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分析,該方案的水平運輸和垂直運輸使大量人工耗用在無效益的搬運上,為減少人工耗用,有以下幾種途徑:①成本不增加,人員減少;②成本略有增加,人員減少而工效大大提高;③成本減少,人員總數不變,提高工效。
根據以上途徑,相應提出三個改進方案:
方案A:單純減少人員;
方案B:變更施工方案為單組流水作業;
方案C:采用雙組流水作業。
對以上三方案采用給分定量法進行評價,方案C為最優,即采用翻模施工雙組流水作業,在工藝上采用二層半模板和二層角架施工。
6)效果評價
通過運用價值工程,使該工程施工方案逐步完善,施工進度按計劃完成,產值小幅增加,利潤提高,工程質量好,被評為全優工程。從降低成本方麵看,筒倉工程實際成本為577.2萬元。與原滑模施工方案相比節約138.7萬,與大模板施工方案相比節約83.5萬元,與合同轉包方案相比節約172.8萬元,與翻模施工方案相比節約53.1萬元,降低率為8.4%,與目標成本相比下降22.8萬元,降低成本率為3.8%,成效顯著。
3.施工方案比較常用的靜態分析方法
複雜的工程或施工難度大的施工方案比選需要采用多指標綜合評價和價值工程等方法。實踐中所遇到的大多數是一些比較簡單的、單一的施工工藝方案,而且通常施工期較短,所以一般采用指標比較方法,即隻是比較費用的大小且采用靜態分析方法。常用的靜態分析方法有增量投資收益率法、折算費用法、優劣平衡分析法等。
1)增量投資收益率法
增量投資收益率就是增量投資所帶來的經營成本(或生產成本)上的節約與增量投資之比。計算公式為R(2-1)=C1-C2I2-I1×100%(13.1)式中:R(2-1)——增量投資收益率;
I1——投資小的施工方案投資額;
I2——投資大的施工方案投資額;
C1——投資大的施工方案的單位工期或單位產量經營成本(或生產成本);
C2——投資小的施工方案的單位工期或單位產量經營成本(或生產成本)。
當R(2-1)大於或等於單位工期或單位產量的基準收益率時,應選擇投資大的施工方案;否則,應選擇投資小的施工方案。
2)折算費用法
折算費用法就是將施工方案的投資額折算為單位工期或單位產量的費用。計算公式為Zj=Cj+Pj·Rc(13.2)式中:Zj——第j方案的折算費用;
Cj——第j方案的單位工期或單位產量經營成本(或生產成本);
Pj——第j方案的投資額;
Rc——單位工期或單位產量的基準收益率。
在多方案比較時,可選擇折算費用最小的方案,即min{Zj}為最優方案。
3)優劣平衡分析法
當方案的產量(有用成果)不確定時,可采用第4章所述的優劣平衡分析法,用數學解析方法進行方案的選擇。
假設兩個方案,分別測算出各方案的固定成本(不隨產量變化而變化的成本,如折舊費、租賃費等)和單位產品的可變成本(隨產量變化而變化的成本,如原材料費、燃料動力費等),各方案總成本的計算式為C1=Cf1+Cv1Q
C2=Cf2+Cv2Q(13.3)式中:Cj——第j方案的總成本,j=1,2;
Cfj——第j方案的固定成本,j=1,2;
Cvj——第j方案的單位產品變動成本,j=1,2;
Q——產品產量或需求量。
如果Cf1>Cf2,且Cv1