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十二章 這個時刻(1 / 1)

在緹娜小的時候,她時常有一種直覺,她覺得尼普頓的每一次雨水,都是天空中的一位仁慈的神靈正在哭泣,然後連帶著緹娜自己,也會變得悲傷起來。

尼普頓的雨水並不繁稠,緹娜總是感覺這個世界是灰色的——至少有百分之五十的灰色,至少有一半的時候,這個世界充滿了悲情的顏色。

有時,她自己也會像突然間明悟了什麼,而為自己感到莫名的悲哀,然而之後便釋然了。

那是她二十歲的時候,劃過尼普頓天空的一次流星雨,這罕見的美麗點亮了一個處於迷失空間,正哀自不幸少女心中的燈火。

那個時候,沒有劉文,沒有夜滿樓,沒有問道,她基本上和普通女孩沒什麼兩樣,好比一張書寫了半麵人生的紙張,翻開過來,仍然有著不可漠視的潔白。

那個夜晚,緹娜一身素衣矗立在窗台前,剛好邂逅了這刹那間的永恒——剛開始是一顆,接近著,像是一群魚兒追隨著前方的父親,在夜空中上演了爍爍的,不——它更像是一場表演。

這個世界有多少壯麗,我以為就像這個世界有多少可愛的人一樣,難以明確。

這個世界有多少美景,能讓人甘於沉淪,我以為就像這個世界有多少個美人一樣,難以評論。

然而,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讓另一個人忘卻痛苦與煩惱,不是沒一個人都能使得另一個人忘卻自己——而這場流星雨卻做到了。

可能,這對緹娜來說,是一種信仰,更是一種期盼,是一種對未來的幻想也好——緹娜像所有的孩子一樣,隨著心中尼普頓傳說裏關於神靈的故事,像信徒一樣虔誠地向上蒼默念自己的心境,為自己將來的命運,為家族的未來而禱告,稽首——直到流星消失於永夜。

作者想說,同樣是人,為什麼有的人受了打擊之後會一蹶不振,怨天尤人,自暴自棄;而有的人卻不管受了多少打擊,身上背負多少傷痕,卻總能自己站起來,一次又一次——直到倒地為止?

造成這樣不同的結果,原因到底是什麼?

年齡?不對!

知識?也不對!

信仰?還不對!

是希望,是目標!

每個人都擁有傑出的,不可替代和漠視的天賦,那是一種執著,一種堅持,一種改變,是一種立誌成為強者的心態,更是一種勇氣。

而將這種天賦,這種超越自己的能力喚醒的,可能隻是一個約定,可能是一個夢想,可能是一次打擊——更可能隻是看到一個人,攀過一次山峰,見過一次大海,甚至是一個極其普通的夜晚,獨自一個人看見天上的星辰後,對自己立下的誓言而已……

然而,這麼多的可能背後卻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懂得悲傷,懂得背負傷痕,希望明天,希望未來會因為自己的改變而變得更好!

當你擁有了它——一顆強者之心,你會發現你所預見的問題,可能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可怕,至少無數前人曾在你顧忌的荊棘前徘徊過,更有可能那些前輩們像居然一樣,將這個顧忌一腳踢開——我們都想成為強者,隻少在自己的世界裏,自尊心正在嚎叫,我不能輸給上一代,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