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軒姑娘,還記得你站在中山大學門口的時候嗎?”坐在往回返的公交車上,門衛大爺突然問道
“當然記得,當時我身無分無,窮困潦倒,是您救助了我!”
“我不是救助你,是在救我自己。你那天站在門口呆立的樣子,讓我想起我的孫女,她也曾經像你一樣,那樣呆呆地。”依稀感覺有故事已經發生了,我神經緊繃著,靜靜地聆聽著
門衛大爺望向了窗外,深情地說著自己的故事。
他來自農村,是窮困人家的孩子。五十年前,隨著鄉人來到了廣州,娶妻生子,過著舒適的生活,不為生計發愁。****時期,對他的人生是個打擊。老伴在****中喪生,他一個人撫養著唯一的兒子,雖然辛苦,但有著依靠。改革開放後,兒子漸漸地長大,眼界寬了,在九十年代去了美國,拋下他與剛滿三歲的孫女,相依為命。但蒼生弄人,2003年的非典奪去了孫女的生命。孫女最喜愛中山大學,因為是她從小生長的地方。在孫女彌留之際,他攙扶著呆呆佇立著,直到生命結束。生活給了他太多的打擊,他本想著回老家,但是五十多年的巨變,他已經不認得回家的路,唯一活著的同胞兄弟也杳無音信。無奈之下的他,重返廣州,生活在這片讓他心痛的土地上。
“我看到你,就像看到了當年的孫女,讓我不由得懷念起來。其實,我在網上看到過你,你們學校把你作為形象大使宣傳過。我知道你的事跡,知道你的性格,拒絕保送名校的機會,甘願通過高考證明自己。你寫的文章很動人,誰都是自己生活的主角,但我不能給你太高的認可,隻能以更低的身份接觸你!”直到那時,我才知道他不是什麼門衛大爺,而是中山大學有名的藝術導師兼任著主任,因為要了解我,隱藏了這麼長的時間
那是一段怎樣的經曆,我無法估算它的價值。但在那一刻,哽在胸間的話,是無法用語言代替的,淚水似乎是最好的詮釋。
第二天,我去拜訪了他的妻子和孫女,算是一場兩世相隔的緣分吧。在離開廣州的那一天,他專程去送我。我看到他孤零的身影,下定決心,要幫他尋找親人。
坐在回家的列車上,背後是有點熟悉的廣州城,前方是重山遮蔽的故鄉。還沒有忘記,我就開始懷念了。在火車上,我編輯了一條長長的郵件,把一段時間內的心裏感受寫成了文章,把大爺的故事寫了進去,發給主編,希望能借助她的力量。人生如列車,來來往往,不曾碰麵的陌生人,開啟相同的旅程。目的雖然不同,心情也有這差距,卻都在享受著旅程。列車的軌道永不可相交,正如生命中出現的陌生人,不可久留。一路走來,歡樂多於心酸。當有人願意傾聽你的心酸時,你會笑著把它回憶起來……別了,我的廣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