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百章 天下之大不韙(3 / 3)

竇文場微微愣了一愣,點頭道:“馬大帥教訓的是……本官,是有些糊塗了。”

馬燧不理會他了,拿起書來繼續翻看,說道:“離劍閣隻有六十裏了,大軍會就地整休一段時間。竇大人好好休息吧。”

竇文場點了點頭,突然轉念一想又說道:“馬大帥,蕭雲鶴用兵詭計多端,曾多次奇襲赤鬆德讚身後,打得他灰頭土臉。你就不擔心,蕭雲鶴率軍前來人偷襲你營寨嗎?”

馬燧自信滿滿的露出微笑來:“放心,他肯定不會。”

劍閣城關裏,一點也沒有如臨大敵的跡象。士兵像往常一樣操練休息,一切有條不紊。幾天過去了,朝廷的征討大軍還從來沒有在劍閣前冒過影子。倒有些讓劍川軍的軍士們,等得有些不耐煩了。

蕭雲鶴每天都會站上城頭親自觀望,心中思忖不停。

這個馬燧,算是什麼意思?大軍遠來攻伐,最宜急攻進取。他這樣遷廷下去,豈不是對自己不利?

莫非,他是在等?

可問題是,等什麼呢?!

又過了幾天,仍然沒有絲毫的動靜。武元衡、高固、唐漢臣依次從西南邊疆發來了消息。說西南一帶,偶爾會見到吐蕃的斥候。據探子探來地消息,赤鬆德讚的十五萬大軍,駐紮在維州以北二百多裏,靠近大金川的地方,也一直沒有大的動作。

蕭雲鶴心中不由得想到:莫非馬燧也料到了赤鬆德讚會派兵前來滋擾?他現在,就是在等我西南打響,等我首尾不得相顧,再趁亂來攻我咽喉?而赤鬆德讚,也和馬燧一樣,同樣是在觀望,想要到最後再來趁火打劫?

蕭雲鶴心中暗笑:這兩撥人,心中各懷鬼胎!

與此同時,朝廷征剿西川漢王的消息,已然傳遍了天下。大齊天下一片嘩然,頓時間議論紛紛。由於之前漢王地名頭實在太過響亮,現在變得更加富有爭議。天下輿論明顯的分成了兩派,一派讚成皇帝伐蜀,相信漢王確有反意。這一批人當中,以朝廷官員、皇親國戚和一些仕人為主。他們曆來都是愚忠於朝廷、追隨於皇帝地。而另一派論調,則是斥責朝廷的這一不義、不智的行為,對皇帝深感失望,而且支持漢王強力反抗朝廷,不要委曲求全。而一批人,則是以西南一帶的百姓和普通市井平民為主,其中也包括許多地方的節度使。他們,可是早早都對朝廷失望透頂了的一批人。

戰事尚未打響,大齊九州天下的舌槍唇戰,卻已是鬧得不可開交。

蕭雲鶴卻如同置身事外一般,對這些充耳不聞。眼下他想得最多的,就是如何力挽狂瀾,解決眼前的戰事爭端……

又過了幾天。離蕭雲鶴率軍開抵劍閣,已逾半月,馬燧的大軍駐紮在城關以北六十裏以外,仍然是沒有絲毫的動靜。杜黃裳從成都押送了一批糧草過來,順道將內地的一些情況彙報給了漢王。由於之前上達了死命令,現在西川境內各地的官將沒一個敢懈怠,都在全力保證後方的安寧。這半個月來,西川境內的治安極好,作奸犯科的人比平常還要少了一批。農桑畜牧的事情也沒有耽擱下來。

蕭雲鶴暗自舒心。同時心中想到,押運糧草,本來不是杜黃裳該做的事情。可這次他是自行請纓前來,莫非還有別的事情?來得也正好,我還正有事要問你。

二人聚到了一起,幾乎是不約而同的說起了同一個話題:馬燧。

蕭雲鶴回憶起之前在國都的時候,曾與馬燧見過幾次麵,但對此人不甚了解。唯一知道是,他曾率領神策軍在河北平叛,立來赫赫戰功。幾場巨大的勝利,打得河北叛王田悅丟盔棄甲,聲名大震。蕭雲鶴還隱約記得,李晟等人在他麵前也多次提起此人。說他的勇猛不在楚彥之下,智謀也未必會輸給李晟。而且由於他的一個侄女嫁給了太子李誦,跟皇帝、太子的關係也十分的密切,深受器重。從某種意義上講,他已經超過了三大元帥,躍居大齊第一將的地位。現如今,馬燧就統領京畿兵馬,負責整個帝都的安危。若不是深受皇帝信任的大將軍,怎麼可能受此重用?

“遵素,你在國都的日子久,想必對馬燧此為極為熟悉?”蕭雲鶴說道,“不如跟我說說,馬燧其人如何?”

“卑職此來。專為馬燧。”杜黃裳也不嗦,單刀直入的說道。

蕭雲鶴心中一醒神:“此人如何?”

杜黃裳說道:“卑職在國都時,與馬燧也有些私交,對他略微了解一些。此人是難得的將帥之才,若說起帶兵打仗的能力,絕不輸與楚彥、李懷光,甚至不在李晟之下。馬燧年近六旬。老而持重,為人處事十分地老練穩妥。此人,堪稱大人的對手!”

“嗯……”蕭雲鶴點了點頭,“你接著說。”

杜黃裳思索了一番,說道:“馬燧的一個侄女嫁給了太子李誦。頗受寵愛。因此,馬燧與太子的關係也極為密切。卑職了解到,由於漢王威名太盛影響到了太子的地位,馬燧私底下對漢王也是頗為忌憚和反感的。但此人最大的特點,就是公私分明、恩怨分明。雖然他對漢王大人有些反感。但卑職也曾在酒後,親耳聽到他說出讚揚漢王大人地話來。他說大人胸懷經天緯地之才,隻是有些生不逢時。”

蕭雲鶴挑起嘴角笑了一笑:“此人倒也還有些意思。”

“要說公私分明。職還真是挺佩服馬燧為人。”杜黃裳說道,“他馬家有許多的子侄,都想通過他的路子走上仕途攀得高位。但馬燧寧願舉薦素不相識的有能之人,也不給無能的族人子侄開方便之門。而且在公事上,就算是親朋友好友,他也從不刻意討好;就算是有仇隙地人,也從不刻意刁難,總是秉公而辦。不將私人的感情攙雜進去。也正因如此,朝中人物都對他很是敬佩。但馬燧還有一個特點:驕傲,就跟三國時關雲長一樣。他從不欺淩弱小,專門找強者的麻煩,誰也不服。漢王名傳天下威風蓋世。馬燧心中早就想著要與漢王一爭高低,比個長短了。這一次朝廷讓他領兵而來。正中他下懷。”

蕭雲鶴嗬嗬的笑了起來:“你這麼一說,我倒覺得這個馬燧有幾分可愛,是個人物了。朝廷裏難得再有他這樣的人才,皇帝也真是八輩子修來地福氣。”

杜黃裳微微怔了一怔:“漢王似乎……對此人有些不以為意?”

“沒有。不管對手是誰,我都會足夠的重視。”蕭雲鶴笑了一笑,說道,“我從來就沒有輕敵的習慣。更何況,來將還是名傳天下地馬燧。”

杜黃裳這才略作放心的點了點頭,說道:“如果漢王能夠擊敗馬燧,朝廷之上肯定一片震驚。如果連馬燧都拿大人沒奈何,那皇帝就真的再派不出人來了。”

蕭雲鶴嗬嗬一笑,說道:“你的意思是,催促我早早與馬燧較個高低是麼?”

杜黃裳疑惑道:“漢王莫非不是這樣想的?這場戰事遷延得越久,對我西川越為不利。西麵還有吐蕃人虎視眈眈。照此消耗下去,西川遲早被掏成空殼子,被這兩路人馬推倒。”

蕭雲鶴說道:“這種事情,是急不得的。你注意到眼下局勢了沒有?三方勢力彼此仇視,都在等待時機。我西川麵臨吐蕃和朝廷兩路人馬的夾攻,其他兩路又何嚐不是?馬燧他就能高枕無憂嗎?他如果莽撞與我開戰,赤鬆德讚就會有機可趁,襲取我後方,或是直接叩關攻打鳳翔一帶威脅國都去。不管吐蕃人是占領了西川還是突破了西線,馬燧都是吃罪不起的。同樣地,赤鬆德讚提一支軍旅孤軍深入到了大金川,他的邊防線同樣脆弱,也擔心著鳳翔那邊發力攻打他羌水一帶,或是馬燧改道西進,對他形成合圍。現在的戰局,是一個僵持的平衡狀態。誰也沒有膽量率先打破這個平衡,不然就有可能糟殃。我想,赤鬆德讚和馬燧肯定也是明白這個道理的,這才各自按兵不動。他們兩方,可不是盟軍,而是各懷換胎前來地。他們都不想讓對方占了便宜,於是,就都在等。”

杜黃裳恍然大悟,連連道:“漢王大人果然是眼光獨到,洞悉天機。可是……就這樣僵持下去,也不是辦法啊?畢竟我西川是主戰場。長此以往,人心惶惶民心凋敝是必然的。一直耗下去,也是我西川所蒙受地災害最大。”

蕭雲鶴長哼了一聲。說道:“所以我在離開成都之前,才頌下嚴令讓各州縣維持地方治安,保證農牧生產。我們自己不能被嚇壞了陣角,亂了方寸。其實單從軍事力量上講,我西川足以能力與其中的任何一支力量抗衡而不落下風。可是……同時兩線開戰,的確是吃緊了一點。當務之急,我不能遂了他們的心願。他們想打,我就要想盡辦法,讓這仗打不起來,這才是上上之策。所以現在,我隻會竭盡的維護這個平衡,不會去主動挑起戰事。”

杜黃裳緩緩的點了點頭,心中若有所思。半晌後。他恍然一醒神,說道:“剛剛大人地話,倒是讓卑職茅塞頓開,想到了一件事情!”

“什麼?”

“當前,西川、朝廷、吐蕃的情況,與東漢末年的魏、蜀、吳的情況,倒是有那麼幾分相似。”杜黃裳說道,“三方勢利,各相並存和製衡。除非像魏晉那樣到了最後有絕對優勢,誰也不敢大舉攻伐。諸葛亮六出岐山、薑維九伐中原,均是寸功未建。可是,如果要擺脫己國的危機,最好的辦法,則是聯合另一國,合力對抗第三國。三國之時,合縱連橫和盟邦交的事情,屢見不鮮。魏蜀吳之間地和戰關係,幾經變換,直接影響到了各自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