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要保持領先,就必須時刻否定並超越自己
任何企業在本產業中必須第一個淘汰自己的產品。一家企業如果要在市場上占據主導地位,就必須第一個開發出新一代產品。
如果被動地以第二或者第三家企業將新產品推進市場,那麼獲得的利益遠不如第一家企業作為冒險者獲得的利益,因為市場的第一代產品能夠自動獲得 50%的市場份額。盡管可能當時的產品還不盡完善。
比如英特爾公司的微處理器並不總是性能最好、速度最快的,但是英特爾公司始終是新一代產品的開發者和倡導者。
英特爾公司在 1995 年為了避開IBM公司的PowerPCRISC係列產品的挑戰,曾經故意縮短了當時極其成功的 486 處理器的技術生命。
1995 年 4 月 26 日,許多新聞媒體都報道了英特爾公司犧牲 486,支撐奔騰 586 的戰略。“這一決定反映了英特爾公司的一個長期戰略,即運用達維多定律的方法,要比競爭對手搶先一步生產出速度更快、體積更小的微處理器……然後通過一邊消減舊芯片的供應,一邊降低新芯片的價格,使得電腦製造商和電腦用戶不得不聽其擺布。
英特爾公司通過使用這種戰略,把許多競爭對手遠遠拋在了後麵,因為這些競爭對手在此時生產出的產品尚未能達到英特爾公司製定的新標準。”
隻有不斷創造新產品,及時淘汰老產品,使成功的新產品盡快進入市場,才能形成新的市場和產品標準,從而掌握製定遊戲規則的權利。要做到這一點,其前提是要在技術上永遠領先。企業隻能依靠創新所帶來的短期優勢來獲得高額的“創新”利潤,而不是試圖維持原有的技術或產品優勢,才能獲得更大發展。
美國的太陽微係統公司(SUN)也是一家以不斷淘汰自己產品和不斷創新取勝的公司。它以企業的運作速度為核心成功地確立了自己的整個競爭戰略。自從 1982 年創立以來,公司通過一係列的火速創新以及雷厲風行的企業運作機製逐漸發展壯大。
目前,該公司的年銷售額已達 50 億美元。在高性能工程工作站這一生產領域,產品的換代周期一般是 3—5 年,而太陽微係統為自己訂下了他人難以企及的目標:每 12 個月使它的工作站的性能提高一倍。公司在年度報告中公開向自己的員工及競爭對手提出了這個挑戰。太陽微係統公司時刻準備淘汰舊產品,推出自己的新產品,並以其產品價格、性能上的優勢打亂競爭對手的陣腳。
他們的理論是:與其讓別人迫使你的產品淘汰,還不如自己淘汰自己的產品。太陽微係統公司是首先嚐到“自我淘汰”甜頭的企業之一。在一個速度競爭異常激烈的行業,淘汰自己的產品是不可避免的。而這種法則的優勢是可以審時度勢,在競爭中占據主動。
在“自吃幼崽”規則盛行的矽穀,太陽微係統公司絕不是唯一一家認識到隻有不斷淘汰自己的產品才能獲得長遠發展的公司。
相比之下,太陽微係統公司的與眾不同之處是它將認識付諸實踐的能力。而這種能力,反過來也是由企業競爭戰略的核心認識所決定的:在計算機這一發展節奏快、學科交叉的高科技領域,沒有人能在所有相關的技術方麵都占盡優勢。
所以,太陽微係統公司隻把精力放在自己最具優勢的項目上——為高性能工作平台設計軟、硬件。而把其他的工作幹淨利落地轉讓給那些專業廠家,他們往往能在某些方麵做得更加出色。
太陽微係統公司自己幾乎不生產任何東西,集成電路板、驅動器、記憶儲存芯片、鍵盤等等都是從外部供貨商手中買來的,甚至各部件的組裝也承包給別人。這種把精力集中在少數關鍵項目上的法則所產生的效果之一就是極大地提高了企業的生產能力。
太陽微係統公司的 13000 名員工,平均每個員工創造 30 萬美元的銷售額,這一指標是IBM公司的兩倍。正是這種核心競爭戰略,使得太陽微係統公司能集中自己的大多數精力在新產品的開發上,大大加強了自己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