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修改文文,馬上就能打了(1 / 3)

隨著茶漸漸成為人們生活中不能缺少的伴侶,飲茶的境界也進一步升華,進而形成了茶文化。而在中國也隻有茶這種植物,與高深莫測的「道」連在了一起,周身彌漫著平和虛靜的道氣。「茶道」這一詞最初見於唐代《封氏聞見記》:「……茶道大興。王公朝士無不飲者。」而「茶道」的創始者,正是《茶經》著書之人——陸羽,後人尊稱其為茶聖。與此同時茶道也傳到了日本,舉國上下盛行飲茶之風,並在修行人所追求的精神境界中,茶道進一步提純為一門「和、敬、清、寂」的禪門藝術,禪茶一味,道在茶中行。

茶樹生於靈山,得雨露日月光華滋養,清和之氣代代相傳,譽為塵外仙芽。而一枚茶葉采摘下來,需經過揉撚、烘焙、緊壓等諸多工藝處理後,方能成為可供人們衝泡的茶葉。於此意義來看,茶的生命無異於經曆一場鳳凰涅槃,在淡淡清香中重獲新生。

上品茶葉味醇韻雅,然必生於艱難之境。《茶經》載錄:「上者生爛石,中者生櫟壤,下者生黃土。」一個人品茗久了,自然能品出茶中豐富的況味,從茶葉質地到沏茶溫度、水質,到浸泡時間,都攸關泡出的茶香味。一般而言,若以溫水來沏茶,茶葉隻是僵硬地浮在水上,聞不到它散逸的清香。而用沸水衝沏的茶,在一次又一次的衝沏下,茶葉不停翻滾沉浮,不斷舒展,終於如雲霞般綻放,溢出那或如春雨般清潤,或如夏日般的奔放,或如秋風般醇厚,或如冬雪般沁人的陣陣幽香。四時之茶韻,永遠令人回味無窮!

這正如同我們的人生,不經風雨磨礪的生活,就像溫水沏的茶,隻是一味地懸浮在生活表麵,永遠無法領略到生活的真味。而那些飽經滄桑、在苦樂年華中翻滾沉浮,卻始終努力綻放自我的人,就像被沸水沏了一次又一次的釅茶,終將散發出生命的脈脈清香。

編輯本段

鑒別方法

新陳茶的辨別

新茶比陳茶好,這是指一般而言的,並非一定如此。適時貯藏,對龍井茶而言,不但色味俱佳,而且還具香勝之美。又如烏龍茶,隻要保存得當,即使是隔年陳茶,同樣具有香氣馥鬱,滋味醇厚的特點。  不過,在眾多的茶類花色品種中,對較多的茶葉品類而言,還是“以新為貴”。  要判斷新茶與陳茶,可以從以下3個方麵進行辨別:

1.可以根據茶葉的色澤分辨陳茶與新茶。大抵來說,綠茶色澤青翠碧綠,湯色黃綠明亮;紅茶色澤烏潤,湯色紅橙泛亮,是新茶的標誌。

2. 可從香氣分辨新茶與陳茶。隨著時間的延長,茶葉的香氣就會由高變低,香型就會由新茶時的清香馥鬱而變得低悶混濁。

3.還可從茶葉的滋味去分辨新茶與陳茶。不管何種茶類,大凡新茶的滋味都醇厚鮮爽,而陳茶卻顯得淡而不爽。

總之,新茶都給人以色鮮、香高、味醇的感覺。而貯藏1年以上的陳茶,縱然保管良好,也難免會出現色暗、香沉、味薄之感。[7]

真假茶的鑒別

真茶與假茶,一般可用感官審評的方法去鑒別。就是通過人的視覺、感覺和味覺器官,抓住茶葉固有的本質特征,用眼看、鼻聞、手摸、口嚐的方法,最後綜合判斷出是真茶還是假茶。鑒別真假茶時,通常首先用雙手捧起一把幹茶,放在鼻端,深深吸一下茶葉氣味,凡具有茶香者,為真茶;凡具有青腥味,或夾雜其他氣味者即為假茶。同時,還可結合茶葉色澤來鑒別;用手抓一把茶葉放在白紙或白盤子中間,攤開茶葉,精心觀察,倘若綠茶深綠,紅茶烏潤,烏龍茶烏綠,且每種茶的色澤基本均勻一致,當為真茶。若茶葉顏色雜亂,很不協調,或與茶的本色不相一致,即有假茶之嫌。

花茶的鑒別

要區分香花茶與拌花茶,通常用感官審評的辦法進行。審評時,隻要用雙手捧上一把茶,用力吸一下茶葉的氣味,凡有濃鬱花香者,為香花茶;茶葉中雖有花幹,但隻有茶味,卻無花香者乃是拌花茶。倘若將茶葉用開水衝泡,隻要一聞一飲,判斷有無花香存在,更易作出判斷。但也有少數假花茶,將茉莉花香型的一類香精噴於茶葉表麵,再放上一些窨製過的花幹,這就增加了識別的困難。不過,這種花茶的香氣隻能維持1-2個月,以後就消失殆盡。即使在香氣有效期內,一般凡有一定飲花茶習慣的人,也可憑對香氣的感覺將其區別出來。用天然鮮花窨製的花茶,則有悶濁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