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爾基與革命(下)(1 / 2)

高爾基與革命(下)

高爾基自從一九○七年在倫敦參加社會民主黨大會以後,和布爾希維克派的領袖列寧友誼較前益密,對於革命的努力亦多所貢獻,這在上期一文裏記者已經提及。自從這個時候起,直至一九一三年十二月高爾基因大赦回俄止,其間除有一段例外,他們兩個人的通信總是很勤奮的繼續不斷的寫來複去。不過他讚助列寧革命固非常努力,而在此通信時期中卻常常爭辯得異常激烈。列寧十分欽佩高爾基的天才,並見他的聲譽日隆,得他讚助革命運動的進行,必於光明的前途大有裨益,所以很高興有他參加。但是自孟希維克派和布爾希維克派分裂後,彼此分道揚鑣,各行其是,在高爾基雖完全表同情於列寧所領導的布爾希維克派,他卻常常希望這兩派能夠重新結合起來,增加革命的力量,而列寧卻認為此種妥協,於革命前途大有妨礙,堅持不可。蓋列寧得權之後,對於反對者,比現在蘇俄當局對於敵黨的態度寬大得多,惟在組織革命時候,那他是絕對嚴格的,凡在信仰上有些微遊移的,他絲毫不肯通融。為著這一點,高爾基不知道和他吵過多少次的口舌,但列寧卻始終堅持,不肯放鬆。到一九一一年的時候,高爾基還在努力設法叫這兩派合並,極力鼓吹開一個全體會議,列寧不得不對他表示斬釘截鐵的斷然態度,寫信對他說:“我們要和孟希維克派的馬托夫(Martov)一類人合並,這是絕對無望的事情,當你在巴黎時,我已當麵告訴過你。倘若我們竟為此絕無希望的計劃而打算開會議,結果隻有侮辱而已。(講到我個人,就是叫我和馬托夫開個私人會議,我也要毅然拒絕的。)”高爾基還不肯休,總常以同黨團結為言,列寧雖敬重他的好意,但認定他對此點是完全錯誤的,他老實告訴高爾基以後對此事連提都不必提,這幕劇戰是絕對不能避免的。他表示:“寧願四肢分裂,不能和這班人混在一起!”這種地方,我們卻不能不佩服列寧有知人之明。他深知高爾基在文學上是大有助於革命,他的無產階級的文學,他的震動遐邇的聲望,都大有助於革命的,他就利用他的特長和優點,以促進革命的向前實現。關於政治理論上的爭辯和組織上的取舍,他卻成竹在胸,絲毫不肯遷就。因為這方麵的異同,他們曾有一段時期斷絕了往來,但不久又恢複了友誼,列寧親到高爾基在意大利的喀普裏島當麵暢敘了幾天。他們兩位的許多通信,除政治的討論外,都顯示著很深的友誼,在列寧寫給他的信裏麵,講到政治的意見方麵盡管辯得好像麵紅耳赤,躍然紙上,簡直好像對罵,但是到了信的尾巴上,他總再三的鄭重叮嚀高爾基要好好的醫療他的肺病,保護他的健康!關於他個人的行動以及黨務的情形,總仍是給他詳細知道。一九一二年八月,布爾希維克黨很大膽的在聖彼得堡開辦一個日報,報名《真理》(“Pravda”),也堅請他撰稿。這個報在當時竟出乎意料之外的,得拖到一九一三年的六月,才被帝俄當道封閉,至一九一七年革命成功時才恢複起來。一九一三年的二月,高爾基的肺病大劇,醫生斷定他隻可以再活得三個星期,列寧知道了大為焦灼驚慌。誰料得到如今列寧墓木已拱,而這位文壇怪傑仍呼吸於人世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