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7章 施工方案經濟性分析4(3 / 3)

由於不同工程項目的場地條件是不同的,所以平麵布置的優化應該結合具體工程項目的特點。如平原地區的場地和山區的場地平麵布置優化不同,施工場地是下期擴建的征地與臨時租賃用地的平麵布置優化也不同。另外,場地水、電、通訊等條件的變化也會引起平麵布置優化的變化。平麵布置優化遵循基本的原則是“因地製宜、因時製宜;有利生產、方便生活、易於管理;安全可靠、經濟合理”。

施工平麵布置不當會引發場地衝突,增加現場管理費用並可能延誤工期,所以場地平麵布置優化的關鍵是解決施工過程中產生的場地衝突。場地布置的優化方法是對衝突的原因和程度作充分的評估之後,根據實際情況,綜合考慮解決方案。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計算機技術在場地總平麵布置優化方麵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例如,一些大型工程施工中,應用計算機圖形技術以形象的三維實體圖形表現施工進度與場地布置,並對項目施工計劃和進度進行實時控製管理,提高了施工現場布置設計的有效性;基於地理信息係統(GIS),運用工程係統可視化仿真理論,研究施工場地布置的可視化也成為這一領域一個新的研究方向。

【例13.4】(資料來源:何茂祥,1993:P1014)某新建鐵路工程(久平至東平)的線路位置及交通關係已知,該工程施工包括遂道、橋梁、土石方和鋪軌及架梁等工程。鋪軌及架梁工程的施工組織方案比選主要考慮以下要素:①鋪軌及架梁的各種工程數量;②鋪軌、架梁方向及基地設置;③鋼軌、枕木及各類梁體和構件的來源;④道碴的來源;⑤各類材料及構件的運輸方法及運距;⑥鋪架工程的施工方法及施工機械;⑦施工定額或類似工程統計定額及經濟比較指標。

(1)初步方案

①單向鋪軌方案

由東平至久平(僅在東平設立鋪軌、存梁基地),正線鋪軌228km,站線鋪軌13km(每站先鋪一股道及兩組道岔),架梁658孔。經計算,鋪軌架梁總工期13個月,其中:東平至東武站(含站)6個月,東武站(不含站)至久平7個月。全線正線鋪軌計劃16個月竣工。

②雙向鋪軌方案

北從久平起、南從東平起,向東武站鋪軌(在久平和東平均設鋪軌、存梁基地)。北端正線鋪軌72km,站線鋪軌4km(每站先鋪一股道及兩組道岔),架梁448孔。南端正線鋪軌156km,站線鋪軌9km(每站先鋪一股道兩組道岔),架梁210孔。全線正線鋪軌計劃18個月竣工。北端為橋隧群段,鋪軌量小,架梁量大。

③材料供應條件

16m梁:富溪供應。

24m、32m梁:樹州供應。

鋼軌、道岔:馬鋼供應。

木枕、岔枕:鳳潭供應。

鋼筋混凝土枕:富溪供應。

底碴:就地供應。

麵碴:石縣供應。

(2)方案對比

不同方案的進料方向並不相同。據調查資料,目前鳳潭至外州鐵路的貨運量已達飽和狀態。如果單向鋪軌,久平至東武段448孔梁及軌料約13萬噸運量則必須由該段鐵路承擔。尤其是梁的運輸,運量和運能矛盾較大,施工過程中出現不能及時供貨的風險較大,分流供貨顯得極有必要。其次,東平站的供鋪軌和存梁使用的基地比較狹窄,場地布置較困難;而久平站不僅場地寬廣,且側峰至久平支線比較空閑,平均每天隻有1~2趟貨物列車,有較大的富餘運輸能力可供工程使用。

項目供料地點運量(t)雙向鋪(久平進料)單向鋪(東平進料)火車全程距(km)運價合計(萬元)火車全程距(km)運價合計(萬元)增減值(萬元)16m梁富溪123901512653176-5024m梁樹州64187614304978483-179鋼軌、道岔馬鋼9259280758350976-18木枕、岔枕鳳潭79415515152-1鋼筋混凝土枕富溪4013415143531113-70。

項目供料地點運量

(t)雙向鋪(久平進料)單向鋪(東平進料)火車全程

距(km)運價合計

(萬元)火車全程

距(km)運價合計

(萬元)增減值

(萬元)麵碴石縣227381491505291371+134合計9371121-184鋪軌基地

(萬元)單向(東平)100雙向(久平)60雙向(東平)80+40存梁場

(萬元)單向(東平)80雙向(久平)60雙向(東平)40+20增減值總計-124再比較兩方案對總工期的影響。從單向鋪軌方案和雙向鋪軌方案的進度計劃對比可以看出,無論采用哪種鋪軌方案,對鋪軌通車的總工期均無太大的影響。

例13.4單項鋪軌方案與雙向鋪軌方案的進度計劃比較。

(3)結論

方案比較結果表明,影響總工期的關鍵是分關隧道,所以無論采用哪一個鋪軌方案,對鋪軌通車的工期均無太大影響,但雙向鋪軌方案可減少運輸與倉儲費用124萬元,並可克服運量和運能的矛盾。據此,推薦雙向鋪軌方案。

習題

1.互聯網上查找並閱讀《綠色施工導則》(原建設部建質[2007]223號文),結合認識實踐中對施工現場的感性認識,討論開展綠色施工的必要性。

2.分析強調施工方案綜合效益觀的意義及其與工程經濟性的關係。

3.針對一種專業工程(如模板工程、腳手架工程等)常用的施工方案,搜集相關文獻資料,討論其經濟性策略。

4.實地觀察幾個施工現場,討論它們在施工平麵布置上優點與缺點,分析可能對施工經濟性產生的影響。

5.某施工單位總包承建一住宅群項目的施工任務,該項目的混凝土總需要量為10000m3,有三個備選的混凝土供應方案(短期方案,不考慮資金時間價值):

(A)現場集中攪拌混凝土方案。現場建一個攪拌站,初期一次性建設費用,包括地坑基礎、骨料倉庫、設備的運輸及裝拆等費用,總共100000元;攪拌設備的租金與維修費為23000元/月;每m3混凝土的製作費用,包括水泥、骨料、添加劑、水電及工資等總共為270元。

(B)現場分散攪拌混凝土方案。利用本單位現有的四台閑置的攪拌機(每台每年的折舊費1200元),設四個攪拌點。攪拌點的建設費用總共10000元。由於較為分散,易造成窩工現象,一個月內竣工平均每m3混凝土製作成本為280元,工期每延長一個月平均每m3混凝土成本遞增2.5元。

(C)商品混凝土方案。由某構件廠供應商品混凝土,送到施工現場的價格為315元/m3。

請在不同工期(計量單位:月)條件下,對這三個方案進行經濟分析,確定最經濟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