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節 索羅斯演講稿:未來的路(2 / 3)

這些措施已見成效,全球經濟似乎在穩定下來。越來越多的人認為全球金融體係已再次免於崩潰,我們在逐漸回到一切照舊的狀態。這是對目前形勢的嚴重誤解,已經破碎的不可能再拚回到一起。讓我來解釋為什麼。

80年代以來形成的金融市場全球化,是一個以美國和英國為首發起的市場原教旨主義運動。允許金融資本在世界範圍內自由移動,難以對其征稅或監管,使金融資本處於一種優越的地位。各國政府不得不更多地注意國際資本的要求,而不是本國人民的願望,因為金融資本可以更自由地移動。這樣,全球化作為市場原教旨主義的項目,進行得非常成功,使各個國家均難以抵禦。但是由此產生的全球金融體係從根本上不穩固,因為它是建立在一個錯誤的假設基礎上,即金融市場可以安全地依賴自身的機製來調節。這正是它垮台的原因,也是為什麼不可能再拚湊到一起去。

全球性的市場需要全球性的監管,而目前的管理法規都是基於國家主權的原則。也有一些國際協議,其中最著名的是設立了最低資本要求的巴塞爾協議,市場監管部門之間也有較好的合作。但是監管權威的來源總是歸於主權國家。這意味著,重新啟動一個停止了的機製與事無補,需要創造一個過去未曾存在過的監管機製。目前的情形是,每個國家的金融體係是由各個國家自己來維護和支持的。政府主要關注的是本國經濟。這會助長“金融保護主義”的傾向,有可能擾亂甚至摧毀全球金融市場。英國的監管部門永遠不會再依靠冰島政府的政策;東歐國家也會對完全依賴外國銀行而三思。

我想要說明的是,監管條例的涵蓋範圍必須是國際性的。不這樣的話,金融市場無法維持全球化,會被獨斷性的監管毀掉。生意會流向監管氣候最溫和的國家,這會將其他國家置於其無法承擔的風險之下。全球化之所以如此成功,是因為它迫使所有國家取消監管,但要反過來做則很難,讓所有國家接受統一監管條例將非常困難。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利益,這促使他們會采取不同的解決辦法。

這一點在歐洲可以看到。如果歐洲國家之間都不能達成一致意見,怎麼能讓世界其它部分做到呢?在危機期間,歐洲未能達成在全洲範圍對其金融體係進行擔保的協議,因而每個國家不得不自保。目前情況下的歐元是一個不完整的貨幣。它有一個共同的央行,但沒有一個共同的財政部,而對銀行擔保和對其注入資本是財政部的職能。這次危機提供了修補這一缺陷的機會,但是德國充當了阻力。

德國曾是促進歐洲一體化的主要推動力,但那是在其不惜一切代價要將德國統一的時候。當今的德國已非常不同,它和世界其他國家不一樣,擔心的是通貨膨脹而不是衰退,而且更重要的,它不想為歐洲其他國家掏腰包。沒有了推動力,歐洲的一體化已逐漸陷於停滯。

所幸歐洲有社會安全保障的福利,在情況好的時候這一保障製度被指責減緩了歐洲的經濟增長,經濟不好時它則起了作用,使歐洲大陸的衰退沒有預期的那麼嚴重。現在隨著對經濟崩潰的恐懼減退,歐洲共同體正表現出政治意願複蘇的跡象。歐洲中央銀行實際上是救助了愛爾蘭的銀行係統,而愛爾蘭痛快地批準了裏斯本條約。不幸的是,歐盟政治上的複蘇很可能和經濟複蘇一樣蒼白無力。

金融危機對不同國家所將產生不同的長遠影響這一事實,也可能會成為一個問題。在短期中所有的國家都受到了負麵影響,但是從長遠看,有贏家有輸家。雖然情況發展的具體過程變數範圍仍很大,但地位相對變化的預測則有較大的肯定性。直截了當地說,美國將輸得最多,中國則傾向於以最大的贏家姿態出現。這一轉變的程度已經超過多數人的預期。其他國家的相對地位也會有相當大的變化,但從全球角度來看,美國與中國之間的變化是最重要的。

自二戰以來美國一直是國際金融體係的中心。美元是主要的國際貨幣,美國因此獲利甚多。美國從80年代起建立的現行賬戶赤字日益增長,這種情況本可以無止境的延續,因為亞洲小老虎們,開始以日本為首,後來是中國,願意支持這種赤字以加強自己的美元儲備。但是美國的家庭欠債過多使這一過程終止。房地產泡沫破滅後,美國的家庭發現自己承擔了過多的風險。銀行體係遭受極大損失,必須贏利才能擺脫困境。商用物業和杠杆式貸款收購流血的時候還在後麵。這些因素會繼續增加美國經濟的負擔,美國的消費者不再有能力做世界經濟的發動機。

而中國在某種程度上有可能取代這個位置。中國一直是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而且很大程度上隔絕於金融危機之外。

對西方總的來說,尤其是美國,危機是內在因素引發的,導致了金融體係的崩潰。對中國來說,金融危機是來自外部的震動,影響了出口,但其金融、政治和經濟製度並未受創傷。

中國已找到一種極有效的方法,能釋放和激發其人民渴望和獲取財富的創造性、能動力和創業精神,人民被允許可以去謀求自身的利益。同時國家可以通過支持低估的貨幣和累積貿易差額,提取其勞力剩餘價值中相當可觀的一部分。

當然中國的經濟規模比美國小得多,發動機小了,世界經濟前行的速度也會慢一些。但在這一局限之內,中美之間的地位正在發生結構性的交替,第三方也在隨著積極能動的脈搏重新調整自己的位置。中國已經成為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和中亞國家的主要貿易夥伴。這種位置交替不一定是永久的或不可逆轉的。隻要想一想日本公司的起落。但在目前,這是全球政治經濟中最可預見的也是最重要的趨勢。中國正在帶動像巴西這樣的貿易夥伴,及其他一些非洲和亞洲國家。印度以國內增長為基礎,發展得也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