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遠遠望見了大海的時候,我命人放了陳牢頭一家,陳牢頭千恩萬謝的領著家人逃難去了。
王莧在附近的山上點起一堆篝火後,幾十艘小船趕到了,順利的把我們接上了何翼的樓船。
田豐坐在寬敞明亮的“廬”裏,暗自感歎兩世為人!望著這三艘巨大的樓船和數千忙忙碌碌的水手。田豐的眼睛漸漸濕潤了,除了對這位年輕的陸交州的感動之外、就是佩服!哦,應該叫主公了!
田豐站起來向我施禮說:“主公,豐在這裏先謝了。”這邊龐統也笑著說:“主公,統算是服你了!不過你究竟是怎麼猜到田兄有難的?莫非真如元直所言,主公你能未卜先知?”田豐也感興趣的望著我。
我尷尬的笑了笑,心想:得,哪壺不開你提哪壺。隻好騙他們說,我曾專門向鄴城派去暗探留意田豐的動靜,這才得知他被袁紹下獄的消息。
何翼輕車熟路的沿著來時摸索出的路線航行,過了四十天我們就返回了交州。遠遠的站在船上我就看到了插滿我軍特有的碧藍色軍旗的一座雄偉的大城——徐聞城!這是我在交州的州牧治所。
徐聞,位於交州合浦郡。曾是我國古代重要的南疆重鎮,陸路驛站、海道要津和濱海縣治,並且曾經是雷州半島和海南島的政治經濟中心,也是我國古代對外貿易最早的通商口岸之一。
徐聞南扼瓊州海峽,西望交趾、九真,北連高涼、合浦,東接明州、泉州、建安、番禺南下之海道,形勢險兀重要。徐聞為曆代軍事家們看重,古有“坐雷吊瓊”之說。
徐聞三麵環海,風帆易順。可南出瓊崖、東通閩浙,西往欽廉,沿中南半島,可到越南、暹羅、南洋群島及印度等國,是古代中、西方航海交通的必經之地,是中國大陸南端的海防要塞、也是大秦(羅馬)、天竺(印度)波斯等國船舶到達中國的目的港。
正是看中了徐聞城優越的地理位置,我在那裏屯積了大量的貨物,並任命武餛為都衛官負責和海外商人進行交易。我還允許遠洋的中外船舶在此港停靠,補充淡水、食品和貨物。
一時間,徐聞城成為大漢當時最火、最繁忙的商港之一。我北上冀州的時候,徐庶已經籌備人手開始對徐聞城進行擴建,現在看來效果不錯!徐聞城方圓向外擴了幾十裏,東、南二座城門已經瀕臨大海了。
現在徐聞城東西成長方形,東、西、南、北四麵城垣各有幾處曲折。共計有城門6座,其中東垣3座。
徐庶通過城樓了望塔得知我的樓船返回了交州,大喜過望,急衝衝的迎出城來。
我大步向前緊緊的抱住了徐庶說:“軍師,這些日子辛苦了!”“主公言重了,對了這位莫非是才動北四州的田豐兄?在下徐元直有禮了。”
我在離開鄴城的時候,曾飛鴿向平都傳書。我走的時候董榷已經在徐聞建立了鴿站,看來徐庶已經收到了我的消息。
田豐連忙還禮說:“久聞元直大名,今日得見,豐真是三生有幸啊。”
“行了行了,你們不要相互吹捧了,進城讓我們好好歇歇,這些日子顛簸的都快散架了。”龐統在旁“不滿”的說。“是啊,是啊,俺我現在還直晃悠呢,進城找個塌實的地,俺要睡上三天三夜。”金虯嚷嚷著。
我爽聲大笑,跟著徐庶進了擴建後的徐聞東城。
與城外的節節擴張相比,城內也是一片大通景象。城樓兩側和城角的寬大登城道,連接著延牆鋪設的環城路。環城路與各要道相連,構成城內四通八達的網路。兩邊熙熙攘攘的人群發出的喧囂聲音夾雜著各式各樣的叫賣聲不絕於耳。
按照當初徐庶和我的設想,徐聞城擴建後將進行細化。東城是商家店鋪,西城是屯兵地,南城是百姓居住地,北城則為州牧等官衙。
我正要往北城而去,徐庶神兮兮的笑著攔住了我。
“主公及各位請隨庶往西城屯兵地一行。庶要為各位引見幾位英雄!不過主公可要請我喝酒啊!”
看著徐庶揚著得意的臉、一副吃定了我的樣子,我竟然莫名其妙的生出了“家”的感覺。這神態太像部隊裏我那些“無賴”的哥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