寶地,為可憐的孩子們建了座孩兒塔,定期請法師誦經超度孩子們的亡魂。
富商百年後,孩兒塔無人打理,也漸漸的荒廢掉了。
但是事情怪就怪在,孩兒塔荒廢掉之後總有人聽到塔中有孩子哭鬧的聲音。
也有膽大的從小塔的窗戶往裏望,不望還好,這一望差點把他的大膽給嚇破。
塔中白骨疊著白骨,嬰兒疊著嬰兒,有個紅不溜啾的沒皮嬰兒鬼瞪著眼睛衝他笑,笑著笑著就爬到他麵前來。
這個膽大的當場嚇暈過去,第二天就帶著全家搬到外縣去了。
青萍父親倒是不大害怕這些事,畢竟有時候人甚至比鬼更可憎可恨可怖。
一家人緊趕慢趕終於在中元節前做完了所有的香蠟。
那個時候青萍年紀小膽子大,心裏實在好奇什麼人能用上三百對上好的香蠟,就悄悄跟在父親的後麵,想一探究竟。
等到了孩兒塔前,青萍躲在半人高的草叢裏往外看。
孩兒塔不過一人高,主體是灰色山石堆砌而成,光看外貌遠沒有傳言裏那麼陰森可怕。
六角小塔通體沒有一個生硬的拐角,整體造型圓潤像極了放大版的小孩兒玩具,倒是有幾分童趣。
而現在塔的正前方擺了供桌,尋常祭祀用的瓜果祭品、香燭紙錢一應俱全。不過桌上有四個用黃布裹著的小包,黃布上還寫了紅字。距離太遠青萍也看不清寫的什麼。
這時,前麵的法師讓人將點燃的香燭全部扔進小塔裏,嘴裏還嘛咪嘛咪哄的吟唱著什麼,隨後抱起桌上的小黃包裹就扔進燃著熊熊烈火的塔內。
在他扔到第四個的時候,青萍看見包裏伸出了隻小腳!
是孩子!這四個黃布裹著的都是孩子!
青萍感覺一股寒意從背脊竄了上來,頭腦一熱正想衝出去搶回孩子的時候,一隻手從後麵捂住了她的嘴。
“不要出聲,包裹裏的是死嬰,這群人幹得出殺人滅口的事兒。”手的主人嗓音低沉,聽起來是個和她差不多年紀的年輕男人。
兩人躲在草叢後麵,看法師從塔裏刨出幾顆珠子遞給富商。
“錢老爺收好這四顆珠子,有了這個那幾個小鬼就不敢找上門來,貴公子的病自然就好了。”蓄著胡子的老法師對富商說道。
“多虧了法師替我懲治這幾個孽童,不然我兒還不知道被怎麼折磨呢!那...這塔?”錢老爺指向麵前這座陰氣森森的孩兒塔問。
“我已經在塔四周埋下符咒,隻需要把塔封實。這些小鬼不要說做亂了,就是想投胎都沒地方去。”
“那我就放心了,府上已經備好美酒。請法師和我回去慶祝一下,封塔就留給他們做吧。”錢老爺示意手下的人去封塔。
法師看錢老板的人手腳麻利,收尾的事情就索性交給他們去幹,回道:“既然有好酒喝,那我就先隨老爺回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