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感、美感、死感與個體意識的產生(2 / 2)

偶爾讀到下麵這樣一個故事。

有個15歲的女孩身患絕症,生命垂危。

醫生悄悄地對女孩的父母說:“她可能活不過今晚了。”但是她的思維仍然正常,她會很清醒地離開這個世界。這事要不要讓她本人知道?

女孩的父親說:“我和她媽媽都非常難過,但是我希望她知道這件事。或許對她來說,我們的誠實最可貴。”

女孩聽到自己將要離開這個世界的消息之後,眼睛閃爍著一種充滿信念的光芒。她對母親說:“媽媽,你把我打扮得漂亮點吧,像小時候參加文藝表演的樣子。”

母親點點頭,為女兒梳理好頭發,還在她的臉上塗了漂亮的腮紅,把眉毛描得很整齊,嘴唇也搽了透明的泛著光彩的唇油。於是,女孩看上去雖然無比瘦弱,卻仍然很有朝氣。特別是那雙眼睛,依然神采飛揚。

此時,已經是下午三點鍾。

女孩快樂地聽著母親朗誦她最愛聽的《灰姑娘》,又很緩很緩地唱歌給母親聽,還看著陪她的護士姐姐們做遊戲。

時間嘀嗒有聲。

午夜過去。

淩晨三時,小女孩翩然離去。

所有人眼噙熱淚,卻麵帶微笑,看著她的美麗在臉上定格。因為大家都聽到她最後說出的一句話:

讓時間老去,而我永遠年輕。

死感是促進她生命完成的一個核心關鍵要素,促進她人格的飛躍。醫學人文的真諦是治心,不僅僅是治身,恢複一個人生命麵對對抗疾病、死亡的尊嚴,讓人獲得生命的幸福。

當我們置身於宇宙洪荒之中,而且又難逃一死,所以才使我們從中迸發創造自我的可能。人格的健全與完成由此得以發生,死感本身讓我們進一步地關注愛、美,關注生命的本真,愛感回到自我,美感提升自我,死感就讓我們完成自我。死亡是人世間最重要、最嚴肅的哲學實踐。

對於人格發展而言,不管世俗生活多麼變幻莫測,對於構成我們生活的諸多衝擊,依然可以回到自我、本真,守住生命的本真。在那裏我們獲得生命的幸福與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