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百九十六章 不妥協(2 / 3)

墨衣被折騰得又疼又癢,心裏卻又有些七上八下了。可惜這個男人,實在醉得像爛泥一樣了。她不由得輕歎了一聲,費力的將他拉得睡好,然後輕輕擁著他睡到了床上。

蕭雲鶴鼾聲如雷,墨衣始終是一夜無眠。整夜的時間,她都緊緊的抱著他,生怕他再從身邊溜走,回到那猙獰可怖地戰場之上。

翌日清晨,蕭雲鶴迷迷糊糊的醒了過來。盡管頭很疼,嘴也很幹,可滿心放鬆地他像是從惡夢中醒來一樣,長長的籲了一口氣,說道:“終於----打完了!”

墨衣剛剛朦朦朧朧的睡著一會兒。這時被驚醒,揉著眼睛說道:“睡醒了嗎?我去給你取水來喝。”

蕭雲鶴楚彥身輕鬆,笑嗬嗬的在她臉上親了一口:“我的王妃,你可真是細心。知道宿醉醒來之後,最要喝水。”

墨衣嗔怪地白了他一眼:“臭死了!……別扯著我,我去給你倒水。”她披了一件衣服起了床,娉娉婷婷的走到桌邊倒了一杯水。回到榻邊拿給蕭雲鶴喝。漫妙絕倫的身段與妖冶無雙的麵容,在剛剛從血腥戰場上回來的蕭雲鶴看來,就如同夢幻般的不真實。

蕭雲鶴喝過了水,看到墨衣臉上微有些哀怨的神情,不由得笑了起來。低聲說道:“昨天晚上沒睡好吧?”

“還說呢……那麼大地鼾聲,誰能睡得著?”墨衣放回了茶杯,又縮回了床上。蕭雲鶴毫不客氣的一把將她摟到懷裏,不懷好意的笑道:“真的隻是這個原因嗎?”

墨衣臉色微微笑紅,越發嬌豔迷人的笑道:“那你認為呢?”

“我資質這麼魯鈍。哪裏猜得到。不如,你就說個清楚吧。”

“哼,別裝蒜了!你看你。都壞起來了,嘻嘻!”

“那就來吧,我最親愛地王妃!”

日上三竿時,二人才庸懶的爬起了身來。蕭雲鶴對護院的小卒說,讓他給武元衡等人遞個信過去,就說漢王今天不理事,隻作休息。然後,蕭雲鶴帶著墨衣。二人一起到了徐戰府上。

徐戰的一家人,還被臨時安頓在維州城裏居住。昨天大軍班師回城時,蕭雲鶴清楚的在人群中見到了徐戰地老父和妻兒,心中忍不住酸痛了好一陣子。

徐戰,就帶著那麼幾千人。陷在了數萬吐蕃大軍叢中,還能有活命的機會麼?……每逢想到這裏。蕭雲鶴心中總是感覺十分的遺憾和傷心。一來,徐戰完全是為了掩護自己而陷入了絕境;二來,他也是個不可多得地將才,而且更為難得的是,對吐蕃無比的熟悉。像這樣的人才,可是不多見了。

徐府裏正掛起了白孝白帆,徐家的人將徐戰的衣冠放入了棺中,做成了一個衣冠塚。蕭雲鶴進去的時候,徐家的人頓時痛哭起來,無比哀痛。

蕭雲鶴強忍著傷感,勸慰了徐家地人好一陣子。徐父雖然也是一輩子生活在吐蕃,骨子裏卻有一股漢人仕子特有的骨氣,他既傷心又有些自豪的說道:“犬子沒有給徐家丟人。為將者馬革裹屍還,正得其所。隻是可惜啊……小老兒在軍中打聽了一番,犬子多半是陣亡了。我們卻不能見到他的屍首,隻能建個衣冠塚,遙遙憑吊。就算是有馬革……也不知將裹何物啊!”

蕭雲鶴也頗有些傷感的長歎了幾聲,眼圈兒都有些紅了。他對徐父說道:“老太公別心憂。徐戰如果真地是戰死了……本王會用俘虜的吐蕃宰相尚悉東讚,去交換他地遺骸。從今往後,你們徐家的人,由我漢王府一力資助供給用度,保證你們一家老幼,衣食無憂。不知道……徐戰生前,有幾個孩徐父頓時激動得老淚縱橫,招手讓三個孩子走了過來,說道:“漢王大人,犬子有三個孩子。長子徐韜,今年年方十二歲。小的兩個是閨女,分別是九歲和六歲。”

蕭雲鶴看了看徐韜,長得跟他爹極其相似,頗有幾分天生武者之相。他心中一動,說道:“老太公,不如就讓徐韜進我漢王府吧?我府上也正有一名孩童,跟他年紀相當,名叫房慈,也是忠烈之後。本王願意將徐韜收在身邊視為己出,好生撫養教導,讓他成為出類拔萃的人物。也不枉他父親,對他寄予一番厚望。”

徐父頓時驚喜不己的說道:“韜兒,還不快給漢王大人磕頭!”徐韜雖然年僅十二歲,從小也是生在吐蕃,好在從小都是受的漢族文化的熏陶。身體體格頗像吐蕃人,言談舉指卻是地道的漢人。小小年紀的徐韜,毫不含糊一板一眼的給蕭雲鶴磕起頭來。見到徐韜這麼懂事有禮,眾人都從他的身上看到了徐戰的影子。徐父等人又忍不住一陣唏噓哀痛起來。

離了徐家,蕭雲鶴就給幾個軍士交待了一下。讓他們在徐家辦完喪事後,將徐韜接過來。另外,他又派人去見了一次武元衡,讓他安排用尚悉東讚交換徐戰屍首的事情。

辦完這些事情,蕭雲鶴仍然無心去軍中或是刺史衙門。他帶上墨衣,出了維州南門朱雀關。

兩人都換上了平服,騎著馬兒,到了維州城南的大平原上散大半天的時間裏,墨衣一直靜靜的跟在蕭雲鶴的身邊,沉默不語。她看得出,漢王至從回來後,雖然表現得很放鬆、很隨意,可是心裏卻充斥著很多的傷感和壓抑。

二人策馬徐徐而行走了許久,蕭雲鶴才自言自語的道:“長達大半年的鏖戰,西川之地戰火不休,平添了數萬冤魂。赤鬆德讚,你也該收一收手了。”

墨衣見他開口說話了,居然鬆了一口氣,接過話來說道:“西川雖然損失慘重,可是吐蕃人受的損失更大。這一次,赤鬆德讚可以說是元氣大傷。短時間內,怕是不會再來滋事了。”

“但願如此吧。”蕭雲鶴輕籲了一口氣,凝眉說道,“這一次,要不是朝廷下達嚴旨,讓我和李晟等人撤兵,說不定連羌水一帶都給他奪回來了,甚至有可能收回吐穀楚彥故地。不過,大齊,尤其是西川,也的確是再也打不起,經不起戰爭的消耗了。我隻希望,在接下來的日子裏,不管是誰,包括我……都不要再生出打仗的心思就好。”

接下來的半個多月,成了名副其實的療傷時間。

李晟等人的聯軍,撤回了會、原、渭州等地,據地而守。蕭雲鶴麾下的劍川軍,全盤退守到維州城中,隻做休整。赤鬆德讚在羌水一帶惱火了好一陣,也頗有些無奈的撤走,越過黃河回了邏些城和格爾木。

西南一帶的戰事,正式告一段落。西川的軍民百姓終於將繃緊了數月之久的神經,放鬆了下來。以成都一帶為中心,整個蜀地開始了各種各樣的歡慶勝利的活動。漢王的聲名,也達到了如日中天的地步。在蜀地這塊地方,他的名頭簡直就可以與神相提並論了。許多地方的百姓,尤其是蕃邦蠻族的人,都給給他創立了生祠,與神佛一起享受供奉。

馬勳和異牟尋等人的大軍,看到戰事終於結束,也紛紛告辭,回了舊地。蕭雲鶴竭盡所能,對這些軍隊贈送了大批的糧草金帛以示謝意。馬勳等人自然是感恩戴德,滿意而歸。

一場浩世大戰之後,大齊與吐蕃都像是打得累到半死了的鬥士,各自歇息,高掛起免戰牌。蕭雲鶴將高固留在維州主理州事整備軍隊,帶著武元衡等人,回到了成都。

一路上,百姓夾道歡呼,漢王千歲的呼聲喊徹百裏不絕,震蕩山穀河流。時近春暖花開,沿途林野蒼翠百花竟放,一副升平安樂的景象。

可是蕭雲鶴自己心裏清楚得很。這一場大戰下來,所消耗的人力物力,足以讓西川一兩年喘不過氣來。打仗,拚的就是錢糧;更何況,又損失了那麼多的精壯勞力。雖然這一場大戰西川可以說是取得了令人吃驚的輝煌勝利,但自己所受的內傷也並不輕。眼下最要緊的,就是堰武修文,盡快恢複西川地元氣。農田水利。畜牧農桑,將成為接下來一段時間內,西川的首要任務。當然,與此同時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再興起什麼戰事。

回到成都,朝廷欽差李景略和成都府尹韋皋,率領成都府治下的官將拜道歡迎。蕭雲鶴對主理後方的韋皋和李景略大加讚賞了一番。要不是他們將西川的民生政務打理得井井有條。糧草軍械供給也按部就班。這一場大戰役是沒有那麼容易獲勝的。幕後地英雄們,所做出的貢獻也並不見得就比在前線衝鋒獻陣的將士們,少了多少。

蕭雲鶴也曾是治國經邦的皇帝,對於戰爭的本質,還是把握得很清楚地。如果沒有堅強的後勤保障。談何勝利?所以,對於韋皋等人,蕭雲鶴也是由衷的讚詡和感激。原本韋皋等人還多少有些擔心,這一場大戰役後,跟隨在漢王身邊一起征戰的官將會大受重用。而讓他們這些人受些冷遇。現在,他們終於打消了這個顧慮,心中各自驚歎。漢王的確是難得地明主。

由於韋皋和李景略的勤政和能幹,成都府各項事宜都有條不紊,全沒有戰後的混亂和積壓地政事。而且,官員百姓比以前更加的團結效命,西川境內雖然損失不輕,但風氣一派大好。蕭雲鶴略作了一番察看,就放心的回了漢王府休養。

數月不見的王妃吳月琳,早早聽聞漢王已經回了成都。已經站在門旁遠遠等候。接到漢王時,她幾乎像個孩子一般的喜極而泣。還有漢王傅薛存誠、侍女蘇菲兒以及宦官俱文珍,全都喜不自勝。漢王府裏,已經比大過年的還要喜慶了。李帶兵營救漢王,立下了大功。被請到了漢王府來做客。房慈與徐韜,自然也一並接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