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卡丹品牌之道2
在這次展示會上皮爾·卡丹展示了他50年來服裝設計靈感的4個主題:
主題之一是幻影咖啡座。衣飾隨意舒適,雅致中帶點花飾的實用裝束,表現出點含蓄的穿衣美和對世界的恬然態度,代表著另具風格、個性獨特的文化一族。
主題之二是星際暢想。這是來自人類對漫遊銀河的幻想。此主題以20世紀60年代修長的外形、簡單的剪裁,選用經過加工布料及冷的色調,演繹出天馬行空的超現實遐想。
主題之三是都市調色板。繁華忙碌的都市生活,衣飾線條簡潔利落,上乘手工及用料帶出20世紀50年代和70年代既含蓄又低調的時尚品位。
主題之四是紙醉金迷。這一主題反映舊式雞尾酒郎的絢爛璀璨,打扮以美豔誇張為主,衣服色調濃豔,強調長身剪裁,充滿後現代主義及浪漫風格。
第六節 美與藝術的冒險家
皮爾·卡丹待人謙和,這與他那果斷的行動以及雷厲風行的作風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他麵容蒼白憔悴,身材消瘦,甚至有點弱不禁風,這和他的卡丹帝國之大仿佛相差甚遠,這也許是由於他廢寢忘食地工作造成的。
用他自己的話說:“我同時過著50個人的生活。工作使人愉快,休息使我煩躁。我從沒停止過創新。如果需要設計兩年的服裝,我就專心致誌,全力以赴。沒有任何東西、任何人能夠使我離開工作間。每天晚上我多次醒來,多次起床。靈感最重要,一有靈感我就趕忙記錄在案,免得它倏忽逝去。”
皮爾·卡丹稱自己為“熱愛世界的冒險家”,而新聞界送給他一個“美與藝術的戀人”的雅號。其實,稱他為“美與藝術的冒險家”更為確切。
他的成功確實在於他從不停止的冒險行為。他總是做他人沒有做過的事,不斷創新出奇,被視為“先鋒”派的代表人物。然而,他最終在一次又一次的冒險中獲得勝利,創造了一個神奇的“卡丹王國”。
一直以來,皮爾·卡丹的行蹤奇詭無常,飄忽不定,宛若蜻蜓點水。他的行為很難讓外人尋得什麼規律,因為他根本無規律可言,忽而搞服裝設計,忽而搞美食經營,忽而搞娛樂性的文化中心,甚至還搞手表、家具、汽車和飛機的設計。
在他的超級王國裏,除了服裝商店之外,還有家具商店、劇院、畫院、展覽廳。
皮爾·卡丹像旋風一樣席卷全球:今日在巴黎,明日去裏約熱內盧;他還要設計款式,簽署合同,導演排練,檢查驗收。此外,他還要應酬各種招待會、宴會,同他打交道的人上至政府首腦,下至平民百姓。
他說:“我很明白自己陷入一個鍍了金的牢房裏。我成了奴隸,一個我自己和我周圍環境的奴隸。我仿佛置身於一個快速旋轉的磨盤裏,欲罷不能。”
經過多年的開拓與奮鬥,皮爾·卡丹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然而皮爾·卡丹本人對此並不滿足。他直言不諱地說:“我渴望出人頭地。現在,誰能和我匹敵呢?”他還要用他神奇的雙手和過人的智慧,創造出更多更奇妙的廣闊天地。
誰能與他相匹敵呢?這實非自吹自擂,當皮爾·卡丹在世界各地巡回展示他的作品時,留在那裏的不僅是他的品牌,還有他的名聲。
外麵的世界雖然豐富多彩,但皮爾·卡丹卻能把它描繪得更加絢麗奪目。在法國這樣一個時裝大師輩出的地方,有無數世界級大師,皮爾·卡丹不僅能與他們平分秋色,甚至還有過之而無不及。在遙遠的東方,他的知名度大過任何其他一位服裝設計師。
皮爾·卡丹自然知道他最得力的法寶是什麼,那就是每到一處,他總是和上層人物接觸,從政治上引起重視,沒有哪一位時裝設計師能像他那樣,在各國受到元首級別的接見。在這一點上,皮爾·卡丹走出了一條與他人完全不同的路子,他總是先通過官方打開市場,然後再引進自己的產品,在商界很少有人想到這一點。
也許在皮爾·卡丹眼裏,質量並不是重要的,但是他並不忽視質量的重要性,他隻不過在通向市場時,把質量放在了第二位,而將政府的影響和新持有的消費誘導放在了第一位。這樣,他的產品還沒有進入市場,他的名聲就已經先紮下了根。
從一般人的一種未知效應上,許多人都有占有早已聞名的商品的心理,而不是去買回一件時裝。經過實踐來證明品牌的地位,這是皮爾·卡丹常用的法寶。
並非無人這樣想過,但他們總是比皮爾·卡丹慢了半拍。
皮爾·卡丹先生不僅是一位服裝設計大師,一位藝術家,而且具備生意人的精明和預言家的遠見。卡丹先生充分利用他在國際服裝界的知名度,不斷地舉行時裝表演和其他豐富的文化交流活動,在向人們灌輸現代時裝文化概念的同時,深深地打上“皮爾·卡丹”品牌的烙印,牢固地樹立起“皮爾·卡丹”——國際名牌的形象。
卡丹公司的產品在正式投放市場前的接連不斷的時裝表演,無論是男女裝,還是童裝,致使希望穿上皮爾·卡丹時裝的各類型的顧客心理期望值增高;同時,前期宣傳與實際產品上市之間的時間差,使市場上處於嚴重的“饑餓”狀態,為皮爾·卡丹服裝的正式投放市場奠定了基礎,也使得皮爾·卡丹的品牌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對服裝企業來說,促銷是開拓和占有市場的強有力的武器,它能使時裝在某一目標市場迅速產生刺激作用。皮爾·卡丹比較早地使用時裝培訓表演、文化交流等手段來促銷,獲得了巨大的成功,為眾多的服裝企業所效仿。
在促銷上,皮爾·卡丹與眾不同之處就在於,他總是先通過一係列的促銷手段打開市場,然後再引進自己的產品。
皮爾·卡丹舉辦時裝表演,培養許多超級名模,使自己的產品進一步擴大影響,從而占領市場。
在設立了專賣店,銷售推廣自己PC商標服飾的商業活動之中,皮爾·卡丹的足跡幾乎遍布全球,他總是在路上、在空中、在小轎車裏,因而成為一名跨國界、跨洲界的時裝大師兼超級旅行家。
在世界眾多的時裝設計師中,像皮爾·卡丹這樣踏遍全球的實在是太少了。就連他自己也說不清到底去過多少個國家,僅亞洲的日本據說就去過47次之多,這簡直不可思議,不過,皮爾·卡丹每次出國並不是單純觀光遊覽,而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借此將其PC商標服飾打入該國,拓展其“卡丹帝國”的海外市場。難怪在世界眾多商標服飾中,PC商標最為深入人心,在中國更是家喻戶曉。這些都是與皮爾·卡丹本人進行的無數次的奔波和忙碌分不開的。
在考察市場的過程中,每到一個國家之前,皮爾·卡丹都要與其助手、代理商精心研究該國的文化背景、消費水準、市場潛力等諸多問題,每次討論中,他都不厭其煩,絕不輕易放過任何一個問題。
年逾古稀的皮爾·卡丹以其驚人的充沛精力投入自己產品的銷售策劃之中,他常常夜以繼日地工作,部下們也被其所感染,“卡丹作風”也成為“卡丹帝國”的工作指導原則。對此,旁人無不佩服和驚訝。了解了幕後瘋狂拚命的工作作風,就不難理解“卡丹帝國”稱謂的內在含義。
皮爾·卡丹具有藝術家的超前意識,對此,做事處處都愛先行一步。除了其服裝設計領域方麵早有服裝的“先鋒派”之稱外,在其他商業方麵也是如此。
他是個很有遠見卓識的企業家,在經營上總比別人棋高一著,先行一步。在經營目標中也似乎沒將賺錢多少作為重點,所以他的經營很難看到斤斤計較,這種大度的經營作風為他打開世界市場掃清了障礙。
皮爾·卡丹公司每年賣出的設計草圖就以千計,而大部分細部設計則交給得到商標使用權的各地商人,用他們的思想去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通盤考慮。而皮爾·卡丹隻掌握授權公司4%至10%的股份,這就使得他的服裝設計更容易走向市場。他的聰明才智就是通過這種方法把自己的名字推向時裝界、歐洲以至全世界。
“馬克西姆”是巴黎餐廳業的一塊金字牌。原來隻是對少數人開放的俱樂部的高級餐廳,在近年法國經濟衰退的情況下,馬克西姆生意清淡,門可羅雀。
皮爾·卡丹購得這塊金字招牌的專利權後,很快把它的高級餐廳改為大眾化餐廳,又先後在東京、墨西哥、新加坡、布魯塞爾以及紐約、洛杉磯、芝加哥等著名城市建立馬克西姆餐廳,使瀕臨倒閉的馬克西姆餐廳業重新恢複了生機。
1983年,皮爾·卡丹繼在北京設立時裝陳列室和舉辦時裝展覽會後,又在北京開設了馬克西姆、美寧餐廳。馬克西姆餐廳以高雅豪華吸引在北京的外國人士,而美寧卻以物美價廉接待四方賓客。這種多方位的經營思想正體現了這位企業家的精明與遠見。
皮爾·卡丹在企業管理經營方麵亦奇招迭出。
他首先在法國倡導轉讓設計和商標、利潤提成7%至10%的經營方式,打破了服裝行業經營長期一成不變的呆板局麵,繼而推動了法國服裝產量的增長,並且將法國服裝設計藝術推向一個高潮。
皮爾·卡丹的經營方式及設計成果不僅在本公司得以承認,還可以直接變為金錢走向社會。尤其是現在的法國,皮爾·卡丹的這些辦法早已被廣泛采用,並為法國時裝業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第七節 連接和平的紐帶
卡丹先生不滿足於他在專業和商業領域所取得的成就,一直致力於通過各種社會活動達到增進各國人民的文化交流、建立友誼關係,從而達到各國人民、各種文化和平共處、互相借鑒、共同發展的目的。
皮爾·卡丹從1957年開始,就連續造訪剛剛走出戰爭陰影的日本,至今他已訪問過日本幾十次,深深受到日本人民的愛戴。
蘇聯、越南、古巴、利比亞等尚未完全對外開放時,他就到訪過這些國家,作為民間外交家,發揮了職業外交家所無法起到的作用。他同以上許多國家的政府要人、政界名流、實業界大亨和藝術泰鬥之間有著直接聯係。
而這些對外聯係並未借法國政府之手,都是他個人開展的。因此,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1991年2月聘任皮爾·卡丹為名譽大使,除了負責處理蘇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外,還負責做國際間的容忍工作。
所謂容忍是指各國人民不分種族、財富、教育、性別、文化、宗教等差異,互相包容差異,平等相處,共同發展。皮爾·卡丹親自設計了五色容忍旗幟,並在中東等地升起,以呼籲人民具有容忍精神。
可以想象,這些舉措對處於戰火中、熱切渴望和平的人們將是怎樣的慰藉。卡丹先生還非常熱衷於支持藝術家,1970年他在法國總統府隔壁開辦了卡丹文化中心,為年輕有為的藝術家提供登台的機會。
例如,俄羅斯芭蕾舞藝術大師瑪亞普利采斯卡亞、加拿大籍歌星席琳·迪翁、越南畫家丹尼爾·尤、中國畫家鄧林等,都得到皮爾·卡丹的幫助。有一年冬天,中國文化節也在那裏舉辦畫展。
卡丹先生還兼任了環地中海國家理事會秘書長的職務,他也發起了拯救威尼斯和長城的拍賣活動,他目前正組織國際力量重修埃及亞曆山大燈塔。總之,目前各種社會活動占去了卡丹先生的很大一部分精力,他亦樂此不疲。
後來,法國總統、意大利總統和日本天皇分別向他頒發勳章。他在國外的公務活動,幾乎都受到國家元首的接見,他走到哪裏,哪裏就要紅毯鋪地。
時裝表演是從西方引入中國的,具體一點說,也就是皮爾·卡丹帶進來的。現在,一提時裝表演,人們似乎就會看到舞台上婀娜多姿的模特,五彩繽紛的時裝,聽到一陣陣熱烈的掌聲。殊不知,萬事開頭難,當社會上還在批判奇裝異服的時候,皮爾·卡丹不可避免也成了一部分人攻擊的對象。
然而,極富冒險精神的皮爾·卡丹不會為此所累,任何具有挑戰性而且大膽的計劃一旦在他的頭腦中構思成熟後,他會不惜任何代價將其變為現實,並精心策劃,付諸實施。當初,萌發開拓中國服裝市場的想法時就有人出來勸阻他:
“中國實行共產主義,你代表資本主義,兩者合作是不現實的。”
皮爾·卡丹斬釘截鐵地回答:“法國人是人,中國人也是人,人民之間沒有理由不進行交往,我對中國充滿信心。”
皮爾·卡丹還曾說:“我第一次來中國搞服裝展示會時,中國剛剛開放,還處於困難時期,法國駐華大使認為與中國發展外貿關係不可能有前途,但是由於我對中國傳統的了解,我覺得中法文明有著共同之處,我堅信中國老百姓一定會喜歡上我設計的服裝。”
事實證明,皮爾·卡丹的確有著敏銳的市場洞察力。他之所以能成為超級大師,能在中國取得如此大的突破,是因為他從不受政治形勢和意識形態的束縛。
1989年,一些法國企業停止了與中國的業務往來。而皮爾·卡丹的態度非常明朗:不介入中國政治,法國人沒有理由向中國發號施令。他於1990年11月在北京勞動人民文化宮舉辦了大型時裝展示會。北京又一次為中法藝術同台交流提供了盛大的舞台。
皮爾·卡丹帶著對中國的熱愛,在全麵而深入地了解了這個民族之後,他便開始一步步向中國推進,力求多方麵與中國合作。
《特裏斯丹與綺瑟》是皮爾·卡丹的床頭必讀之書,他對它一直情有獨鍾,而這部不朽之作也一直是他的靈感之源、事業之基。早在20世紀60年代,皮爾·卡丹就以此為題材拍過一部電影。不久前,他又推出一款特裏斯丹與綺瑟香水。
此後,順理成章,皮爾·卡丹又花費大量資金,將《特裏斯丹與綺瑟》搬上舞台,製造出一部音樂戲劇形式的新《特裏斯丹與綺瑟》,在全新的時代背景下,以一種全新的方式來闡釋這個古典愛情悲劇。
《特裏斯丹與綺瑟》原本是一首產生於12世紀中葉用羅曼語寫就的詩篇。這一古老的西方神話,在歐洲廣為傳誦,與《羅密歐與朱麗葉》並稱為西方的兩大愛情悲劇。
音樂、歌唱、舞蹈在這部皮爾·卡丹出品的戲劇中天衣無縫地融為一體。音樂通俗上口,旋律優美,樂隊演奏出神入化;男女主演索拉爾和瑪佳麗的嗓音純淨透明,猶如天籟之音;舞蹈則是摻雜了搖滾、少林功夫、中國驚險雜技以及芭蕾的全新形式。原籍越南的世界級繪畫大師姚丹尼設計的舞台布景空靈虛幻,宛若仙境,更渲染了戲劇的神秘和悲劇色彩。皮爾·卡丹為此劇親自設計的服裝美輪美奐。
東方情調——少林功夫、雜技與西方色彩——芭蕾、音樂在神話音樂劇《特裏斯丹與綺瑟》中水乳交融,讓人們體會到多元文化濃厚醇美的非同一般的美妙滋味。
這部劇在法國國內演出以後,第一次出國演出,卡丹先生選擇了中國,選擇了北京。有人說,中國人也許是除了法國人自己之外最能理解法國人的國度,這也就是卡丹將此劇的國外首演放在中國的原因。
作為原版的歐洲音樂劇,這也是第一部來華的作品。
關於《特裏斯丹與綺瑟》的故事,雖然版本眾多,但由皮爾·卡丹出品的這一版本絕對是最時尚、最前衛、最別致、最華美的。
2002年4月22日,《特裏斯丹與綺瑟》在北京保利劇院上演,中國是該劇世界巡演的第一站。這不僅是歐洲音樂劇第一次原裝到京,時裝大師製作音樂劇也引發了人們的好奇。
上演的前幾天,一家報紙通過傳真,采訪了正在巴黎忙碌的皮爾·卡丹先生,他對這部作品給予了詳細而又充滿熱情的闡釋。
問:什麼原因促使您產生了製作《特裏斯丹與綺瑟》的想法?什麼時候將它付諸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