鋪墊也稱鋪敘襯墊,它是為了突出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而鋪敘另外的人物或事物以作襯墊。運用鋪墊寫法是為了蓄積氣勢,是為了突出文章主旨。陶鑄《鬆樹的風格》前幾段的大量文字濃墨重彩地描繪鬆樹的形象,讚美它“要求於人的甚少,給予人的甚多”,又用楊柳、桃李同鬆樹作對比,補充說明鬆樹“給人以啟發、以深思和勇氣”,直到第九段作者才筆鋒一轉,點明題旨說:“我每次看到鬆樹,想到它那種崇高的風格的時候,就聯想到共產主義風格。”原來此篇前麵對鬆樹的描繪和讚美是鋪墊蓄勢,後麵對共產主義風格的讚美才是全文的主旨。這篇文章正因為有了前麵形象感人的鋪墊,後麵入題也才顯得格外堅實有力。
杜牧的《阿房宮賦》第一段極力描繪阿房宮規模的宏偉和建築的壯麗;第二段極力渲染阿房宮中美女之多和珍寶之富;第三段夾敘夾議,論述秦王朝統治者窮奢極欲,大營宮室,招致國家迅速覆亡、宮室一旦毀滅的必然結果;最後第四段作者以“嗚呼”領起,發出深沉的議論慨歎,指出秦統治者要能愛天下之民,國家就不會敗亡,表明秦之滅亡乃是一個深刻的教訓。這篇賦,前兩段的描繪渲染,是為後兩段的議論鋪墊蓄勢,描繪渲染是議論的基礎,議論則揭示主題,突出文旨,這正是鋪墊蓄勢的用意所在。
(10)前後照應
前後照應法可以使文章嚴謹連貫,渾然一體,又突出內容和結構上的內在聯係。照應一般有以下幾種:
①內容和標題相照應。這種照應方法常常是內容安排多處和題目照應,或在恰當的地方直接、間接地點明題意。如《背影》,文中多次描寫“背影”,既與標題“背影”相照應,又進一步點明題旨,充分表達了作者對父親深深的思念之情。
②行文中間照應。這種照應方法就是在文章前麵寫事,後麵行文交代前麵所寫事的結果,使內容相互補充,層層深入。
③結尾與開頭照應法。在文章的結尾處對開頭交代的事情作必要的提及,使文章首尾一致,成為有機的整體。如《白楊禮讚》一文,開頭和結尾照應,不但使文章結構顯得非常完整,而且使作者的讚美之情得到了淋漓盡致的抒發。
(11)鏡頭剪輯
鏡頭指影視所拍攝的一係列畫麵。鏡頭剪輯用於寫作,指選取一組生動的畫麵來表現主題。此類文章是將所寫的人物按照或故事、或畫麵、或片段、有序地寫下來,其間的每一部分都可單獨成文,組合起來又是一個完整的篇章。這種又被人們稱為“冰糖葫蘆式”結構,由於其形式新穎,巧妙精致而受到好評。
(12)卒章顯誌
在文章結尾時,用一兩句話點明中心、主題的手法就叫卒章顯誌,也叫“篇末點題”,“誌”就是指文章的主題、中心。恰當運用這種手法可以增加文章的深刻性、感染力和結構美,有“畫龍點睛”的藝術效果。
(13)時空交織
在記敘一件較複雜的事情時,在同一時間段中,先敘甲地的情況,再敘乙地的情況,轉而再寫甲地的人事,這就是“時空交織”的文章構製方法。它有利於結構緊湊,文字簡練。早年有一篇著名的通訊,題為《為了六十一個階級弟兄》,說的是平陸縣六十一個民工突然發生食物中毒事故。作者先寫民工中毒後的場麵,接著寫衛生部接到緊急求援電報,再寫平陸醫院搶救經過,轉而又寫北京有關醫藥商店調運緊急藥品的情況,如此輪流反複交織的敘說,構成了一曲動人心弦的凱歌。當然,采用這種方法有一定難度。
有時,在敘述一件事的過程中,作者運用插敘、補敘等手法,也可構成“時空交織”的感覺,我們把這種謀篇方法也納入“時空交織”中。
(14)一波三折
記敘性文章要避免平鋪直敘,記流水賬,如能寫得波瀾起伏,就能引人入勝,耐看。
俄國作家柯羅連科的寫景小品《火光》通篇運用了象征手法,但從字麵上看,數百字的短文,由作者的感受引發了一波三折的景物變化,黑夜泛舟,火光又明又亮,好像就在眼前,這是開頭展示的基本景象;船夫不以為然,認為還遠著呢,興起一波;自己從不相信到信服,又興起一波;由“非常遙遠”到“畢竟就在前頭”,重要的是“必須加勁劃槳”再興一波。
“一波三折”,“波折”要入情入理,讓讀者產生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感覺,方能做到引人入勝。而脫離生活,故弄玄虛的“波折”非但不能吸引讀者,還會適得其反。
(15)欲揚先抑
“欲揚先抑”與“欲抑先揚”是相反的兩種布局方法。楊朔寫過一篇著名的散文《荔枝蜜》。他在文中說小時候因為被蜜蜂螫過,因此對它總有疙疙瘩瘩的厭惡之感,但後來在廣東從化參觀了養蜂場,嚐到了荔枝蜜,又聽了養蜂老人的一番介紹,對小生靈蜜蜂頓生敬仰之情,它那勤懇、無私的品質正體現了中國勞動人民的美德。這是典型的欲揚先抑寫作手法。所謂欲揚先抑,是指本要大力頌揚的對象,而落筆開始卻貶抑它,批評它。前文的“抑”,反襯了後文的“揚”。采用這種寫作手法,要自然合理,切不可牽強生硬。
6.記敘文的創新技法
(1)多角度思考,求異存同
魯迅曾說:“第一次把女人比成花的是天才,第二次把女人比成花的是庸才,第三次把女人比成花的是蠢才。”這段話形象地說明作文不能沿襲他人。然而許多學生由於生活空間狹小,又缺少獨立思考,寫出來的作文往往大同小異。如讚美老師,往往寫“輔導差生”、“深夜備課”;歌頌母愛,往往寫“燈下織毛衣”,“夏夜陪讀”;頌揚雷鋒精神,往往寫“為軍屬搬運煤球”,“攙扶盲人過馬路”……凡此種種,不勝枚舉,讀來味同嚼蠟。
要避免作文“千人一麵”的產生,作者就要讓自己的思維自由馳騁,多角度思考問題,即多想一些與題目有關的人和事,多想一些表現手法,然後經過比較篩選,獨辟蹊徑,獨樹一幟。
①材料的選取。
材料是文章的“血肉”,文章的成敗主要在於材料的選取。要使文章有新意,就必須選擇新穎的材料。
首先要打破思維定勢,避免與他人的選材雷同,盡量選取“人人心中皆有,人人筆下皆無”的材料。
一看到《運動場上》這一題目,學生便不由自主地描寫運動員你追我趕,奮力拚搏的場麵。如果我們寫“觀眾為落後者鼓勁加油”,不就棋高一著了嗎?隻要運用發散思維,全方位思考,學生就容易寫出別具一格的佳作。
其次,要選用具有“時代感”的材料。自從改革開發以來,新人新事層出不窮:農民炒股,老人練功跳舞,個體戶捐資修路,幹部深入基層體驗群眾甘苦,昔日光棍要上城裏媳婦……這些材料鮮明地反映了社會的發展,時代的進步。寫入作文,它們便成了時代的縮影,讀之,就仿佛看到祖國日新月異的變化,怎能不令讀者欣喜和自豪呢?因此,學生要善於觀察,留意身邊發生的人和事,及時收集有價值的材料,這樣對寫作大有益處。
②表現手法的運用。
高明的攝影師善於選擇角度。張三英俊瀟灑,就揚其長,拍其正麵;李四其貌不揚,就避其短,拍其側影,做到因人而異。
③寫作對象的選擇。
學生生活範圍主要集中於學校、家庭。寫作時對同學、老師、父母記敘得較多。因此學生在選擇寫作對象時,也要多角度思考。在題目允許的情況下,要盡量寫其他對象。如默默無聞的清潔工、身殘誌堅的殘疾人,發揮餘熱的退休教師,等等。
從上述三方麵的分析可知,求異存同是指作者在選材、表現手法的運用;寫作對象的選擇上,要避免與他人雷同,追求獨特的創造。
(2)逆向思維
曾有人形象地給新聞下定義:狗咬人不是新聞,人咬狗便是新聞。“狗咬人”是正常現象,人人皆知,沒有寫的價值;“人咬狗”是反常現象,前所未聞,新奇,具有新聞價值,容易產生轟動效應。
(3)要素特殊化
《背影》描寫了父親在千難萬苦的逆境中為兒子所做的一切,表現了父親對兒子的滿腔溫情。正因為是特定背景下的背影,所以父愛才顯得崇高,令人感動。
電影《泰坦尼克號》敘述的是一段愛情故事,然而它卻能轟動世界,成為膾炙人口的經典作品,是因為天描寫的不是一般的男女戀情,而是危難之際的愛情故事。危難之際才見真情、見深情,泰坦尼克號上的愛情故事才顯得浪漫、熾熱、悲壯,震撼心靈,令觀眾蕩氣回腸。
最後,必須指出的是作文要寫出新意,方法多種多樣,但無論使用哪一種方法,都要以內容的真實性為前提,切不可胡編亂造。
7.敘述寫作要注意的問題
(1)主題鮮明,內容清楚
文章中的故事應有頭有尾,要寫出事情的發生、發展、變化及結束的過程。確切地說,在記敘時要把與一件事物有關的時間、地點、人物、原因等因素交代清楚,才能給人一種完整的認識和印象。
(2)層次分明,有條有理
記敘時,要有開頭,正文及結尾。有時涉及幾個人或幾件事,一件事往往牽涉到相關的次要事情;有時一件大事中還包括小事。
(3)詳略得當,主次適宜
記敘事情時,要注意主題鮮明突出,清楚具體,內容感人深刻。寫人時,要抓住典型事例、典型行動和表現。對中心事件和最能表現中心思想的地方,要詳細敘述;次要的東西,就少寫或不寫。
(4)敘述的人稱
記敘文一般是以第一或第三人稱的角度來敘述的。用第一稱表示的是由敘述者親眼所見、親耳所聞的經曆。它的優點在於能把故事的情節通過“我”來傳達給讀者,使人讀後感到真實可信,如身臨其境。用第三人稱敘述,優點在於敘述者不受“我”活動範圍以內的人和事物的限製,而是通過作者與讀者之外的第三者,直接把故事中的情節展現在讀者麵前,文章的客觀性很強。
(5)敘述的順序
記敘一件事要有一定的順序。無論是順敘、倒敘、插敘還是補敘,都要讓讀者能弄清事情的來龍去脈。順敘最容易操作,較容易給讀者提供有關事情的空間和時間線索。但這種方法也容易使文章顯得平鋪直敘,讀起來平淡乏味。倒敘、插敘、補敘等敘述方法能有效地提高文章的結構效果,讓所敘之事跌宕起伏,使讀者在閱讀時思維產生較大的跳躍,從而為文章所吸引,深入其中。但這些方法如果使用不當,則容易弄巧成拙,使文章結構散亂,頭緒不清,讓讀者不知所雲。
(6)敘述的過渡
過渡在上下文中起著承上啟下、融會貫通的作用。過渡往往用在地點轉移或時間、事件轉換以及由概括說明到具體敘述時。
(7)敘述與對話
引用故事情節中主要人物的對話是記敘文提高表現力的一種好方法。適當地用直接引語代替間接的主觀敘述,可以客觀生動地反映人物的性格、品質和心理狀態,使記敘生動、有趣,使文章內容更加充實、具體。
(8)頭緒分明,脈絡清楚
寫好記敘文,首先要頭緒分明,脈絡清楚,明確文章要求寫什麼。要對所寫的事件或人物進行分析,弄清事件發生、發展一直到結束的整個過程,然後再收集選取素材。
(9)突出中心,詳略得當
在文章的框架確定後,對支持故事的素材的選取是很關鍵的。選材要注意取舍,應該從表現文章主題的需要出發,分清主次,定好詳略。要突出重點,詳寫細述那些能表現文章主題的重要情節,略寫粗述那些非關鍵的次要情節。麵麵俱到反而使情節羅列化,使人不得要領。
(10)用活語言,準確生動
記敘文要用具體的事件和生動的語言對人、事、物加以敘述。一篇好的記敘文的語言既要準確、生動,又要表現力強,這樣才能把人、事描寫得具體生動,其可讀性才強。
寫好敘事寫人的文章。事和人在文中是很難分離的,因為事是由人來做的,表現人離不開具體的事,所以說,任何敘事寫人的文章都是為了寫人,以敘事為主的文章要表現事件的思想意義,歸結看還是寫社會風貌,是在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