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己何嚐沒有那種體會,《你永遠是我的主角》裏,我也會時而把僕牽扯進去。故事中本沒有我的角色,把僕寫進去,即使有情節,但仍舊是孤獨的。
“這跟你去南京有什麼關聯?”我轉移了他的停滯不前
“一次偶然,我讀到了柳如是的詩詞,在社會實踐時,也感受到了社會的五彩繽紛。我讀了她的故事,就有想感受她所處環境的衝動……”
“你不是要穿越到大明朝吧!”
“那倒沒有必要,也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我去了南京,故事的發生地,去了秦淮河,去了玄武湖,去了很多曾經存在的街區。”
“那有什麼用,那些當年的地方都被現代化的建築糟蹋的麵目全非了,還會有什麼感覺?”
“觸景生情,這個詞的妙處就在於此。雖是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即使時過境遷,還會保留有基本的氣息的,我就是循著那份氣息而去的。我曾在網上看過柳如是的彩照,雖然不知道是不是她的真實長相,慶幸的是,我在南京1912街區的一個酒吧裏看到了現實版的……”可能是躺的久了,他揉著後背,托著站起身來
“長得很像的女孩?”
“我在南京有固定的工作,並不是閑玩的。我在一西餐廳工作,在旁邊有一個很大的地下酒吧。一天晚上下班,我饒有興致的去逛了逛,在一家酒吧的後門口碰到了她。”
“你上去和她交談了嗎?”
“沒有,我以為隻是偶然,當時並沒有在意。可是,後來,我在南京的生活沒有遠離過那家酒吧了。幾乎是每天下班,我都會去酒吧裏坐坐,不為別的,就隻為看她怎麼生活。”他活動了一下筋骨,又重新坐下
“那你看出什麼了嗎?”
“我沒有和她交談過,但是和她的一些同事交談過。了解到,她是福建人,十五歲中學輟學就跑出來工作了。由於年紀小,直到她成年的時候,酒吧才讓她走出後廚,到前台服務。她的工作很簡單,因為長得漂亮,做過接待……”
“你覺得她的美與柳如是的美相比,如何?”不知是出於女生心裏的排斥還是酸楚,我問了一個不著邊際的問題,“我的意思是,她長得真的像網上的柳如是嗎?”
“仔細看,是有區別的,但是第一眼的感覺在我的心裏占據了很大的決定因素。所以,我把她當成了柳如是的現實寫照。”
“你自始至終都沒有和她說話嗎?”
“是的。”
“那你後悔嗎?”
“為什麼後悔?”
“因為你和她的同事了解過她的情況,她可能已經注意到你了,你們之間的不主動,也許就是一種錯過。”
“你想說什麼?”
我想說什麼?我已經語無倫次了。
“沒什麼,為你感到可惜。觀察了這麼久,卻沒有任何的進展,又有什麼意義呢?”
“最大的意義,是我了解了另外一種生活和人生。她畢竟不是柳如是,她是平凡人。”
“那你說想了解一個完整的故事才來嘉興的,又是為了什麼,那個女孩起到作用了嗎?”
距離上車的時間還有一個小時,我們之間的談話並沒有受周圍持續不斷更新的遊客影響。如果有一台快速照相機,估計可以很清楚的看到,除了我們,周圍的一切都在移動,都在變化。
我在了解了他在南京經曆的事情以後,心中產生一種疑問,越勵陽不適合深交,因為他是一個隨時隨地都會把自己甩出去而把把別人帶進另外一種生活的人,這樣的人是可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