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曆史聖殿的開放與重建(2 / 3)

然而,對當下的國人來說,曆史顯然是令人望而卻步、敬而遠之的宗教。暫且不論它的語言文字如何佶屈聱牙、敘述方式如何枯燥乏味,單是那些汗牛充棟、卷帙浩繁的典籍,就足以令人退避三舍、歎為觀止了。除非曆史專業的研究者,否則根本難以登堂入室。即便偶爾進去了,也不啻於進入一座年深日久、幽暗曲折的巨大迷宮。

所以,準確地講,我們隻能說:曆史“曾經”是中國人的宗教。

那麼,此種宗教在古代中國是否人人得而識之呢?

這又未必。

梁啟超在《中國曆史研究法》中說:“古代之史,是否以供人讀,蓋屬疑問。觀孔子欲得諸國史,求之甚艱,……雖不敢謂其必禁傳讀,要之其目的在珍襲於秘府,而不在廣布於公眾,殆可斷言。後世每朝之史,必易代而始布,故吾儕在今日,尚無清史可讀,此尤舊史半帶秘密性之一證也。……‘孔子成《春秋》而亂臣賊子懼’,《春秋》蓋以供當時貴族中為人臣子之讀也。司馬光《資治通鑒》,其主目的以供帝王之讀,其副目的以供大小臣僚之讀,……司馬遷《史記》,自言‘藏諸名山,傳與其人’,蓋將以供後世少數學者之讀也。……質而言之,舊史中無論何體何家,總不離貴族性,其讀客皆限於少數特別階級——或官閥階級,或智識階級。”由此可見,在古代中國,華麗森嚴的曆史聖殿也僅僅是向少數人開放的。要麼是權力階層,要麼就是知識階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