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0017�\u0011張之路
抗日戰爭勝利後不久的日子,小祥出生在北京一個叫香家園的地方。日本投降了,中國人都喜氣洋洋的。所以母親經常說小祥的命好……
後來,小祥的家又搬到了北京西城的大乘巷胡同。記得胡同西口有棵大槐樹。大槐樹枝繁葉茂,古樸挺拔。雖然長在路的一側,但是它的枝葉卻可以覆蓋南北住家的院牆,把對門聯係起來,讓兩側的人家都有綠蔭。
小祥家的胡同口有個拉洋車的孫師傅,沒事的時候,他總在那裏等。小祥雖然沒有坐過他的車,但是聽到過他討價還價。
那時候有意願叫車的人先喊:洋車,前門——拉洋車的就接茬說:您給三毛!叫車的人再說:兩毛——
如果生意談妥了,拉洋車的就會說:得嘞,您上車!
在大家的印象中,孫師傅就是個拉洋車的。
可萬萬沒有想到,這位孫師傅居然是共產黨的地下工作者,職位還不低呢。現在解放了,他的身份可以公開了。他的官還不小呢!聽說當上了西城區的領導。這種傳奇的故事在小孩子嘴裏飛快地流傳,說都想當這樣傳奇性的英雄!
小祥上幼兒園的時候叫幼稚園,幼稚園是老的稱謂,新成立的都叫幼兒園了。
那是20世紀50年代初,中國發生了許多大事,小祥雖然年齡小,但都記住了。
這一帶胡同有個撿破爛的老頭兒,他有時候敲開院門,希望能得到點破衣物什麼的。小祥的母親常給他點饅頭或者煎餅。每次他總是客氣而又不失體麵地道謝,見到小祥,還誇獎幾句。他經常在用各色廢紙裁成的巴掌大的方塊紙上寫毛筆字,有一天就送來這麼一遝紙片,送給小祥的母親。那老頭兒不知什麼來曆,毛筆字寫得好極了,連小祥的父親都說好!母親就用一個類似胭脂盒的小鐵盒裝著,教小祥認字,這是小祥第一套“識字卡片”。
上麵的字小祥都能認識了。父親很高興。特意把一本學生字典放到小祥的身邊,幼稚園的小祥就學會了查字典。
除此之外,小祥還會學唱當時流行的評劇片段,像“劉巧兒”“小女婿”什麼的,這成了街坊鄰居無聊時候的一點樂子。
20世紀50年代初,“抗美援朝”是一件大事,政府說,美帝國主義侵略朝鮮,我們要援助朝鮮人民,口號叫作“抗美援朝,保家衛國”。所有的機關學校、大街小巷都傳唱著兩首歌,一首歌是:
嘿啦啦啦啦,嘿啦啦啦,天空出彩霞呀!地上開紅花呀!中朝人民力量大呀,打敗了美國兵呀!
還有一首大家更熟。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為祖國保和平就是保家鄉,中華好兒女,齊心向前進,團結一心,打敗美帝野心狼……雄赳赳,氣昂昂
有一首兒歌,沒有老師教,小祥和小朋友都會說:
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不吃人,專吃杜魯門。
小朋友不知道杜魯門是美國的總統,隻知道他是大壞蛋。
幼稚園的老師領著小朋友排練了一個節目叫作“朱大嫂送雞蛋”。那一天幼稚園的園長親自來挑選節目中的演員。主要演員有三個,一個是朱大嫂,一個是誌願軍叔叔,還有一個是杜魯門。這是個小歌劇,內容說的是,朱大嫂在家裏揀了一籃子雞蛋,要邊走邊唱,然後把雞蛋送給誌願軍叔叔。杜魯門搖頭晃腦地上場,東看看西瞅瞅……誌願軍叔叔出現了,背後是朱大嫂和其他的小朋友,大家一起上前,杜魯門慌慌張張地逃跑,不小心摔到了地上……
朱大嫂的歌詞是這樣的:
母雞下雞蛋呀!咕打咕打咕打叫呀,朱大嫂收雞蛋進了土窯窯,扭扭捏捏扭扭捏捏,走了二裏地呀,走過大鳳莊呀,來到大石橋……送給親人誌願軍,再問同誌打仗辛苦好……
園長讓大班的小朋友們站成兩排,每個人唱一首歌。
園長說:“誰願意當誌願軍呀?”小朋友都舉手,隻有小祥沒有舉手,他膽子太小了。園長問:“吉祥小朋友,你可以把手舉高點嗎……”小祥隻好舉起了手。最後園長選了班上個子最高的小朋友扮演誌願軍。園長接著又問誰願意扮演杜魯門,大家都不舉手,沒想到劉光庭舉手自願當杜魯門,小朋友們都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