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了半天是這麼回事。
他不得不好言解釋,“海軍艦艇都是大家夥,隨便弄一點東西出來研製經費都以十億計、采購經費也得過億,我這小身板暫時負擔不起嘛,您就耐心再等等吧。”
“你就狡辯吧,當我是老實人好哄是吧?這些玩意哪一樣的研製經費不得超過十億,偏心眼的小崽子。”老劉罵罵咧咧地將楊墨訓了一頓。
楊墨啞口無言。
他頗為尷尬地摸著鼻子想著各種反駁的理由,可是沒什麼卵用。
因為一款三千噸以下的中小型艦艇的研製經費也就十幾個億的樣子,其實和三代戰機的研發投入不相上下。
既然對方說的事實,他又無法反駁,自然而然地隻好坐著不吭聲。
“這些東西都是揀的國外現成的,難道咱們國家的軍工單位就沒弄出點什麼動靜?”老鄧沒管兩人的吵鬧,而是非常疑惑地問了一句。
重點來了。
楊墨神情為之一振。
他清了清嗓子,道:“我們國家有多少家底您最清楚不過,最近幾年國家把政策重心都放在了發展經濟上,軍事裝備的研發投入有所放緩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
等再過幾年,改革逐步進入深水區,全國各地大搞經濟建設,財政上會越發緊張,軍工單位的研發投入將會進一步緊縮。
就以航空口為例,我記得到了八十年代中期的時候,三機部開會討論是把重點到底放在航天還是航空,最後出於國家安全出發,還是把側重點放在了航天方麵,致使航空研發部門很長時間都沒得到項目撥款。
一直到90年代中後期,國家財政逐步好轉之後才重新加大航空方麵的投入,到了21世紀的時候咱們國家才陸續服役了一批自行研製的軍用飛機。
相比西方國家咱們在航空領域大概落後了20~30年。
不過好在那個時代咱們國家有錢了,因此正在迎頭趕上,就比如說全球獨立完成四代戰機研發的國家,最後就隻剩下我們和美國。”
“我覺得吧,既然這些飛行器都是國外在80年代將會逐步展開的航空科研項目,不管是出於打亂對方的研發步驟的目的,還是其它的原因,咱們可以搶先拿來用用。
畢竟這些飛行器都是經過驗證並且最終進入了軍隊服役,可行性、實用性自然沒得說。而且,依照航空模型和圖片照貓畫虎,咱們起碼在氣動布局上可以節省大量的研發時間和周期。
我的意思就是咱們先把坑占住,至於什麼時候拉……拉那個或是最後拉不拉都是咱們自己說了算。”在老鄧麵前,楊墨還是臉皮終究有些薄,到底沒講“翔”字說出口,但想要表達的意思對方自然清楚。
看到楊墨言辭之間扭扭捏捏的作態,兩人同時樂的笑出聲來。
“我看沒那麼簡單吧?”老鄧道。
“您老英明。”楊墨豎著大拇指,滿口誇讚。
“啥意思?”老劉聽著兩人話裏話外大有深意,於是連忙問了一句。
“如果我沒有猜錯他是想拉著外國人一起幹。”老鄧解釋了一句。
“何必要便宜老外呢,咱們自己幹不是挺好的嗎?哪怕一時半會沒錢,可以慢慢來嘛!咱們好不容易在概念上占了一點優勢……”老鄧急眼了,劈裏啪啦地說了一大堆。
“別著急,聽他慢慢說。”老鄧拉住了有成話嘮趨勢的老劉。
楊墨仰頭歎了一口氣,然後慢悠悠地說道:“我先前都說了這些都是別國的科研項目,而且最終還在現實中將概念變成了產品。
也就是咱們不可能當做機密一樣藏著掖著,畢竟我們不用,別人遲早會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