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1 / 3)

附錄

經典故事

的確,我以作為一個裁縫而自豪,我就是從一根針、一根線做起的……——皮爾·卡丹

當代馬可·波羅

皮爾·卡丹非常熱愛東方文明,他在很多場合把自己比作馬可·波羅。馬可·波羅將中國古代文明帶到了歐洲,皮爾·卡丹則將歐洲的現代服裝工業——皮爾·卡丹帶到了中國。

他曾多次說,自己年紀大了,希望把公司賣給一個有才華的企業或設計師,但中國市場是個例外。因為中國的市場將是世界上最具競爭力的,卡丹不希望把他30多年辛勤耕耘的中國市場拱手讓給一個對中華文化沒有深厚感情的人。

皮爾·卡丹出生在意大利威尼斯。從西方到東方,作為闖入中國時裝界的第一個外國人,他說自己的經曆就像馬可·波羅一樣。他主持排演了音樂劇《馬可·波羅》,將其作為送給中國2008年奧運會的禮物。他的這個禮物印證了他和中國難以揮別的情結。

最早的工作

第二次世界大戰一結束,23歲的卡丹便騎著自行車到巴黎去闖世界,應聘於一家名叫“帕坎”的時裝店。憑著他的勤奮和靈巧,服裝設計技術提高很快。

為了進一步開闊視野,卡丹又投奔由著名時裝設計大師迪奧開設的“新貌”時裝店。在這裏,卡丹增長了見識,積累了領導時裝潮流的設計心得和體會,他的設計水平也得到了飛躍。

這一年,著名藝術家讓·穀克多拍攝先鋒影片《美女與野獸》,邀請皮爾·卡丹設計劇裝。卡丹為法國著名演員讓·馬雷設計了12套戲裝,影片公映後,皮爾·卡丹設計的服裝驚動了巴黎,美譽如潮。

1950年他自己開設時裝公司,製作演出服裝。3年之後,他第一次推出了自己的女裝設計。從此,依靠他的創造天才,他所設計的時裝,越來越引起上層消費者的青睞。

製勝妙招

20世紀50年代的巴黎僅有23家服裝企業算得上是“高級時裝”的生產商,其服務的對象在全世界也不到3000人。於是,一方麵,服裝公司受市場局限,出路越來越窄;另一方麵,普通大眾卻對著高雅美觀的服飾可望而不可求。

皮爾·卡丹敏銳地洞悉了這一趨勢,勇敢地提出了“成衣大眾化”的口號,果斷地把設計重點放在了一般消費者的身上,推出一係列風格高雅、質料價格適度的成衣。

這一創舉激怒了那些守舊的同行們,於是,一時之間罵聲四起,用盡了諷刺甚至惡毒的語言,什麼“離經叛道,有傷風化”,什麼“出身低下,無錢著衣”等。

對此,皮爾·卡丹的回答堅定而有力:我雖然是一個高級服裝設計師,但是我有一種發自內心的熱情促使自己把設計優良的服裝大眾化,讓更多的人可以買得起,穿得上。

“我為什麼隻服務於公主、影星,還有那些貴婦人,而不能為老百姓服務呢?我的願望很單純,為更多的人設計更多的服裝,又錯在哪裏呢?”

巴黎的時裝協會無言以對,卻作出了一個無言的決定:開除會員皮爾·卡丹,撲滅“成衣大眾化”的革命。

皮爾·卡丹被逐出巴黎時裝女服協會後,依舊執著地沿著“成衣大眾化”的方向前進,並進行了另一個革命性的創作:打破服裝業女裝設計的傳統,大膽開辟男裝設計的陣地,將烈日的光輝灑向古老的巴黎。

成功秘訣

2000年的4月18日,皮爾·卡丹在他位於巴黎北郊的新落成的皮爾·卡丹國際創作中心,度過了自己50年的職業生涯。

50年來,皮爾·卡丹從時裝、餐飲到化妝品,構築起了一個屬於自己的商業王國。目前,他在全球98個地區均擁有分公司,雇員超過20萬人。

他曾風趣地說:“我能夠喝我自己生產的酒,到我自己的劇院看演出,在我自己的餐館裏就餐,在我自己的飯店裏睡覺,穿我自己生產的服裝,用我自己品牌的香水……”

曾有人向皮爾·卡丹請教過成功的秘訣,他很坦率地說:“創新!先有設想,而後付諸實踐,再不斷進行自我懷疑。這就是我的成功秘訣。”的確,從1959年的成衣革命,到率先給自己製作的服裝印上自己名字的縮寫字母,都無不體現著“創新”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