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馬謖這一解釋,無論是張昭還是趙雲,心中的顧忌都是被削減到了最低限度。出兵北伐的事情,也就這麼定了下來。當然了,為了給予敵人以壓力,劉備還是下令各處的兵馬頻繁調動,給曹丕造成一種大兵壓境的架勢,藉此給他施加壓力。相信隻要曹丕出現什麼錯招,自己就能一舉平定河北了。
沒有人知道的是,在北伐大計真正敲定的時刻,馬謖也是暗自舒了口氣。事實上,之所以為了北伐絞盡腦汁,馬謖也是出於很多方麵的考慮的。首先馬謖知道,劉備這個人,雖說還算是虛心納諫,但是骨子裏也是一個很倔強的人。曆史上他從一無所知到三分天下有其一,靠的就是這股子百折不撓的狠勁,屢敗屢戰決不放棄。這樣的一個人,一旦他下定決心做什麼事,你是很難說服他的。曆史上他不顧群臣反對,起兵伐吳就屬於這樣的情況。馬謖知道,在這個曆史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改變的年代,劉備心中還是有一個執念的,那就是在有生之年一統天下。他要把一個完完整整的大漢江山,交給他的兒子。而留給他的時間已經不多了,所以他才會爭分奪秒地加緊速度進行一統大計。現在這個時候,馬謖就算是勸他稍安勿躁,他也肯定是聽不進去的。
另一方麵據,馬謖的觀察,劉備雖然沒有經曆過曆史上的夷陵大敗,但是生老病死畢竟是無法阻止的事情,從前年開始,他的身體就一直變差,按照馬謖的估計,就算有張仲景在,就算自己把太極拳教給了他,恐怕劉備的年齡,也不可能超過他曆史中的大限太久了。一旦劉備若是去了,阿鬥尚且年幼,雖然聰慧但畢竟性子有些浮躁。而如今朝中的官員派係複雜,又不似曆史上的諸葛亮那樣一家獨大,可以輕易的掌握住朝野局勢。到了那個時候,風頭最盛的荊州集團,素來排外的江東集團,還有手握兵權,坐鎮荊州一方的大將軍關羽,再加上桀驁不馴的實力派人物馬超,以及那些新近投奔的中原士族,這些權臣們一旦明爭暗鬥起來,恐怕就不是年輕的阿鬥能夠輕易駕馭得了,到時候又談何去滅掉曹丕呢。
而據曆史的經驗,曹丕的性命還有好幾年,而且關鍵在於他成年已久,這麼多年來雖然有過一些個昏聵之舉,但是早已經在眾臣之中,建立了一定的個人威信。而且一旦漢國內部發生什麼不愉快,恐怕很可能給予他可趁之機。一旦發生這種事,馬謖這十多年來的努力,說不定就要大打折扣甚至打水漂。為此馬謖這才暗自決定,一定要想盡辦法,在劉備有生之年協助他平定天下。
最後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馬謖相信,憑借著自己的智慧,就算不是大軍齊發,也絕對可以輕鬆搞定現在這個隻剩下一口氣的曹丕,絕不至於像當年的周瑜那樣,弄出欲速則不達的結局來。現在劉備既然答應下來,那麼馬謖也就徹底地放下心來,準備經曆這最後一戰,就此結束這個亂世了。
數日後,在皇帝祭天之後,劉備親率大軍十萬離開了關中,出潼關攻打河東與河內郡;與此同時關羽和李嚴奉劉備之命,屯兵官渡、延津、白馬等各處的渡口,逼壓黃河對岸的河北之地,隨時準備趁虛而入;而陸遜則是和甘寧一起,親率一支人馬悄無聲息地從東萊出海,迂回向幽州殺去。
至於馬謖,他這一次總算是不再帶領偏師單獨行動了。由於龐統在開戰之前忽然染病,不能隨軍出征,因此這一次就是他陪同劉備出征河北了。取而代之的是諸葛亮卻和張飛率領一支偏師,前去攻略並州。大軍出了潼關直至河東、河內郡邊境,所到之處無不望風而降。但是馬謖知道,這隻是曹丕的戰略回避而已。(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com)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