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失落的“拍子”(1 / 1)

譚老師教了一個詞:烏賊。我當時是記住了,可一下課就忘到了九霄雲外。

第二天,譚老師指著黑板上前一天學的詞,問:“哪位同學來讀一讀?”

同學們把手舉得高高的,有的同學急得屁股都離開了凳子。

我的頭癢癢,撓了撓頭,老師以為我舉了手。

“杜紫藤,你來讀一讀這個詞。”也許是我很少舉手回答問題的原因,見我舉了手(其實我是撓癢癢),譚老師叫了我,指著黑板上的“烏賊”二字。

我站起來,努力搜尋著記憶。

“鳥唄。”我說。

同學們捂住嘴,不敢笑出聲。

“怎麼解釋?”譚老師雙臂抱胸。

“就是鳥的……”我語塞,但還必須說下去,“鳥的脊背,”我硬著頭皮解釋,“大鳥要背著小鳥。”

同學們再也忍不住了,笑得捂著肚子,東倒西歪。

譚老師不笑:“誰見過大鳥背著小鳥了?”

背後傳來聲音:“烏賊。”

我想起來了,說:“烏賊,魚中的小偷。”

譚老師說:“杜紫藤,你上課都幹什麼去了?”

“我沒幹什麼呀,我就在這兒呀。”這話我沒敢說。

第二天,我的組長職務就被撤了,這讓我傷心了好幾天。

從此,譚老師見我就沒有好臉色。

不久,“六一”兒童節到了,學校舉行歌詠大會。

班級要舉行合唱,譚老師問:“誰當指揮,打拍子?”

我高高地舉起了手,還有一些同學也舉了手。譚老師點了我的名,她大概以為我這種學生學習不行,打打拍子還是沒問題的。我高高興興地走到台上。

記得在家裏,我問媽媽,打拍子是這樣的嗎?說著,拍起了小手,媽媽正忙著,應付道:“是的。”原來打拍子這麼簡單啊!

我滿心歡喜地去露一鼻子,充滿激情地拍起小手,同學們並沒有笑我,大家唱得很認真。唱完後,譚老師說:“杜紫藤同學雖然拍子打得不對,但精神可嘉,再換一位同學。”看著“青蛙王子”優美地打著拍子,我恨不得在地下找條縫鑽進去。

譚老師雖沒說什麼,同學們下來後學我拍起了巴掌,我好幾天抬不起頭。好友“賈公雞”跑過來安慰我:“我也想上去當指揮,上去之後,用腳指揮,那才叫過癮呢。”

我的臉發燒,媽媽怎麼不認真對待孩子的話呢?害得我出醜。

過了很長時間,同學們還記得這件可笑的事,偶爾提起逗逗我,我很難受。即使沒有同學提起,自己想起來,也無地自容。

這起事件的嚴重後果是:譚老師徹底不相信我了。我更失落了,“倒黴蛋”的名號更響亮了。

媽媽為什麼對我這麼不負責呢?我把這件“奇恥大辱”告訴了媽媽,媽媽笑了,她並沒有意識到自己做錯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