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天下龍脈(2 / 2)

而曆史上有關於龍脈的爭端衝突,著實不少見,不少王朝統治者都曾做過掘墳斷龍脈的舉動:項羽掘秦陵,破秦之龍脈;隋煬帝曾命人掘李世民父子祖墳,以斷李唐之亂;宋太宗在聽聞太原龍脈之說後,親自帶兵攻下太原,火燒水灌以釘破太原龍脈;崇禎、李自成互斷龍脈,結果便宜了滿清;太平天國起義時,鹹豐帝也曾命人掘洪秀全祖墳……

當然最有名的莫過於秦淮河之說了,相傳秦始皇聽得方士所言,“東南有王氣”,秦始皇坐立不安,於是下定改“金陵”為“秣陵,同時在城內開鑿河流以泄王氣,這便是“秦淮河”。

三國時諸葛亮曾雲:“南京鍾山龍蟠,石頭虎踞,乃帝王之宅也!”

東晉王導也說過:“建康,古之金陵。”

明朝初年名將馮國用也曾對朱元璋說過:“金陵龍蟠虎踞,帝王之都,先拔之以為根本。”

而讓人無法理解的是,這座風水位置極佳、王氣極盛的古城,定都於此的王朝皆短命。

東吳69年,東晉不過百年有餘,南朝宋齊梁陳四朝加起來也僅僅169年,明初定都南京,至二代即出靖難之役,僅僅維持50餘年就遷都北京。太平天國定都南京,隻維持了十年。

不過,即便有這一說,也不能完全將王朝的興衰歸於龍脈之說,世上諸多王朝為求帝業千秋萬世,無不在龍脈上竭盡其能,而大多的結果往往適得其反。可見龍脈作為一種信仰可以存在,卻不適宜過度的迷信。

想到這我奇道:“這不太可能吧,別忘了這裏是個西周古墓啊,難道西周時期的先人就能準確地預測到西周以後王朝的龍脈興衰?”

攻城道:“搞不好又是預言那一套,那個什麼推拿圖你們應該聽過吧!”

“是推背圖!”紫涵糾正道:“預言這種東西在上古時期就已經出現了,西周更是一次文明大迸發時期,也許這就是西周的預言家們留給後人的某種啟示。”

紫涵說完還進一步強調道:對於預言這種東西,很多人抱著抵觸的態度,他們並不相信古人所謂的預言能神奇到這種程度。如果預言真的存在,更多的應該是古人對於自然規律和社會規律的某種總結。

我還想說什麼,一抬頭忽然看到紫涵對我擺了擺手,指了指我的身後的方向。我扭頭一看,卻見阿木此刻正俯下了身子,蹲在地上聚精會神地看牆底的那些紋飾。

看到他那專注的樣子,我的心裏第一反應就是有內容,待湊上前一看,不由得有些吃驚。巨牆的靠底部的位置,是一組浮雕,篇幅還挺大,一直延伸到巨牆的盡頭。但讓人鬱悶是這一組浮雕已經完全腐蝕,目前單純看幾乎看不出什麼實質內容。

“這是浮雕嗎?好像已經損毀得很嚴重了。”我對阿木問道。

阿木一點頭,眉頭一皺輕聲道:“是敘事的浮雕,這些漢白玉的浮雕是很難自然腐蝕的,這種損毀不太正常!”

“你的意思是這是人為的?”我一邊說一邊看了看浮雕損毀的態勢,一種異樣便越加的明顯了。牆麵的浮雕呈現出大片大片脫落的情形,還有不少爆裂的痕跡,顯然是用暴力手段才達到的。

攻城道:“這都不用明眼看,肯定用的是小響炮,都是哥們用剩下來的東西

了,還在這兒顯擺!”

小響炮是一種經過改造的微型炸彈,用這種小響炮炸鋼化玻璃和一些薄的隔斷物,不僅破壞範圍大,而且聲音非常小,極不易察覺。有了這樣的優點,再加之它攜帶輕便,易於操作引爆,所以一向被很多竊賊慣偷所鍾愛,攻城自然對這東西再熟悉不過了。

“你是說這是用小型炸藥破壞的?你確定是炸藥?”

攻城道:“那是自然,這種漢白玉硬得跟臘月二十八的冰疙瘩似的,你用鎬頭掄,年三十都不一定能敲掉。還是這玩意好使,幾個小響炮一點,馬上連皮帶肉一大塊就下來了。”

這算是什麼意思?我一頭霧水,眼前的一切說明,先前出於某種原因,故采取了特殊的手段破壞掉了這些浮雕,而且這種破壞的刻意性非常強,明顯是有意地掩飾某些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