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長專業素養的研究框架、實施途徑和策略

學前教育是終身教育的開端,是基礎教育的基礎,是國民教育體係的重要組成部分。辦好學前教育,關係到億萬兒童的健康成長和千家萬戶的切身利益,關係到國家和民族的未來。

教育部頒發的第二個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提出的重點任務是擴大總量、調整結構、健全機製、提升質量,而“提高幼兒園教職工的專業素質和實踐能力,進一步規範辦園行為,深入貫徹落實《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促進幼兒身心健康和諧成長”是其中的重要內容。“提升學前教育質量,是當前和今後學前教育必須努力的方向,對質量的追求是學前教育工作者必須不斷付出努力的工作。”幼兒園園長作為幼兒園的第一責任人,其素質直接關係到幼兒園的發展及幼兒教育的質量。學前教育的內涵發展急需具有專業水準的園長隊伍的支撐和保障。但是,由於曆史原因,我們的園長職業資格準入要求不高,多由一線幼兒教師升任或由上級行政部門直接派遣,加之近幾年擴大辦園規模湧現了不少新任園長,缺乏全麵、係統的專業培訓,致使很多園長的實際能力和素質與園長管理工作的要求還存在一定差距,這在一定程度上限製了園長的專業發展,也影響到了幼兒園的科學、優質發展。

專業能力是園長專業化發展在教育實踐中的集中體現,是保障其完成職業要求和工作職責的必要條件。園長的專業能力不同於中小學校長,因為中小學是以學科教學為核心的能力結構,而幼兒園必須凸顯幼兒園保教結合、以遊戲為基本活動的特點,以及環境、生活對幼兒發展的重要價值和獨特作用。因此,幼兒園園長的專業能力結構是全方位的、多方麵的,具有綜合性特點。從新頒布的《幼兒園園長專業標準》看,幼兒園園長被定義為履行幼兒園領導和管理工作的“專業”人員。園長的專業發展水平直接影響到幼兒園的發展方向,直接影響到幼兒園教師的專業發展,直接影響到一個幼兒園的教育教學質量,並最終影響到幼兒的發展。

基於園長職業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我們將研究的視角聚焦於此,擬基於幼兒園管理實踐現場,梳理幼兒園園長的專業素養結構和能力要求,提供有針對性的培養策略與支持途徑,從而助力於高質量、專業化和可持續發展的學前教育實踐管理者隊伍的建設。在分析國內外文獻的基礎上,我們參考教育部頒布的《義務教育學校校長專業標準》《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和《幼兒園園長專業標準》,從橫向和縱向兩個角度來構建幼兒園園長專業素養結構(見表1)。從橫向來看,我們認為幼兒園園長專業素養結構包括四個方麵,分別為研究維度、研究領域、每個領域所包含的支撐要素以及針對支撐要素所細化出的基本指標。從縱向來看,我們認為園長的專業發展是一個動態的過程,不同的園長有著不同的專業發展曆程,這是一個不斷變化著的、開放的係統,受到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影響和製約。園長專業素養是指園長為實現其園所管理目標、承擔其園長角色時,在專業精神、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三個維度所需具備的素質及要求。其中,專業精神和專業知識都是相對固定的,是經過係統的培訓和學習就能夠基本具備的,是一種偏靜態的素養構成。而專業能力則是靈活和可變的,而且具有鮮明的個性特色,是專業精神、知識以及指導下的行為三者的結合,是真正決定園長素養高低的關鍵要素。因此,我們將研究重點定位在園長的“專業能力”上,並將其分為“本體性能力”和“延展性能力”兩方麵。其中,“本體性能力”是指園長在勝任其崗位職責時所應具備的基本能力,而“延展性能力”則是對園長在專業發展的道路上提出的目標和努力方向。我們梳理出園長的專業精神、專業知識以及各項專業能力所涉及的“領域”“要素”“基本指標”,並進一步針對“本體性能力”整理歸納出更為清晰的、操作性強的培養策略與途徑。這樣,不僅能將動態和靜態兩方麵因素有機結合起來,而且也能更加深入地把握園長專業素養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