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淮南為橘,淮北為枳(2 / 3)

然而,10 年彈指一揮間,現在,兩人作為交戰敵對方坐在了談判桌前。曆史往往充滿詭異的戲劇性。未曾開談,兩人先進行了一番意味深長的對話。

伊藤博文對 10 年前談判時李鴻章的盛氣淩人記憶猶新:“想中堂大人當年,何等威風,一言不合,談不成就要打,如今真的打了,結果怎樣呢?”

李鴻章當然聽出了伊藤博文話語中的揶揄嘲諷意味,心中湧起酸澀。10 年前,李鴻章是以宗主國代表的身份,對試圖分一杯羹的日本自然是居高臨下,底氣十足,而眼下強弱逆轉,瀕臨大兵壓境而簽城下之盟,敗軍之將何言勇?

伊藤博文一副勝利者的口氣,誌得意滿:“10 年前與閣下在天津相會時,敝人曾進言,貴國之現狀,實有改進之必要,想閣下尚能記憶此事。但爾後貴國晏然依舊,至今一無變更,不圖改進,以致今日,實深感遺憾。”

李鴻章唯有歎息:“維時聞貴大臣談論及此,不勝欽佩。且深佩貴大臣力為變革尚俗,以至於此。邇來雖常以素誌未伸為憾,但夙願未能一日或忘。唯限於時勢積弊,以致虛度歲月至今。今轉瞬十年,依然如故,本大臣自慚心有餘力不足而已……”

一番對話已然勾勒出了兩人滄海桑田的心境。

1885 年簽訂《中日天津條約》時,中日兩國幾乎處於同一起跑線,甚至從某些方麵而言,中國還處於領先地位。李鴻章的洋務運動始於1861 年,比 1869 年才正式開始的明治維新早了 8 年。

清王朝“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

伊藤博文生於中國鴉片戰爭爆發後的 1841 年,那時的日本還處於愚昧的幕府時代。幕府與清政府的禁海思路如出一轍,實行閉關鎖國的政策。1633—1639 年,德川幕府第三代將軍德川家光時代,不僅全麵禁止外國船隻前往日本,要求各藩加強檢查航行船隻,對葡萄牙、西班牙的船隻更是嚴加巡查,對提供外國船隻走私入境線索的人懸以重賞,違者處斬。對於日本人出海航行,或者從海外歸來,都要處以極刑。這使四麵環海的島國日本孤懸海外,對世界的變化一無所知。

在伊藤博文 12 歲那年,日本遭遇了類似於中國鴉片戰爭的黑船事件。1853 年,美軍東印度艦隊司令佩裏準將率領 4 艘軍艦,來到江戶城(今東京)的門戶橫須賀,意欲用堅船利炮逼迫日本人打開國門。與發生在 13 年前的中國鴉片戰爭有所不同的是,美國艦隊沒有開炮,佩裏認為這個彈丸小國實在禁不住他一擊。他隻是傲慢地給日本幕府下了一份國書:“你們可以選擇戰爭,但勝利無疑屬於美國。”他甚至給幕府送去一麵白旗,告誡他們要學會投降。美國人趾高氣揚,孝明天皇亂了陣腳。江戶城頓時亂成一團,“城外大小寺院內鍾聲齊鳴,婦孺淒厲地哭喊,有錢人準備逃往鄉間,更多的人擁進神社,擊掌禱告神靈,乞求‘神風’再起,摧毀‘黑船’”。“落後就要挨打”,終於,這個積貧積弱的島國在西方列強的逼迫下,簽訂了一係列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然而匪夷所思的是,後來日本人卻把侵略者佩裏當作恩人來紀念。他們認為,如果沒有佩裏,日本可能繼續閉關鎖國,故步自封,夜郞自大。日本文明史學家加藤周一說:“鴉片戰爭給日本帶來了很大的衝擊,甚至可以說帶來的衝擊要遠遠大於中國。……對於日本來說,幾千年以來都是學習中國的,中國如同是日本的老師,中國意味著世界的中心,按照日本人的思維就是頭部。學習了 1000 多年的國家,這樣的國家都被打敗了,那麼對手應該是十分強大的。”

黑船事件在打開日本門戶的同時,也等於是向日本敞開了西方的窗口。

伊藤博文曾是一個熱血青年,21 歲時曾與幾位“尊王攘夷”的誌同道合者,趁著夜色靠近品川禦殿山新建的英國公使館,神不知鬼不覺地鋸斷木柵欄,潛入進去,扔出自製的燃燒彈。這是一次成功的“排外壯舉”,他們返回住處後徹夜狂飲。這些愛國憤青們認為,日本之所以備受列強欺侮,就是因為幕府的當政者誤國賣國。隻要將這些“賣國賊”清除,集結力量把列強驅逐出去,日本就可以恢複往日的太平和榮光。

但伊藤博文的青春熱血並未持續多久。1863 年,作為迷惘中的探求,伊藤博文受長州藩藩主的秘密派遣,與 4 名熱血青年一起去英國留學。他們目睹了西歐諸強的工業現代化,伊藤博文明白了隻憑“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血性救不了日本,需要理性地看待變化了的世界。對於日本來說,誰厲害就拜誰為師。過去是拜中國為師,現在應該拜英國為師了。

日本人真是一個善於審時度勢見風使舵的民族。忠君更忠於真理,尊師更尊於強者。以強者為師,由師中國而轉向師西方。

木戶孝允稱讚伊藤博文“具有新文化思想”,“欲在日本做新文明的開拓事業”。1872 年,伊藤博文隨岩倉使節團在美國逗留期間,草擬了《奉命使節要點》。他在這份長篇意見書中說:“以我東洋諸國現行之政治風俗,不足以使我國盡善盡美。而歐洲各國之政治製度、風俗教育、營生守產,皆超絕東洋。由之,移開明之風於我國,將使我國民迅速進步至同等化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