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曰:”乾順當紹聖乖方,靖康厄運。始則謀生豕突,繼則利享漁人,不特義合、葭蘆侵疆盡複,而西寧、湟、鄯亦入版圖。蓋摧堅者難為功,拉朽者易為力也。然受遼國百餘年卵覆之恩,宜水一敗,遽爾反顏。則前之問起居,請臨幸,誠耶?偽耶?當是時,地界扼陰山以北,馬足遍關陝之西。方謂藉茲新盟,大啟爾宇,而難生天德,兵聚雲中。向之臣宋、臣遼,惟吾披猖者;至金而故技莫施焉。四川之使,悔亦晚矣!惟是元昊製蕃書,立蕃學,久絕華風;乾順建國學,置養賢務。他時仁教重聖親賢,貽謀有自。然乎?“
秋九月,遣使如金告哀。
按:此西夏告哀金國之始。
冬十月,王樞還。
初,樞被擒入中國境,即望闕遙拜,言:”夏國主感聖恩,將遣使入貢。“宣諭使周聿遣人護送行在,樞密院樓照言:”陝西新複,正與夏國為鄰,留之無益,還之可使知恩。“乃引見,行燕犒禮,並其俘百九十人皆遣還,命人伴送至界上。
十一月,尊母任氏、曹氏為太後。
任氏年少於曹。仁孝兩母並尊,奉養禮秩如一。
歸延諸路陷國軍民。
宋邊吏招納,仁孝因王樞還,悉縱遣之。
紹興十年、夏大慶元年春正月,使賀金正旦及萬壽節。
金製:夏使入見,金主即禦座,嗚鞭,報時畢,臣僚行小起居禮。至是,改為大起居。
二月,立後罔氏。
罔氏,西夏大族。後聰慧知書,愛行漢禮。仁孝先納之,見其賢,立為後,頗愛敬焉。
按:西夏立後不悉書,此書,賢罔氏也。氏好禮知書,異時仁孝建學諸善政,後有勞焉。
三月,川陝宣撫使胡世將遣使來諭入貢,不報。
乾順臣金後,不複貢中國。高宗因金人議和,畫界已定,命延、秦鳳、熙河諸路招納陷沒夏國人民,並命世將遣使至國,議入貢禮。仁孝不應。
夏四月,夏州統軍李合達據城叛。
合達,本蕭姓,為遼國撻馬,扈成安公主至夏,有口才,驍勇長騎射。乾順留之,始授文思使,轉右侍禁,嚐從征討有勞,升副都統,賜國姓。統安之役,諸將畏劉法勇,莫敢當其鋒;合達奮擊敗之,率死士數百人追至蓋朱危,得法首還,以功擢都統,鎮夏州。繼乾順臣金,上書切諫,不聽;及公主卒,益怏怏不自適。聞耶律大石在西域,遣間使訪之,不得要領而返。是時,因仁孝新立,自恃宿將有功,謀作亂。都押牙劉洪裕不從,削發逃去。合達盡散家財給軍士,據州城叛,遣兵四出ㄈ擾。
五月,金使冊仁孝為夏國王。
金主遣尚輦局使完顏衷齎封冊至,命仁孝為夏國王,加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
六月,合達圍西平府。
合達遣使至陰山,結乙室耶刺舊部,議立遼後,共約恢複。於是,河東八館、山金司、南北王府前置北鄙諸契丹蜂起應之,合眾數萬,圍靈州。監軍司使罔存禮拒戰,數敗。
秋七月,合達分兵陷鹽州。
合達分遣契丹諸部襲鹽州,州城低陋,半夜破之。據鹽池,發倉庫,盡掠諸州所牧地,遊騎直逼賀蘭,興州大震。
八月,靜州統軍任得敬請兵討夏州。
合達遣使以重幣約河南諸州同叛,或拒之不納,或執使以獻。獨得敬善待使人,探問賊中機事,盡得其實。乃上表言:”賊素無謀,眾皆烏合,所恃者契丹餘部,以戚裏連謀,然其勢易離也。陛下誠下令安撫,赦其已住,許其自新,約還舊部,給以資糧,當必有響應者。又賊頓兵靈武,已逾兩月,今新破鹽州,士氣驕甚。夏州距靈州五百餘裏,定然無備,臣請以州兵合諸將襲之,可獲全勝。“仁孝遂命得敬出師。
九月,謝金賻贈及封冊。
獻馬、駝各二百匹。
冬十月,任得敬複夏州。
得敬聞命,陰為部署,外示閑暇。一日晨起,選精卒三百往夏州,盡縛其守烽卒,繼以驍騎五千疾馳入城,賊眾倉皇接戰,皆潰走,盡獲合達妻孥,撫諭兵民,開倉賑給,夏州遂定。
進攻鹽州,擊蕭合達,大破之。合達走死。
合達聞夏州已失,急解靈州圍回救,部眾散亡者甚夥,諸契丹亦走回本部。至鹽州與得敬遇,得敬揮眾擊之。合達兵敗,策馬北奔,至黃河口不得渡,從人斬首來獻。
十二月,以任得敬為翔慶軍都統軍,封西平公。
得敬獻捷,仁孝欲擢內職,濮王仁忠言:”得敬兵威震懾河南,今大亂甫平,遽解兵柄,非所以靖反側也。宜崇其爵秩,以係軍民之望。“仁孝授以都統軍,封西平公,賞賚甚厚。
紹興十一年、夏大慶二年春正月,使賀金正旦,請上尊號。
使者隨金群臣請上尊號,凡三請,始允。金主賜二品以上官宴,夏使與高麗使與焉。
賀金萬壽節,請置榷場。
金主許置於蘭州、保安、綏德三處。
夏四月,慕洧取新泉,進寇會州。
為守將朱勇所敗,洧忿將益師入侵。川陝宣撫使胡世將遺書勉以忠義,洧愧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