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由大瀑布到大工廠(1 / 3)

三○ 由大瀑布到大工廠

我決定於七月六日和保柏一同乘汽車由紐約出發。那天午飯後他開著自備的汽車到我的寓所門口,我早把箱子零物收拾好了,他到後,幫我把箱物搬上汽車,放在車後的車箱裏,我們兩人便並肩坐著出發,由他自己開車。我們的路線由紐約向北,由熱鬧的街市而漸入曠野的公路。在美國用汽車旅行是一件很便利而愉快的事情,因為他們的公路實在造得好,都是柏油路,平坦廣闊,貫通全國,兩旁樹蔭夾道,汽油站隨處都是。有許多地方不必住旅館,有人家把餘下的房間出租,門口貼著“Intourist”的招貼,裏麵清潔講究,價錢比旅館便宜得多。大概雙榻的房間每夜一圓半到兩圓金洋,單榻的房間每夜隻須一圓。保柏雖是富家子弟,但是使我詫異的是他比我會打算盤得多,每夜停下來的時候,他總是要尋得最便宜的房間住下,而且要兩個人住在單榻的房間。不但住房間而已,一切的事情都會打算盤。我和他一同旅行,不但得到他的許多指示,而且還省了不少的費用。(雖則他在自己國內,這次西遊也是第一次旅行,但是他究竟是本國人,一切都比較的熟悉些。)

我們第一夜在紐約州的首都愛爾奔尼(Albany)歇息。愛爾奔尼是在紐約州東部的中段,我們第二日便由這裏折而向西,望著奈哥拉大瀑布(Niagara Falls)所在地的柏佛羅(Buffalo)開駛。這樣自東而西的穿過了紐約州,於當夜八點鍾達到了世界著名的奈哥拉大瀑布。引起我們興趣的是我們的汽車還在離開瀑布好幾裏,就聽到瀑布的吼聲!到了那個地方,我們急急把汽車安頓之後,雖已上了燈火,仍趕到瀑布前麵去欣賞一番。遊覽的人數十成群,在那山崩海裂似的澎湃聲前驚歎著。這個大瀑布分為兩部分:較大的部分在左岸,叫做馬腳瀑布(Horse shoe Fall);這部分的瀑布高一百五十五尺,闊達二千六百尺。還有一部分在右岸,即稱美利堅瀑布(American Fall);這部分的瀑布高一百六十五尺,闊約一千四百尺。這大瀑布的水是很清的,映著陽光,格外美麗,格外顯出自然界的偉大的美。左岸是屬於加拿大的翁塔利奧省(Ontario),右岸是屬於美國的紐約州。兩方麵的政府並在瀑布的周圍開辟公路,種植樹木,更增加環境的美。我和保柏都覺得當夜匆匆一看,未為滿足,所以找了一個人家歇息一夜,第二天又遊覽了半天。我早已準備好通過加拿大境的護照,所以可以到兩岸任意縱覽。在大瀑布下有汽油船備遊客乘著在瀑布附近駛過。遊客在船上須穿著他們備好的厚油布罩衣和厚油布罩帽,因為汽油船駛過瀑布前麵時,水花飛濺,要使乘客全身盡濕。尤其有趣的是他們在大瀑布奔過的岩石中鑿成山洞,在洞裏接近大瀑布的地方開成方形的大窗,大瀑布的水在窗口洶湧著往下奔,站在大窗裏的人好像置身水簾洞裏麵,煞是好看!遊客要到這洞裏去看,也要穿著他們備好的橡皮靴、橡皮外套,並戴上橡皮帽,因為洞裏是很潮濕的,逼近瀑布的大窗口,更是水花四濺,一不留神,大浪花向你直衝,回避不及。入洞的時候,是由電梯向地下降落下去的,洞裏裝有電燈,所以並不黑暗。汽船和山洞,遊覽的都要另買票子。我們乘了汽船,又鑽了地洞,暢快地遊了半天。我們都是初次來遊的,所以具著同樣的驚奇的情緒,在地洞下的大窗口時,盡量捱近瀑布的“怒潮”,好像置身狂瀾裏麵,和保柏隻能在水花朦朧中相視而笑,彼此說話都聽不見了。

據說到這個大瀑布遊覽的,每年總在二百萬人以上。但是我們仔細觀察那些遊客,多是所謂有閑階級;這個現象不免引起我和保柏在蘇聯名勝雅爾他所見的回憶。在雅爾他,你可以看到工農大眾以及一般工作者享用名勝的快樂景象,這當然不是在今日的奈哥拉大瀑布所期望得到的。我在這裏特加“今日的”這個形容詞,因為看到美國革新運動在這幾年來的猛進,依這個大勢所趨,奈哥拉大瀑布開放給大眾——大眾都可有閑暇和力量來享受這個自然界的偉大的美——並不是沒有這一天的。保柏是非常熱心於美國革新運動的一個青年,他表示和我有同感。

我們在七月七日的下午離開奈哥拉大瀑布。我們的其次的目的地是福特汽車公司所在地的狄初愛特(Detroit)。由奈哥拉大瀑布到狄初愛特,原可有兩種走法,一條是沿著美國境走,一條是沿著加拿大境走;這兩條路都可沿著伊利湖(Lake Irie)走。我們因為要藉此機會多看看加拿大的地方,所以決定沿著加拿大境走。我們覺得加拿大的公路不及美國的好,田地也不及美國境內田地的碧綠。汽油站也不及美國境內的多,我們其初不知道有這樣的情形,未曾充分地裝滿汽油,途中很怕汽油不夠,後來還算好,未曾陷入困境。我們長時間沿著光平如鏡的伊利湖駛著,清風徐來,碧綠無際,駛了半天,還沒有走完,天已經黑暗了下來,於是在一個沿湖的小鎮,叫做聖湯墨斯(St. Thomas),找了一個人家過夜。我們歇下來的時候,已在夜裏十一點鍾了,大家洗了一個澡,還看到當天的本地的日報,叫做托朗吐明星日報(Toronto Daily Star)。聖湯墨斯是個小地方,隻有一萬六千餘人,和翁塔利奧省的首都托朗吐相近,所以就看首都出版的這個日報。據這個報上的公布,每日銷數有二十五萬份之多。托朗吐的人口不過五十萬,一家報的每日銷數就有二十五萬份,可以窺見那裏人民教育程度的比較的高。依此比例,中國應有每日銷到二萬萬份以上的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