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8章 施工設備經濟性分析1(3 / 3)

實踐表明,設備使用期的維持費可能會比初始的購置費用高得多。據美國對軍事裝備使用後的費用統計:設備使用最初5年內的設備維持費為設備購置費的10倍以上;據武漢設備管理協會1984年的資料:設備後期維持費中的維修費為購置費的3倍。然而,目前許多建築企業在對施工設備進行經濟評價時隻考慮初期成本的投入,忽視了運行期成本、期末殘值的考慮。從工程經濟性角度出發,無論是施工設備購置決策,還是維修和更新決策,均應從施工設備生命周期出發進行思考,以全壽命周期相對成本最小為決策原則。

4.施工設備的節能減排

節能減排就是節約能源、降低能源消耗、減少汙染物排放。《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稱之為節約能源(簡稱節能),是指加強用能管理,采取技術上可行、經濟上合理以及環境和社會可以承受的措施,從能源生產到消費的各個環節,降低消耗、減少損失和汙染物排放,製止浪費,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我國快速增長的能源消耗和過高的石油對外依存度促使政府提出,單位GDP能耗降低、主要汙染物排放減少的目標。這兩個指標結合在一起,就是我們所說的“節能減排”。

施工設備作為建設項目領域能耗和溫室氣體排放大戶。截至2008年年底,我國工程機械保有量超過250萬台,約為277萬~300萬台,且每年以10%~15%的速度增長。數以百萬計的工程機械設備需要源源不斷的消耗能源,而以柴油為主要能源的這些設備因柴油本身的油品特性,及現存設備結構設計上的某些缺陷,造成了高能耗及能源轉化效率低下的現狀:(1)排放氮氧化物NOx,氮氧化物會生成酸雨,生成光化學煙霧,刺激眼睛,傷害植物,並能使大氣能見度降低,刺激肺部,使人較難抵抗感冒之類的呼吸係統疾病。(2)產生顆粒物,排出的氣體為黑煙。(3)排放二氧化碳,形成溫室效應。此外,達到使用年限或報廢的施工設備亟待處理,處置不當將成為社會資源的極大浪費,甚至造成二次汙染。由此可見,工程機械的節能減排具有非常重要的社會意義,同時也有較高的經濟效益。

施工設備從生產製造、使用和維修都對環境產生很大的影響。要減少對環境的影響,達到節能減排的目的,首要目標就要使產品在整個生命周期內對環境的影響達到最小。

(1)原材料環節:選用原材料必須是可回收、易分解、能再生,而且是對環境無害的材料:如製動片上不采用石棉材料。

(2)製造環節:選用加工時不對環境造成汙染的加工方法;選用新的表麵處理和熱處理工藝;選用汙染小的塗鍍材料,如環保漆;選用汙染低的鑄造方法,如消失模工藝。

(3)使用環節:減少能耗;減少有害氣體排放;降低噪音;減少使用過程中廢油排放。具體措施包括:采用低排放、低噪音、節能的發動機;采取降噪音措施;采用高效濾油器,延長換油周期;自動加黃油;密封鉸接銷。

(4)維修環節:利用零部件的可修複性;修複更換下來的零部件,如油缸的修複。

(5)報廢回收環節:設計容易解體的機器,提高回收利用率;減少使用塑料部件中加入金屬骨架的部件;減少水泥加金屬的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