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題材小說的問題解構(2 / 2)

縱觀軍事題材小說,與青春和戀愛相關聯的形象,不乏熱情似火,情深意長,極具張力,多元化和複雜性的人生體驗得到充分的展現。但大多是個體的展示。《我把青春獻給你》的問世,給我們打開了一扇窗,窗戶透明,其間,以魏雨繆、霍萍、傅鬱芳、高家鎖、桂南俠、小林琳等人物為代表的一個“二連”群體的青春蓬發,熱烈鮮活,如春潮湧動,在軍營這個特定的環境裏,花開笑靨,一時撥動起心弦,久久不能平靜。

岩波筆下的軍旅青春,軍旅愛情是純淨的,以一種無處不在的氣息,激勵著熱血男人、鏗鏘玫瑰們不斷認識自我,完善自我,發現自我,青春亦好,愛情亦好,在岩波的視線裏,合適才是最美好的,為了這份合適的融合,六對軍中男女曆經軍營的苦與樂、生與死的磨練,在幾度悲歡後,終於有了一個既有的結局,也是眾盼所歸的結局。這樣的結局是純淨的,也是其解構問題小說的態度。

可以說,這是一部為青春的軍人樹碑的力作,通過青春、戀愛等眾多問題的解構,直指那個特殊時期軍隊官兵之間以及軍人個體的文化、觀念、奉獻、擔當等諸多問題,用青春的身影在其間攪動,泛起一層又一層的漣漪,漾出時代的大潮與沉渣,映現隱含在人們內心深處的禁錮、藩籬,觸及到問題的深處,繼而提出突圍的方向和主旨。無悔和奉獻這個恒定的主題得到顯現,這樣的解構,是一種大勇,大愛,更是一種大氣概,深遂而綿長。尤其在當下小說的走向已經漸漸模糊了“問題小說”的解構和追尋之時,著實值得欣喜。

近年來,岩波小說創作以關注社會現實問題為視線,一直在尋找著符合個人藝術趣味和特點的文體表現形式,這正是其小說創作已經或正在受到外界關注的一股力量。此次,他將飽含深情的筆墨,關注向軍營這樣一個特殊的群體,著墨於青春和愛情,以對由此帶來的問題的探究和演繹,尋求藝術由漸變到質變,個人訴求的獨特展現,以及精神的無限飽和。充分借用當下年輕人的青春和愛情觀念,將時間和環境向那樣一個年代移植,在那樣一個火熱的年代,火熱的群體,火熱的土壤,盡情地撕開一個又一個多彩的麵孔和世界。於是,我們清楚地看到:青春的色彩與樣式,離不開時代的雕琢,戰士的情懷與訴求,離不開國家的利益;這是生活的真諦,也是小說的主旨。

通過岩波對青春和愛情問題的解構,不難看出其理想主義和完美主義,並且為此而不惜筆墨,去完美,去成全。因此,這部長篇小說從某種意義上講,是岩波軍旅生涯的一段總結,一懷愁緒,一直積壓地胸中達到28個年頭,顯然,裏麵的人物一直是縈繞其心,最終達到不吐不快,不吐,寫作生涯始終望不見高峰的場景。

這裏麵的人物是岩波身邊的,一直在生活裏跳動,他需要的是,積蓄起一個足夠宏大的曆史背景,一個足夠吸引的創作主題,一個傾吐暢快的敘事結構。於是,自然就有了以軍旅、以青春、以愛情的小說,從一個方麵可以說,岩波以這樣一篇思考青春,思考愛情,思考人生的小說,是在探索並挖掘內心裏的一個關於青春,關於愛情,關於人生的問題的主題。在掘進過程中,將自身呈獻在當下軍事題材小說的方陣中,想著作一番亮相,但並不容易,畢竟在當下社會視角裏看那個年代的青春和愛情,是拘謹的,含蓄的,神聖的,專一的。

當然,小說在人物書寫和情節推進中,也有著脆弱、牽強和矯飾的表現,尤其是人物在特定曆史環境裏的,在青春的背景下的浮躁思想、利己主義和自由主義等思想放縱,為主角服務痕跡浮泛,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小說的思想內涵。對問題的探索和規律的把握上,還有著一定的挖掘空間,尤其是並行人物之間的異化以及為此而做出的文學區別,都有一個待辯證地賦予活力的過程。同時,在情節的鋪展中直麵、觸及了形形色色的社會問題,涉及的層次還有一個很大的提升空間。

想來,這是一種期待,一種岩波式的期待。

2017年3月20日於津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