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也奇怪,高爾基對於俄國的革命,雖有很大的貢獻,但在革命未成功以前,他對於帝俄統治者的種種罪狀,痛擊得體無完膚,對於革命運動的宣傳鼓吹,不遺餘力,等到布爾希維克黨於一九一七年十月革命成功之後,他的筆鋒又在他所辦的《新生活》日報上對於當權的布爾希維克黨加以痛擊。他所以大發雷霆者,因為他們一到自己得到政權之後,對於政敵所用的壓迫手段,和他們自己從前所受的一樣。他生平的老癖氣是專替受壓迫者對有權力者挑戰。在帝俄時代,他專為革命運動者張目;在克倫斯基時代,他盡力為布爾希維克派說話;在十月革命以後,他看見當道對於政敵作橫蠻的壓迫,他又不客氣的大說別人所不敢說的話。他甚至於大罵列寧和托洛斯基,他質問他們還記得沙皇的警察把革命領袖擲入牢獄和苦工作場上去的慘狀?質問列寧對於言論自由的態度,和帝俄時代的無理壓迫有何差異?新統治者對高爾基因此也起了反感,把《新生活》日報的一班人稱為“四分之一的布爾希維克”。列寧自己對於高爾基的攻擊似乎還不甚介意,不過在他下麵的人物卻覺悻悻然,罵高爾基為革命的叛徒,罵他二十年為大眾奮鬥,最後仍揭開了他的假麵具。布爾希維克的機關報《真理》責高爾基“說出了工人的仇敵的話”。高爾基此時在當道的心目中固認為是個大逆不道的腳色,而非布爾希維克的知識階級卻也罵他,罵他藉“文化的假麵具”,素來擁護革命,對於布爾希維克黨的登台,應負重大的責任。高爾基可謂陷入四麵楚歌焦頭爛額的境域了!但是他並不為之氣餒,他宣言道:“無論政府在何人手裏,我都要用批評的態度來對付它,我要維持人類應享的權利。”在列寧一班的當局者,雖對於他的態度大不舒服,尚不過在黨的機關報上對他有所爭辯,此外並沒有把什麼苦頭給他吃,並且在事實上從政治建設方麵做出成績來給他看,所以十年之後,高爾基重歸故國,受當局和民眾的熱烈歡迎,目睹蘇聯的實際成績,他感動得流下淚來!
高爾基與革命(下)(2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