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起名爭論(2 / 2)

忽然,發釵輕輕的鬆動,君衡睜大了雙眼看著那根發簪在轉動中,一張卷成了細軸的紙落在他眼前。他顫抖著雙手,一點一點展開那張紙,上麵赫然寫著“君郎親啟”。

幕雨給他留了一封信,君衡又驚又喜。

“轉軸紙落,釵鈿失約。”君衡知道這一句便是蘇幕雨在怪自己,怪自己沒能達成他與她的約定。他也恨,恨太後為什麼這麼心狠,深深拆散了他們兩個人。如果自己沒有失憶,他與她定然是一對恩愛的璧人。

“展信舒顏,攜恨而去。”此前滅族一事,蘇幕雨不敢怪罪君衡,她知道父親和宗族犯下了不可饒恕的罪責。可是自己的枕邊人殺光了自己的親人,這讓她如何坦然接受。她感歎人生無常,感歎君衡忘記了她,讓她白白浪費這許多年的光陰。感歎明明都是自己最珍愛的人,卻相互對立。

攜恨,她是帶著遺憾離開的人世。若是君衡再也記不起或是早些記起,她或許都不會這般遺憾。

“願為滿月,歲歲守圓。”她就連離開了人世,都想化為天上的圓月,守著他。有的感情,真的很難逃脫了理智。年輕的時候,千萬不要遇見太過驚豔的人,否則就會同她一般,耿耿於懷,難以忘卻。

她在信中一點一點的訴說著這些年她對君衡的深愛,一點一點訴說君衡對她的種種往事。

一個帝王,手中緊緊攥住信件,眼淚一點一點的流出,痛不欲生的靠在梳妝台旁。

“惟願君郎,勿念勿忘。”好一個勿念勿忘,她不甘君衡就這樣忘了她,卻又不想讓君衡一直念著她。看似矛盾,卻又透露出她複雜的愛意。

“蘇幕雨絕筆。”在看到這幾個字的時候,君衡再也忍不住的崩潰大哭,這幾月的壓抑,讓他隻有在華因宮的時候才能釋放出來。

他這一刻才真正明白蘇幕雨對他的感情超越了時空和生命,勿念勿忘是多麼深愛的人才能說出的話。

後宮聞錄,載天元三年至天元九年間事。

天元三年,賢妃誕皇三女,帝親賜名綰矜。天下大選,中宮掌選秀事,賢妃佐之,中選者十餘人。帝多有幸者,受寵一時,皆不長。

後一年,美人林氏誕皇二子昶,晉昭媛。才人張氏生性婉孌,性本端莊,遂有寵,拔擢婕妤。

天元五年,婕妤張氏誕皇三子玉,帝大喜之,拔擢德妃。美人葉氏,誕皇四女綰蓉,升充儀。

天元六年,中宮臥榻,張氏侍疾有功,帝親褒獎。後張氏小月,傷身難育,慟哭不止,帝不顧眾論,賜大封“懿”。更有加封貴妃之意,中宮勸阻,遂不提,帝疏後。

天元七年,帝立嫡長子為儲。同年小選,林氏佐之,納五人,帝皆不喜。張氏纏綿病榻,難以侍寢,帝少有幸,鮮有寵。

天元八年,帝江南出遊,得佳人。曲氏善琵琶歌詠,宛若天籟,驚為天人,頗有寵。柳氏善舞,肖故皇後蘇氏,帝甚憐之。同年,曲氏中毒身亡,柳氏早產,皇嗣早殤,帝痛斥中宮無能,幾欲廢後,賢妃求情同罪,貶為充媛,昭媛林氏掌六宮之權,帝有晉封之意。

天元九年,帝聞柳氏有娠,大喜過望,欲予四妃。柳氏語中宮賢德,時林氏再娠,帝歸還中宮權,複賢妃位,林氏惡之。柳氏誕皇五女於中秋日,帝賜名綰月,晉昭儀,賜大封“宸”。林氏誕皇四子璉,受封淑妃。

總結:

大公主(已故恭淑柔嘉皇後蘇幕雨),二公主君綰珍(已故昭惠貴妃清照旋),三公主君綰矜(賢妃阿伊),四公主君綰蓉(葉充儀),五公主君綰月(宸昭儀柳氏)。

大皇子君行章(已故昭惠貴妃清照旋),二皇子君行昶(林淑妃),三皇子君行玉(懿德妃張氏),四皇子君行璉(林淑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