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卷三十三(1 / 3)

政和六年、夏雍寧三年春二月,仁多泉城降於熙河將劉法,法屠之。

童貫使劉法合熙、秦之師攻仁多泉城。守將遣使請救,乾順命晉王察哥將兵援之。察哥聞法名不敢進,城中孤守月餘,力竭出降。法受而屠之,死者三千餘人。

按:殺降,兵家所忌;屠之,虐更甚矣!異時,統安之敗,法不得其死,宜哉!

秋七月,李訛移被獲,伏誅。

訛移在夏國漸用事,與子遇昌常引兵入寇。至是,入邊偵事,為熙河邏卒所獲。徽宗詔誅之,函其首於甲庫。

冬十一月,破靖夏城,屠之。

自紹聖、崇寧,節次進築,夏南境地僅存五、六千裏,居民皆散處沙漠、山穀間,涇原又築席葦平為靖夏城,形勢更蹙。乾順大舉兵攻之,時久無雪,先使數萬騎繞城踐塵漲天,潛穿濠為地道入城,城陷,盡屠之,以報仁多泉之役。《周禮》曰:屠者,暴之也。劉法屠仁多泉城,夏人屠靖夏城,遞相報複,無時休息,率土地以食人肉,其禍慘矣,其罪甚矣!然非夏之跋扈,實宋之自取也耳。

攻石尖山,兵潰。

先是,種師道築安平寨,乾順遣重兵據寨水源,渭州都監郭浩率精騎數百奪之。兵退,轉攻石尖山。浩複昌陣而前,流矢中左脅,不拔,奮力大呼,諸軍從之,夏兵不能禦,遂潰。

十二月,遣使入貢。

時中國以熙河進築功成,進執政等官,使副廷見,並加詰責,怏怏而回。

政和七年、夏雍寧四年春二月,種師道帥師克藏底河城。

師道率陝西七路兵共十萬征藏底河城,期以旬日必克。既薄城下,城中守備固,攻之不破,至八日,師道斬不用命者,安邊巡檢楊震率壯士先登,斬級數百,眾乘而上,守城卒驚潰,遂克之。

按:藏底河城小而堅,夏人恃以為固,師道八日克之,功亦偉矣!然亦見地利之不足恃也,負險者可以鑒矣。

夏四月,延將劉延慶破成德軍,大首領賞屈被執,西蕃王子益麻黨征內降。

童貫又使延慶襲破成德軍,擒賞屈,黨征等遂舉眾降。

重和元年、夏雍寧五年春二月,圍震武軍。

震武,即古骨龍城,童貫進築賜名。地在山峽中,熙、秦兩路不能餉。自築城後,夏國數以兵爭,殺知軍事李明,時熙河、涇原、環慶同日地震,民心慌亂,乾順遣兵從善治堡入圍之。知軍孟明出鬥被創,危甚,熙河將劉法率兵赴援,圍乃解。

夏四月,入丁星原大掠。

丁星原在乳酪河西,距湟州綏遠關四十裏。初,劉法解震武圍,於瞎令古城北連築德通、石門兩堡。乾順畏逼,遣兵入丁星原圍之,見禦備固,旁掠六日而還。徽宗詔再築靖夏、伏羌、製戎等城為備。史臣曰:”雍熙元年,複以銀、夏、綏、宥四州授李繼捧,自後四州之地不複領職方。熙寧始務辟土,而種諤先取綏州,韓絳繼取銀州,最後李憲取蘭州,沈括複取葭蘆、米脂、安疆、浮圖等寨。迨元更張,仍以葭蘆四寨給賜夏人,而分畫久不能定。紹聖遂罷前議,督諸軍乘勢進討。自三年秋,迄元符二年冬,凡陝西、河東建州一、軍二、關三、城九、寨二十八、堡十。崇寧、政和間,陶節夫、鍾傳之徒又建仁多泉、靖夏等城。雖夏人浸衰,而中國之民力亦重困矣。“

六月,築割牛城,廓州防禦使何灌襲之,城不守。

乾順見中國進築不已,於六嶺分界處築割牛城,屯重兵守之,為東南捍蔽。童貫使灌由膚公城夜出兵襲據之。貫以聞,賜名”統安“。

宣和元年、夏元德元年春三月,敗熙河經略使劉法軍於統安城,殺之。複圍震武。

統安深入夏境,童貫得之,謂可製夏人死命,乃遣劉法進取朔方。法不欲行,貫強之曰:”君在京師,親受命於帝,自言必成功,今難之,何也?“法不得已,引兵二萬至統安。乾順令晉王察哥率步騎萬餘為三陣,以當法前軍,別遣精騎登山出其後。大戰移七時,法兵饑馬渴,死者甚眾,前軍楊惟忠、後軍焦安節、左軍朱定國等皆敗。法乘夜遁,比明,走七十裏,至蓋朱危,守兵追之,墜崖折足,一負擔軍斬之。察哥見法首,惻然語其下曰:”劉將軍前敗我於古骨龍、仁多泉,吾嚐避其鋒,謂天生神將,豈料今為一小卒梟首哉!其失在恃勝輕出,不可不戒。“遂陷統安,進圍震武。震武頻受兵,熙、秦兩路疲於奔命,蕃、漢苦之。至是將陷,察哥曰:”勿破此城,留作南朝病塊。“遂引還。史臣曰:”是役死者十萬,貫隱其敗,以捷聞,宣撫使以下受解圍賞者數百人,不知夏人實自去也。諸路所築城寨皆不毛,夏所不爭之地,而關輔為之蕭條,果如察哥之言。“

夏四月,戰於蕭關,敗績,遂棄永和等三城。

震武圍既解,童貫始命種師道、劉仲武、劉延慶將兵出蕭關,夏兵拒之,不勝,遂破永和寨;圍割遝城,城中兵出戰,又敗;逐北至鳴沙,夏兵已棄城走,師道等無所見而回。

五月,複圍震武軍,不克。

察哥因童貫兵進鳴沙,複至震武,日夜百道攻之,城中危甚。會貫兵還救,乃退。

六月,以遼國書請和於延。

初,乾順恃茶山鹽鐵之利及橫山諸族帳勁勇善戰,用以抗中國。自童貫領六路軍事督諸將進築軍壘,立堡寨,盡得山界部州,已失所恃。及永和、震武之敗,疆地日蹙,兵勢亦衰,遂以遼國書致延帥劉,請納款謝罪。眾疑為詐,曰:”兵興累年,中國尚不支,況小邦乎?彼方新敗,其眾甚疲,懼我再舉,故款附以圖自安耳。“密疏以聞,徽宗詔許之。已,乾順故愆期,久之方使人再請。戒之曰:”朝延方事征討,吾為汝請命,毋若異時邀歲幣,軼邊疆,以取威怒。“使臣懼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