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兵團在司令員楊勇、政治委員蘇振華的指揮下,於1949年10月中旬以參加衡寶戰役的姿態,從江西上饒進到湖南邵陽、武岡一帶,然後,又利用友鄰部隊經湘西南調為遮掩,向西秘密前進。在10月底,已經進到湘西的黔陽、洪江、會同地區,做好了向貴州進軍的準備。

在解放戰爭的千裏戰線上,出現了兩種大不相同的進軍形式:

一方麵是向華南進軍的四野解放軍部隊,鑼鼓喧天,大張旗鼓;另一方麵是二野三、五兵團,銷聲匿跡,迂回西南。

010月22日,五兵團根據二野劉、鄧首長指示,發出了《戰字第3號命令》,命令要求十六、十七、十八軍3個軍挺進貴州。解放軍浩浩蕩蕩向貴州境內逼近,使得貴州的國民黨反動勢力一片驚慌。

在解放戰爭節節勝利的情況下,11月1日,解放軍五兵團全部及三兵團十軍,分別由湘西的邵陽和桃源地區出發,開始了進軍川黔的作戰行動。

五兵團的作戰部署是:

十七軍沿湘黔公路西進至晃縣、玉屏,殲敵四十九軍,奪取貴陽市,然後解放貴州的南部和西南部地區;十六軍向三穗、鎮遠、黃平進攻,爾後迅速沿湘黔公路前進,協同十七軍解放貴陽等地;十八軍為兵團第二梯隊,與十六軍一起參加解放成都的戰役。

五兵團的十六軍在挺進貴州的途中,軍長尹先炳、政委王輝球就組織召開了軍黨委會議,研究和部署進軍貴州的具體工作。

他們認為,在國民黨處於崩潰的邊緣這一有利時機,要完成中共中央關於大迂回的任務,從而切斷國民黨軍隊逃跑的後路,必須要有堅韌的毅力才行。特別不能怕路途的勞累,要敢於在戰術範圍內大膽實施穿插分割和迂回包圍,窮追猛打,使敵人得不到喘氣的機會。

鑒於此,十六軍黨委專門向部隊發出了書麵指示,組織幹部學習,對全體指戰員進行了深入動員。軍黨委提出了“走小路,爬大山,加大行程就是勝利”的進軍口號,號召各部隊開展“看誰走得快,看誰打得猛,看誰追得狠,看誰抓俘虜抓得多,看誰遵守政策紀律好”的競爭比賽,使得大家情緒格外高漲。

同時,尹先炳軍長、王輝球政委命令:

四十六師沿托口鎮、甕洞、瓦寨、三穗方向直插敵第三二七師側後,協同十七軍殲滅該敵,爾後沿湘黔公路西進;四十八師由洞口向天柱、劍河方向進擊,並負責對南麵之敵警戒;四十七師為二梯隊,緊跟四十六師前進。

十六軍一切部署好之後,四十六師以一三八團作為先遣部隊,於4日渡過湘黔邊的清水江,占領甕洞、邦洞、天柱後,繼續向西疾進。

正當國民黨第四十九軍秘密窺視沿湘黔公路西進的十六軍主力時,十六軍的四十六師已迅速插到國民黨軍隊重兵設防的湖南晃縣、貴州玉屏的右側。國民黨軍隊慌忙以一個團的兵力進至瓦寨,企圖阻止解放軍挺進貴州的步伐。但十六軍的先遣部隊已經迅速繞到其側後,無奈之下,國民黨被迫倉皇由山路向西南逃竄。

十六軍先遣部隊消滅該團的掩護分隊後,即刻向貴州三穗疾進。

國民黨四十九軍害怕三穗被解放軍占領,其在三穗東北地區部隊的後路就會被切斷,於是連忙向西撤退。然而,國民黨的第一線防禦很輕易地就被解放軍突破了。解放軍部隊乘機向三穗、鎮遠等地快速開進。

國民黨見三穗的掩護分隊被殲滅,連夜放火向西逃竄。十六軍四十六師的先遣部隊踏過熊熊烈火,追得敵人無路可逃。國民黨軍隊狼狽逃竄的樣子,已經預示了貴州解放已經成了定局。

到此,解放軍的先遣部隊一路殺敵,馬上就要逼近貴州的大門了。此時此刻,貴州境內的老百姓已經熱切盼望著這支人民軍隊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