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放棄也是一種智慧(1 / 2)

2.放棄也是一種智慧

美國電話電報公司前總經理卡貝曾說過這麼一句話:學會放棄。因為他覺得“放棄”是一種戰略智慧。學會了放棄,也就學會了爭取。

成立於 1881 年世界聞名的大企業日本鍾表企業精工舍正是由於它的一次智慧的放棄,才有了現在我們人人都在用也能用得起的“石英表”。

1945 年,服部正次就任精工舍第三任總經理,當時正值日本在戰場上全麵潰敗,精工舍也是舉步維艱。

而有“鍾表王國”之稱的瑞士由於沒有受到二戰的破壞影響,其手表一下子占據了鍾表行業的主要市場。但服部正次並不為困難所嚇倒,他製定了“不著急,不停步”的戰略,著重從質量上下手,開始了趕超鍾表王國的步伐。

十多年過去了,盡管服部正次帶領精工舍在質量方麵取得了長足的進展,但有“表中之王”美譽的勞力士和浪琴、歐米茄、天梭等瑞士名貴手表依然是各國達官貴人和富商巨賈們財富與地位的象征。

怎麼辦?繼續還是放棄?服部正次選擇了放棄。他帶領他的科研人員另辟蹊徑,成功地研製出了一種新產品——石英電子表。與機械表相比,石英表的最大優勢就是走時準確。“表中之王”的勞力士月誤差在 100 秒左右,而石英表的誤差卻不超過 15 秒。

1970 年,石英電子表開始投放市場,立即引起了鍾表界和整個世界的轟動。到 70 年代後期,精工舍的手表銷售量就躍居到了世界首位。

在風雲變幻的商場,這種例子不勝枚舉。摩托羅拉公司放棄了製造,將製造中心托付給新加坡和中國,它贏得了自己在研發和市場的戰略高點。

同樣,“買賣的鬆下”和“服務的IBM”放棄了“統一於技術”的戰略導向也取得了成功。放棄是一種基於戰略的價值判斷,也是一種有進有退、以退為進、以守為攻、張弛有度的戰略智慧。

放棄有時比爭取更有意義,放棄是創新的鑰匙。如果努力爭取的東西與目標無關,或者目前擁有的東西已成為負累,或者劣勢大於優勢,那麼還不如放棄。當你放棄了本不該在你身上的東西,你可能會突然發現,你已經擁有了你曾爭取過而又未得到的東西。

在印度的熱帶叢林裏,人們用一種奇特的狩獵方法捕捉猴子:在一個固定的小木盒裏麵,裝上猴子愛吃的堅果,盒子上開一個小口,剛好夠猴子的前爪伸進去,猴子一旦抓住堅果,爪子就抽不出來了。

人們常常用這種方法捉到猴子,因為猴子有一種習性:不肯放下已經到手的東西。人們總會嘲笑猴子的愚蠢:為什麼不鬆開爪子放下堅果逃命?但如果審視一下一些人類的行為,也許就會發現,並不是隻有猴子才會犯這樣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